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2-5-12 13:43:05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 題:疫情多點散發,交通物流如何保通保暢保民生?
新華社記者葉昊鳴、胡銳
交通物流運行暢通,關系著人民群眾“菜籃子、米袋子”等重點民生物資供應,關系著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產資料供應,也關系著廣大貨車司機的生計生活。11日,圍繞如何保通保暢保民生等社會熱點問題,交通運輸部有關負責人進行回應。
讓貨車跑起來,讓物流通起來
公路交通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動脈”,南來北往的貨車是保障“大動脈”正常運行的關鍵。但近一段時間以來,受疫情影響,很多貨車司機在運輸途中遇到停車難、核酸檢測難、吃飯難、通行難等問題。
司機要動起來,貨車要跑起來,貨運物流才能通起來。圍繞貨車司機遭遇的問題,交通運輸部公路局有關負責人王太給出了解決措施:
針對停車難的問題,在公路服務區通過優化停車位布局、設置潮汐車位等方式,合理增加貨車停車位,同時加密保安巡邏頻次,最大限度防范偷油偷貨等違法行為。
針對核酸檢測難的問題,在車流量大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收費站廣場等場所,加密設置核酸檢測點,同時鼓勵具備條件的地區提供免費核酸檢測服務。
針對吃飯難的問題,加大服務區物資儲備力度,并鼓勵具備條件的服務區,提供價廉、量足、味美的“愛心餐”外賣打包服務。
為減少病毒傳播擴散的風險隱患,王太表示,交通運輸部進一步優化高速公路收費站現場服務,同時引導公眾自主自愿安裝使用ETC,盡可能減少使用通行介質和現金交費。
切實保障好群眾“菜籃子”供應,確保新冠疫苗運輸車輛免費不停車快捷通行,全力保障能源、糧食等重點生產生活物資運輸車輛優先便捷通行,重點做好電煤運輸公路服務保障……一條條“綠色通道”正在逐步暢通。
“如果貨車司機在運輸過程中遇到過度防疫等問題,請及時撥打12345、12328等熱線電話,地方政府及其交通運輸等部門將及時予以跟蹤并進行協調,推動問題解決。”王太說。
全力做好重點區域物流保通保暢工作
當前疫情多點散發,擁有汽車制造、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集群的長三角地區,疫情形勢依然嚴峻。
“全力以赴做好長三角等重點區域的物流保通保暢工作。”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李國平說。
重點涉疫地區,首要保民生物資穩定供應。
李國平表示,交通運輸部推動在上海及周邊地區建設啟用了6個應急物資中轉站,同時推行“一證登記、一證審核、一證通行”,實現“快速查驗、快速檢測、快速通行”,充分發揮通行證在民生物資運輸中的重要作用。
國家公布的重點企業供應鏈“白名單”企業,有相當一部分在長三角地區。“對于納入‘白名單’的這些企業,我們都是采取優先運力支持、優先檢測服務、優先安排裝卸、優先配送等服務,著力保障重點企業生產經營穩定。”李國平說。
保重點樞紐正常運轉,加強長三角地區協同聯動。李國平介紹,針對浦東機場集疏運不暢問題,交通運輸部會同有關單位開展每日調度,提升浦東機場貨郵運輸量。“5月10日,浦東機場貨郵吞吐量是5938噸,較4月18日增長133%。”
除了長三角地區,針對近期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李國平表示,目前已及時優化調整公交路線,關閉部分地鐵站點,對進京的貨車司機實行免費核酸及抗原檢測,指導天津、河北重啟11個環京高速公路核酸檢測點。“提前謀劃預留物資中轉場站,切實做好首都地區物資供應保障。”
解決“最后一公里”和“最后100米”難題
交通“大動脈”要暢通,物流微循環也要有保障,但當前部分城市配送“末端不暢”問題依然較為突出。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有關負責人韓敬華表示,為加快暢通物流微循環體系,交通運輸部指導涉疫地區,推動符合防疫要求的郵政快遞分撥中心、營業網點和從業人員有序復工復產。
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措施正在積極部署中:
促復工——對已關停的郵政快遞分撥中心、營業網點、快遞服務站等,在符合防疫要求并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解封;對承擔防疫物資、民生物資和重要生產生活物資中轉配送任務的,實行優先解封;居家隔離的物流配送從業人員在滿足當地防疫要求的前提下,推動盡快返崗復工。
保運轉——盡量將物流配送節點網點劃在封控區外;不得擅自關停位于封控區、管控區和防范區之外的物流配送節點網點;在防范區、管控區范圍內確需關停負責中轉省際、市際生產生活物資和郵件快件的,需按程序分別提請省級、市級聯防聯控機制批準。
優通行——及時向社會公布轄區內貨車通行管控政策措施,對符合要求的物流配送車輛不得隨意限制通行;推動各地加快建立負責城市保供任務的商貿流通、物流配送和郵政快遞企業名單,對納入名單的企業優先辦理市內車輛通行證明。
強銜接——加快建設啟用應急物資中轉站、接駁點和分撥場地,優化甩掛、接駁等運輸組織方式,保障城市各類物資供應。
“積極發揮骨干物流企業的專業力量和市場資源,努力解決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和‘最后100米’難題。”韓敬華說。
日期:2022-5-12 13:43:05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