(2014)滬二中行終字第22號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4-2-12)
(2014)滬二中行終字第22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蔣海榮。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
法定代表人陳振華。
委托代理人蘇斌。
委托代理人莘瑋鋒。
原審第三人劉玉山。
上訴人蔣海榮因不予行政處罰決定一案,不服上海市青浦區(qū)人民法院(2013)青行初字第40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4年1月20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蔣海榮,被上訴人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以下簡稱青浦公安分局)的委托代理人蘇斌、莘瑋鋒到庭參加訴訟。原審第三人劉玉山經依法傳喚未到庭。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查明,2012年5月5日下午5時許,蔣海榮與劉玉山在位于本市青浦區(qū)華新鎮(zhèn)火星村XXX號某公司院內因瑣事發(fā)生口角。同年6月4日,蔣海榮以被劉玉山毆打為由報警。青浦公安分局同日受案,并對蔣海榮就事發(fā)經過進行了詢問。劉玉山因故離開本市,至2013年4月返回,青浦公安分局隨即對其以及事發(fā)在場人員進行調查。2013年5月7日,青浦公安分局對劉玉山作出滬公(青)(鳳)不決字[2013]第0027號不予行政處罰決定,認定因違法事實不能成立,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以下簡稱《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五條第(二)項之規(guī)定,決定對劉玉山不予行政處罰。該不予行政處罰決定送達了蔣海榮及劉玉山。蔣海榮不服,提起行政復議。上海市公安局作出復議決定維持了上述決定。蔣海榮遂于2013年8月向原審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青浦公安分局作出的滬公(青)(鳳)不決字[2013]第0027號不予行政處罰決定。
原審法院認為,青浦公安分局依法具有作出被訴不予行政處罰決定的主體資格。該局經過調查取證,認定劉玉山毆打他人的違法事實不成立,依據(jù)《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五條第(二)項規(guī)定,作出對劉玉山不予行政處罰決定,并無不當。蔣海榮所提供的診斷報告難以證實劉玉山毆打其的事實,且孫紅達等三位事發(fā)在場人員在青浦公安分局調查時均確認未看到劉玉山毆打蔣海榮,故對蔣海榮的主張難以支持。遂判決:駁回蔣海榮的訴訟請求。判決后,蔣海榮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
上訴人蔣海榮上訴稱:2013年4月前,劉玉山并未離開本市,被上訴人未對其及時制作詢問筆錄;被上訴人提供的證人詢問筆錄系在同一地點、同一時段制作,證人之間相互影響,筆錄內容不真實;上訴人提供的證據(jù)材料可以證明劉玉山實施了毆打行為,并對上訴人造成了傷勢,被上訴人應對原審第三人追究法律責任并作出相應處理。原審判決錯誤,請求撤銷原審判決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
被上訴人青浦公安分局辯稱:事發(fā)后,劉玉山因妻子生病返回原籍,在妻子病故后于2013年4月回到公司上班,在其回滬后,被上訴人即對其制作了詢問筆錄,不存在故意拖延的情形;對相關證人制作筆錄符合法律要求,不存在同時對多名證人取證的情形;上訴人主張的事實發(fā)生于2012年5月5日,上訴人于同年6月4日報警,時間相隔過長,無法確認傷勢造成的原因;上訴人提供的孫紅達等人的證明材料上的簽名明顯與公安機關詢問筆錄上的簽名不一致,陳述內容亦相反,故對上訴人提供的證據(jù)不予認可;現(xiàn)有證據(jù)無法證明原審第三人有毆打上訴人的違法行為,故依法作出了被訴的不予行政處罰決定。原審判決正確,請求維持原審判決。
原審第三人劉玉山未到庭陳述意見。
經審理查明,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根據(jù)《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guī)定,被上訴人青浦公安分局具有對公民所報案件依法進行調查、在職責范圍內作出相應處理決定的職權。本案中,上訴人于2012年6月4日報案稱,同年5月5日原審第三人對其實施了毆打,并提供了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分院2012年5月25日的放射診斷報告。被上訴人受理上訴人的報案后,進行了調查,對上訴人、原審第三人及在場證人制作了詢問筆錄。其中,上訴人指認原審第三人對其實施了毆打,原審第三人否認該事實,而在場證人均表示未看到劉玉山毆打了蔣海榮。被上訴人綜合上述調查情況,認為以現(xiàn)有證據(jù)無法確認原審第三人對上訴人實施了毆打或故意傷害身體的違法行為,認定事實清楚,依據(jù)《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十五條第(二)項規(guī)定,對劉玉山作出不予行政處罰決定,適用法律正確。上訴人提供的醫(yī)院診斷報告制作于2012年5月25日,僅憑該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相關傷勢是由原審第三人毆打所致;上訴人提供的事情經過說明及與孫紅達的談話記錄,均系上訴人本人制作,其中談話記錄作為證人證言亦不符合法定形式要求,故原審法院對上訴人提供的上述證據(jù)不予采信并無不當。上訴人認為,被上訴人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對三名在場證人制作詢問筆錄,對此未提供充分的證據(jù)予以證明,本院亦不予采信。被上訴人立案受理上訴人報案后,因原審第三人回鄉(xiāng)等原因未及時進行調查,致使辦案期間過長,構成行政瑕疵,但該瑕疵尚不足以導致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上訴人在二審中提出追究被上訴人包庇犯罪嫌疑人法律責任的主張,不屬本案審查范圍。綜上,上訴人蔣海榮的上訴請求及理由,缺乏事實證據(jù)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原審判決并無不當。據(jù)此,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上訴案件受理費人民幣50元,由上訴人蔣海榮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姚倩蕓
代理審判員 沈亦平
代理審判員 崔勝東
二○一四年二月十二日
書 記 員 韓 瑱
===================================================
聲明:
本站收錄的二十萬件裁判文書均來自法院官方網站公開信息,
本站裁判文書欄目不會接受任何個人或企業(yè)提供的裁判文書。
如您認為內容涉及個人或企業(yè)隱私,要求修改或刪除的,
請將網址發(fā)郵件至:
我們將在一個工作日內和您聯(lián)系妥善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