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1-9-23 6:45:37 法治日報——法制網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昊
9月22日,國新辦舉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檢察力量新聞發布會。近年來,檢察機關在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增強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等方面重點開展了哪些工作?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第十檢察廳廳長徐向春等介紹了有關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打擊犯罪依法履職推進平安建設
記者: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前提。請問檢察機關在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方面,重點做了哪些工作?
苗生明: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前提,也是政法機關、檢察機關不懈的追求。近年來,檢察機關重點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嚴懲危害國家安全和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的犯罪。檢察機關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嚴厲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滲透顛覆分裂破壞活動,對嚴重暴力犯罪始終保持高壓態勢。2013年1月至今年8月,共起訴殺人、搶劫等嚴重暴力犯罪61.9萬人。同時,檢察機關還突出懲治多發性侵財犯罪、依法懲治黃賭毒犯罪,積極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二是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全面勝利。檢察機關參與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從一開始就明確提出“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放過、不是黑惡犯罪一個不湊數”,建立了省級檢察院對涉黑和重大涉惡案件嚴格把關制度,共起訴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5.4萬人,是此前10年總數的1.5倍。依法辦理了像云南孫小果涉黑案、湖南“操場埋尸案”等一大批重大案件。當前,檢察機關正常態化抓好掃黑除惡斗爭。
三是依法履職戰“疫”,主動服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局。2020年疫情暴發初期,最高檢打破常規,連續發布在批捕起訴階段的10批55件典型案例,此后又因應疫情防控常態化,再就核酸檢測造假、制售假疫苗等發布了5批24件從嚴追訴的案例,指導辦案、震懾犯罪、預警社會。2020年2月至今年8月,檢察機關共批捕涉疫刑事犯罪8706人,起訴14056人。同時注重保障涉案人員的合法權益,防止一律從重、從嚴、從快的簡單執法辦案。對于情節輕微的涉疫犯罪,落實從寬的政策。
四是貫徹“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過去20年間,我國社會長期穩定,重罪案件占比持續下降,輕罪案件不斷增多,輕罪案件現在已經達到80%以上。檢察機關適應刑事犯罪結構的變化,堅持少捕慎訴慎押,深化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今年1月至8月,檢察機關不批捕11.4萬人、不起訴16.4萬人,不捕率、不訴率同比分別增加了7.6%和1.5%。
五是司法助力平安網絡建設,堅持依法嚴懲網絡犯罪。杭州“取快遞女子被造謠出軌快遞小哥”案件,引發了網友圍觀。檢察機關建議公安機關以涉嫌誹謗罪立案偵查,將案件由自訴轉為公訴,成為網絡時代維護公民人格權的典型案例。這是為滿足群眾對平安的新需求,公檢法機關共同向社會傳遞“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的強烈信號。
化解矛盾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記者:請問近年來檢察機關在辦理群眾信訪案件、化解矛盾糾紛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來增強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徐向春:信訪案件無一不是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直接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檢察機關采取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用心用情辦好信訪案件:
一是深入落實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制度,及時回應人民群眾訴求。2019年,最高檢提出群眾信訪“7日內程序性回復,3個月辦理過程或結果答復”制度,并且在全國兩會上作出承諾。經過持續抓深抓實,2019年以來檢察機關接收的237萬多件群眾信訪,在7日內的程序性回復基本做到百分之百,3個月辦理過程和結果答復超過90%,基本上實現了件件有回復。
二是大力推進檢察聽證工作,以“看得見”的方式讓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堅持“應聽證盡聽證”原則,根據案件的需要組織召開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等參加的案件聽證會,充分聽取意見,充分釋法說理,讓公平正義更加可感、可觸、可信。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共對10985件信訪案件開展了公開聽證,聽證后當事人同意檢察機關意見的占到90%,其中,當事人明確承諾要息訴罷訪的占71%。
三是高度重視檢察長親自辦理信訪案件工作,著力解決“老大難”問題。最高檢明確要求檢察長辦案主要辦理疑難復雜信訪案件。最高檢檢察長、副檢察長都率先垂范,今年以來包案辦理了22件疑難復雜的信訪案件,目前已經辦結了21件。今年全國各級檢察院檢察長共包案辦理信訪案件23178件,辦結率為70%,辦結后91%的信訪人未再向上級檢察機關信訪,一大批疑難復雜的信訪案件得到了很好的化解。
四是集中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啃最難啃的“硬骨頭”。2019年最高檢在全國檢察機關專門部署開展了5年以上的信訪積案清理工作。2020年9月又在此基礎上,部署為期3年的集中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專項工作,制定了信訪積案辦結“9條標準”,明確了落實檢察長包案首辦責任、公開聽證等重復信訪治理“10大措施”。目前,專項工作進展順利。截至2021年8月,全國檢察機關排查出16000多件重復信訪案件,已辦結15000件,辦結率94%。
追求公平公正“不向不法讓步”
記者: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包含著對公平正義的追求,近年來,一些涉正當防衛爭議的案件引起社會關注和熱議,請問,最高檢在規范正當防衛方面接下來會有怎樣的安排?
苗生明:正當防衛的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反映出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的更高需求。2018年昆山“龍哥”反殺案喚醒了刑法關于正當防衛“沉睡的條款”后,近年來,檢察機關又依法辦理了一批社會高度關注的正當防衛案件。比如,趙宇見義勇為案件、河北淶源反殺案、浙江盛春平案等。檢察機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積極弘揚社會正氣,“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已經深入人心,更成為檢察官辦理這類案件必須遵循的法治理念。
近年來,檢察機關適用正當防衛案件的比例大幅度提升,2019年、2020年因正當防衛不捕不訴共819人,這個數字是此前兩年的2.8倍。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案件中出現了關于正當防衛的討論,甚至有些爭論,這是有積極意義的。為了及時回應實踐中的一些不同認識,統一法律適用的標準,2018年底,最高檢專門發布適用正當防衛的第12批指導性案例;2020年最高檢又會同最高法、公安部發布關于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同年,最高檢還發布了6起新類型正當防衛的典型案例。
下一步,檢察機關圍繞進一步加強對正當防衛案件的辦案工作,有幾點措施:一是強化法、理、情融合,最大限度維護防衛人的合法權益。二是要強化證據指引,及時全面做好防衛證據的收集、固定、審查工作,查清前因后果,厘清原委曲直,為案件的依法公正處理奠定基礎。三是強化擔當,對依法屬于正當防衛或者有防衛情節的案件敢于認定,不回避案件中雙方當事人的矛盾,同時也要注意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四是強化法治宣傳,通過發布案例,實現“辦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既要弘揚法治精神,也要宣傳引導不能濫用法律賦予的正當防衛權利。
日期:2021-9-23 6:45:37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