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關于印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通知
教育部關于印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通知
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印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通知
2.身邊的人生病或不開心時表示同情。
3.在提醒下能做到不打擾別人。 1.會用禮貌的方式向長輩表達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2.能注意到別人的情緒,并有關心、體貼的表現。
3.知道父母的職業,能體會到父母為養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勞。 1. 能有禮貌地與人交往。
2. 能關注別人的情緒和需要,并能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3. 尊重為大家提供服務的人,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4. 接納、尊重與自己的生活方式或習慣不同的人。
教育建議:
1. 成人以身作則,以尊重、關心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父母、長輩和其他人。如:
經常問候父母,主動做家務。
禮貌地對待老年人,如坐車時主動為老人讓座。
看到別人有困難能主動關心并給予一定的幫助。
2.引導幼兒尊重、關心長輩和身邊的人,尊重他人勞動及成果。如:
提醒幼兒關心身邊的人,如媽媽累了,知道讓她安靜休息一會兒。
借助故事、圖書等給幼兒講講父母撫育孩子成長的經歷,讓幼兒理解和體會父愛與母愛。
結合實際情境,提醒幼兒注意別人的情緒,了解他們的需要,給予適當的關心和幫助。
利用生活機會和角色游戲,幫助幼兒了解與自己關系密切的社會服務機構及其工作,如商場、郵局、醫院等,體會這些機構給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務,懂得尊重工作人員的勞動,珍惜勞動成果。
3.引導幼兒學習用平等、接納和尊重的態度對待差異。如:
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可以相互學習。
利用民間游戲、傳統節日等,適當向幼兒介紹我國主要民族和世界其它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幫助幼兒感知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理解人們之間是平等的,應該互相尊重,友好相處。
(二)社會適應
目標1 喜歡并適應群體生活
3~4歲 4~5歲 5~6歲
1. 對群體活動有興趣。
2.對幼兒園的生活好奇,喜歡上幼兒園。 1.愿意并主動參加群體活動。
2.愿意與家長一起參加社區的一些群體活動。 1.在群體活動中積極、快樂。
2.對小學生活有好奇和向往。
教育建議:
1. 經常和幼兒一起參加一些群體性的活動,讓幼兒體會群體活動的樂趣。如:參加親戚、朋友和同事間的聚會以及適合幼兒參加的社區活動等,支持幼兒和不同群體的同伴一起游戲,豐富其群體活動的經驗。
2. 幼兒園組織活動時,可以經常打破班級的界限,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參加不同群體的活動。
3. 帶領大班幼兒參觀小學,講講小學有趣的活動,喚起他們對小學生活的好奇和向往,為入學做好心理準備。
目標2 遵守基本的行為規范
3~4歲 4~5歲 5~6歲
1.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戲和公共場所的規則。
2.知道不經允許不能拿別人的東西,借別人的東西要歸還。
3.在成人提醒下,愛護玩具和其他物品。 1.感受規則的意義,并能基本遵守規則。
2.不私自拿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3.知道說謊是不對的。
4.知道接受了的任務要努力完成。
5.在提醒下,能節約糧食、水電等。 1.理解規則的意義,能與同伴協商制定游戲和活動規則。
2.愛惜物品,用別人的東西時也知道愛護。
3.做了錯事敢于承認,不說謊。
4.能認真負責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務。
5.愛護身邊的環境,注意節約資源。
教育建議:
1. 成人要遵守社會行為規則,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如:答應幼兒的事一定要做到、尊老愛幼、愛護公共環境,節約水電等。
2.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幫助幼兒了解基本行為規則或其它游戲規則,體會規則的重要性,學習自覺遵守規則。如:
經常和幼兒玩帶有規則的游戲,遵守共同約定的游戲規則。
利用實際生活情境和圖書故事,向幼兒介紹一些必要的社會行為規則,以及為什么要遵守這些規則。
在幼兒園的區域活動中,創設情境,讓幼兒體會沒有規則的不方便,鼓勵他們討論制定規則并自覺遵守。
對幼兒表現出的遵守規則的行為要及時肯定,對違規行為給予糾正。如:幼兒主動為老人讓座時要表揚;幼兒損害別人的物品或公共物品時要及時制止并主動賠償。
3.教育幼兒要誠實守信。如:
對幼兒誠實守信的行為要及時肯定。
允許幼兒犯錯誤,告訴他改了就好。不要打罵幼兒,以免他因害怕懲罰而說謊。
小年齡幼兒經常分不清想象和現實,成人不要誤認為他是在說謊。
發現幼兒說謊時,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對幼兒的要求過高過嚴造成的。如果是,要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同時要嚴肅地告訴幼兒說謊是不對的。
經常給幼兒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要求他完成并及時給予表揚,培養他的責任感和認真負責的態度。
目標3 具有初步的歸屬感
3~4歲 4~5歲 5~6歲
1. 知道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員及與自己的關系,體會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員。
2. 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溫暖,愛父母,親近與信賴長輩。
3. 能說出自己家所在街道、小區(鄉鎮、村)的名稱。
4. 認識國旗,知道國歌。 1. 喜歡自己所在的幼兒園和班級,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2. 能說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縣(區)名稱,知道當地有代表性的物產或景觀。
3. 知道自己是中國人。
4. 奏國歌、升國旗時能自動站好。 1. 愿意為集體做事,為集體的成績感到高興。
2. 能感受到家鄉的發展變化并為此感到高興。
3. 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間要互相尊重,團結友愛。
4. 知道國家一些重大成就,愛祖國,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教育建議:
1. 親切地對待幼兒,關心幼兒,讓他感到長輩是可親、可近、可信賴的,家庭和幼兒園是溫暖的。如:
多和孩子一起游戲、談笑,盡量在家庭和班級中營造溫馨的氛圍。
通過和幼兒一起翻閱照片、講幼兒成長的故事等,讓幼兒感受到家庭和幼兒園的溫暖,老師的和藹可親,對養育自己的人產生感激之情。
2.吸引和鼓勵幼兒參加集體活動,萌發集體意識。如:
幼兒園和班級里的重大事情和計劃,請幼兒集體討論決定。
幼兒園應經常組織多種形式的集體活動,萌發幼兒的集體榮譽感。
3.運用幼兒喜聞樂見和能夠理解的方式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如:
和幼兒說一說或在地圖上找一找自己家所在的省、市、縣(區)名稱。
和幼兒一起外出游玩,一起看有關的電視節目或畫報等;和他們一起收集有關家鄉、祖國各地的風景名勝、著名的建筑、獨特物產的圖片等,在觀看和欣賞的過程中激發幼兒的自豪感和熱愛之情。
利用電視節目或參加升旗等活動,向幼兒介紹國旗、國歌以及觀看升旗、奏國歌的禮儀。
向幼兒介紹反映中國人聰明才智的發明和創造,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四、科學
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幼兒在對自然事物的探究和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不僅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充分發展形象思維,而且初步嘗試歸類、排序、判斷、推理,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為其它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
(一)科學探究
目標1 親近自然,喜歡探究
3~4歲 4~5歲 5~6歲
1. 喜歡接觸大自然,對周圍的很多事物和現象感興趣。
2. 經常問各種問題,或好奇地擺弄物品。 1. 喜歡接觸新事物,經常問一些與新事物有關的問題。
2. 常常動手動腦探索物體和材料,并樂在其中。 1. 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總是刨根問底。
2. 能經常動手動腦尋找問題的答案。
3. 探索中有所發現時感到興奮和滿足。
教育建議:
1.經常帶幼兒接觸大自然,激發其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如:
為幼兒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積極性感染和帶動幼兒。
和幼兒一起發現并分享周圍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現象,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
通過拍照和畫圖等方式保留和積累有趣的探索與發現。
2.真誠地接納、多方面支持和鼓勵幼兒的探索行為。如:
認真對待幼兒的問題,引導他們猜一猜、想一想,有條件時和幼兒一起做一些簡易的調查或有趣的小實驗。
容忍幼兒因探究而弄臟、弄亂、甚至破壞物品的行為,引導他們活動后做好收拾整理。
多為幼兒選擇一些能操作、多變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廢舊材料,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幼兒拆裝或動手自制玩具。
目標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3~4歲 4~5歲 5~6歲
1. 對感興趣的事物能仔細觀察,發現其明顯特征。
2. 能用多種感官或動作去探索物體,關注動作所產生的結果。
1. 能對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比較,發現其相同與不同。
2. 能根據觀察結果提出問題,并大膽猜測答案。
3. 能通過簡單的調查收集信息。
4. 能用圖畫或其他符號進行記錄。 1. 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現并描述不同種類物體的特征或某個事物前后的變化。
2. 能用一定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測。
3. 在成人的幫助下能制定簡單的調查計劃并執行。
4. 能用數字、圖畫、圖表或其他符號記錄。
5. 探究中能與他人合作與交流。
教育建議:
1.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學習觀察的基本方法,培養觀察與分類能力。如:
支持幼兒自發的觀察活動,對其發現表示贊賞。
通過提問等方式引導幼兒思考并對事物進行比較觀察和連續觀察。
引導幼兒在觀察和探索的基礎上,嘗試進行簡單的分類、概括。如:根據運動方式給動物分類,根據生長環境給植物分類,根據外部特征給物體分類等等。
2.支持和鼓勵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動手動腦尋找答案或解決問題。如:
鼓勵幼兒根據觀察或發現提出值得繼續探究的問題,或成人提出有探究意義且能激發幼兒興趣的問題。如:皮球、輪胎、竹筒等物體滾動時都走直線嗎?怎樣讓橡皮泥球浮在水面上?
支持和鼓勵幼兒大膽聯想、猜測問題的答案,并設法驗證。如:玩風車時,鼓勵幼兒猜測風車轉動方向及速度快慢的原因和條件,并實際去驗證。
支持、引導幼兒學習用適宜的方法探究和解決問題,或為自己的想法收集證據。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種植物,可以進行實地調查;想知道球在平地上還是在斜坡上滾得快,可以動手試一試;想證明影子的方向與太陽的位置有關,可以做個小實驗進行驗證等。
3.鼓勵和引導幼兒學習做簡單的計劃和記錄,并與他人交流分享。如:
和幼兒共同制定調查計劃,討論調查對象、步驟和方法等,也可以和幼兒一起設法用圖畫、箭頭等標識呈現計劃。
鼓勵幼兒用繪畫、照相、做標本等辦法記錄觀察和探究的過程與結果,注意要讓記錄有意義,通過記錄幫助幼兒豐富觀察經驗、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系和分享發現。
支持幼兒與同伴合作探究與分享交流,引導他們在交流中嘗試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體驗合作探究和發現的樂趣。如一起討論和分享自己的問題與發現,一起想辦法收集資料和驗證猜測。
4.幫助幼兒回顧自己探究過程,討論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結果與計劃目標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樣做等。
目標3 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
3~4歲 4~5歲 5~6歲
1. 認識常見的動植物,能注意并發現周圍的動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2. 能感知和發現物體和材料的軟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3. 能感知和體驗天氣對自己生活和活動的影響。
4. 初步了解和體會動植物和人們生活的關系。 1. 能感知和發現動植物的生長變化及其基本條件。
2. 能感知和發現常見材料的溶解、傳熱等性質或用途。
3. 能感知和發現簡單物理現象,如物體形態或位置變化等。
4. 能感知和發現不同季節的特點,體驗季節對動植物和人的影響。
5. 初步感知常用科技產品與自己生活的關系,知道科技產品有利也有弊。 1. 能察覺到動植物的外形特征、習性與生存環境的適應關系。
2. 能發現常見物體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
3. 能探索并發現常見的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或影響因素,如影子、沉浮等。
4. 感知并了解季節變化的周期性,知道變化的順序。
5. 初步了解人們的生活與自然環境的密切關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護環境。
教育建議:
1.支持幼兒在接觸自然、生活事物和現象中積累有益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如:
和幼兒一起通過戶外活動、參觀考察、種植和飼養活動,感知生物的多樣性和獨特性,以及生長發育、繁殖和死亡的過程。
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和適宜的工具,支持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見物質、材料的特性和物體的結構特點。
2.引導幼兒在探究中思考,嘗試進行簡單的推理和分析,發現事物之間明顯的關聯。如:
引導5歲以上幼兒關注和思考動植物的外部特征、習性與生活環境對動植物生存的意義。如兔子的長耳朵具有自我保護的作用;植物種子的形狀有助于其傳播等。
引導幼兒根據常見物質、材料的特性和物體的結構特點,推測和證實它們的用途。如:帶輪子的物體方便移動;不同用途的車輛有不同的結構等等。
3.引導幼兒關注和了解自然、科技產品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漸懂得熱愛、尊重、保護自然。如:
結合幼兒的生活需要,引導他們體會人與自然、動植物的依賴關系。如:動植物、季節變化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常見災害性天氣給人們生產和生活帶來的影響等。
和幼兒一起討論常見科技產品的用途和弊端,如:汽車等交通工具給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對環境的污染等。
(二)數學認知
目標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3~4歲 4~5歲 5~6歲
1. 感知和發現周圍物體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對不同的形狀感興趣。
2. 體驗和發現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數。 1. 在指導下,感知和體會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狀來描述。
2. 在指導下,感知和體會有些事物可以用數來描述,對環境中各種數字的含義有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1. 能發現事物簡單的排列規律,并嘗試創造新的排列規律。
2. 能發現生活中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教育建議:
1.引導幼兒注意事物的形狀特征,嘗試用表示形狀的詞來描述事物,體會描述的生動形象性和趣味性。如:
參觀游覽后,和幼兒一起談論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狀,鼓勵幼兒產生聯想,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如:熊貓的身體圓圓的,全身好像是一個個的圓形組成的。
和幼兒交談或讀書講故事時,適當地運用一些有關形狀的詞匯來描述事物,如看圖片時,和幼兒討論奧運會場館的形狀,體會為什么有的場館叫“水立方”,有的叫“鳥巢”。
2.引導幼兒感知和體會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數,關注周圍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數的信息,體會數可以代表不同的意義。如:
和幼兒一起尋找發現生活中用數字作標識的事物,如電話號碼、時鐘、日歷和商品的價簽等。
引導幼兒了解和感受數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如天氣預報中表示氣溫的數代表冷熱狀況;鐘表上的數表明時間的早晚等。
鼓勵幼兒嘗試使用數的信息進行一些簡單的推理。如知道今天是星期五,能推斷明天是星期六,爸爸媽媽休息。
3.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按照一定規律排列的事物,體會其中的排列特點與規律,并嘗試自己創造出新的排列規律。如:
和幼兒一起發現和體會按一定順序排列的隊形整齊有序。
提供具有重復性旋律和詞語的音樂、兒歌和故事,或利用環境中有序排列的圖案(如按顏色間隔排列的瓷磚、按形狀間隔排列的珠簾等),鼓勵幼兒發現和感受其中的規律。
鼓勵幼兒嘗試自己設計有規律的花邊圖案、創編有一定規律的動作,或者按某種規律進行搭建活動。
引導幼兒體會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順序和規律的,如一周七天的順序是從周一到周日,一年四季按照春夏秋冬輪回等。
4.鼓勵和支持幼兒發現、嘗試解決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數學的問題,體會數學的用處。如:
拍球、跳繩、跳遠或投沙包時,可通過數數、測量的方法確定名次。
討論春游去哪里玩時,讓幼兒商量想去哪里玩?每個想去的地方有多少人?根據統計結果做出決定。
滑滑梯時,按照“先來先玩”的規則有序地排隊玩。
目標2 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系
3~4歲 4~5歲 5~6歲
1.能感知和區分物體的大小、多少、高矮長短等量方面的特點,并能用相應的詞表示。
2.能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3.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個以內的物體,并能說出總數。能按數取物。
4.能用數詞描述事物或動作。如我有4本圖書。 1. 能感知和區分物體的粗細、厚薄、輕重等量方面的特點,并能用相應的詞語描述。
2. 能通過數數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3. 能通過實際操作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如5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是5。
4. 會用數詞描述事物的排列順序和位置。
1. 初步理解量的相對性。
2. 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減”的實際意義。
3. 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它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
4. 能用簡單的記錄表、統計圖等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
教育建議:
1.引導幼兒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如:
感知常見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細等量的特征,學習使用相應的詞匯描述這些特征。
結合具體事物讓幼兒通過多次比較逐漸理解“量”是相對的。如小亮比小明高,但比小強矮。
收拾物品時,根據情況,鼓勵幼兒按照物體量的特征分類整理。如整理圖書時按照大小擺放。
2.結合日常生活,指導幼兒學習通過對應或數數的方式比較物體的多少。如:
鼓勵幼兒在一對一配對的過程中發現兩組物體的多少。如,在給桌子上的每個碗配上勺子時,發現碗和勺多少的不同。
鼓勵幼兒通過數數比較兩樣東西的多少。如數一數有多少個蘋果,多少個梨,判斷蘋果和梨哪個多,哪個少。
3.利用生活和游戲中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數概念。如:
結合生活需要,和幼兒一起手口一致點數物體,得出物體的總數。
通過點數的方式讓幼兒體會物體的數量不會因排列形式、空間位置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如鼓勵幼兒將一定數量的扣子以不同的形式擺放,體會扣子的數量是不變的。
結合日常生活,為幼兒提供“按數取物”的機會,如游戲時,請幼兒按要求拿出幾個球。
4.通過實物操作引導幼兒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并用“加”或“減”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如:
游戲中遇到讓4個小動物住進兩間房子的問題,或生活中遇到將5塊餅干分給兩個小朋友問題時,讓幼兒嘗試不同的分法。
鼓勵幼兒嘗試自己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如家里來了5位客人,桌子上只有3個杯子,還需要幾個杯子等。
購少量物品時,有意識地鼓勵幼兒參與計算和付款的過程等。
目標3 感知形狀與空間關系
3~4歲 4~5歲 5~6歲
1. 能注意物體較明顯的形狀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2. 能感知物體基本的空間位置與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詞。 1. 能感知物體的形體結構特征,畫出或拼搭出該物體的造型。
2. 能感知和發現常見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并能進行分類。
3. 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間、旁邊等方位詞描述物體的位置和運動方向。 1. 能用常見的幾何形體有創意地拼搭和畫出物體的造型。
2. 能按語言指示或根據簡單示意圖正確取放物品。
3. 能辨別自己的左右。
教育建議:
1.用多種方法幫助幼兒在物體與幾何形體之間建立聯系。如:
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各種物品的形狀特征,并嘗試識別和描述。如感受和識別盤子、桌子、車輪、地磚等物品的形狀特征。
鼓勵和支持幼兒用積木、紙盒、拼板等各種形狀材料進行建構游戲或制作活動。如用長方形的紙盒加兩個圓形瓶蓋制作“汽車”。
收拾整理積木時,引導幼兒體驗圖形之間的轉換。如兩個三角形可組合成一個正方形,兩個正方形可組合成一個長方形。
引導幼兒注意觀察生活物品的圖形特征,鼓勵他們按形狀分類整理物品。
2.豐富幼兒空間方位識別的經驗,引導幼兒運用空間方位經驗解決問題。如:
請幼兒取放物體時,使用他們能夠理解的方位詞,如把桌子下面的東西放到窗臺上,把花盆放在大樹旁邊等。
和幼兒一起識別熟悉場所的位置。如超市在家的旁邊,郵局在幼兒園的前面。
在體育、音樂和舞蹈活動中,引導幼兒感受空間方位和運動方向。
和幼兒玩按指令找寶的游戲。對年齡小的幼兒要求他們按語言指令尋找,對年齡大些的幼兒可要求按照簡單的示意圖尋找。
五、藝術
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
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
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幼兒獨特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與創造的萌芽。
(一)感受與欣賞
目標1 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
3~4歲 4~5歲 5~6歲
1. 喜歡觀看花草樹木、日月星空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
2. 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鳥鳴、風聲、雨聲等好聽的聲音所吸引。 1. 在欣賞自然界和生活環境中美的事物時,關注其色彩、形態等特征。
2. 喜歡傾聽各種好聽的聲音,感知聲音的高低、長短、強弱等變化。 1. 樂于收集美的物品或向別人介紹所發現的美的事物。
2. 樂于模仿自然界和生活環境中有特點的聲音,并產生相應的聯想。
教育建議:
1.和幼兒一起感受、發現和欣賞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中美的事物。如:
讓幼兒多接觸大自然,感受和欣賞美麗的景色和好聽的聲音。
經常帶幼兒參觀園林、名勝古跡等人文景觀,講講有關的歷史故事、傳說,與幼兒一起討論和交流對美的感受。
2.和幼兒一起發現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賞美。如:
讓幼兒觀察常見動植物以及其它物體,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動作等描述它們美的方面,如顏色、形狀、形態等。
讓幼兒傾聽和分辨各種聲響,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他對音色、強弱、快慢的感受。
支持幼兒收集喜歡的物品并和他一起欣賞。
目標2 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
3~4歲 4~5歲 5~6歲
1.喜歡聽音樂或觀看舞蹈、戲劇等表演。
2.樂于觀看繪畫、泥塑或其它藝術形式的作品。 1. 能夠專心地觀看自己喜歡的文藝演出或藝術品,有模仿和參與的愿望。
2. 欣賞藝術作品時會產生相應的聯想和情緒反應。 1.藝術欣賞時常常用表情、動作、語言等方式表達自己的理解。
2.愿意和別人分享、交流自己喜愛的藝術作品和美感體驗。
教育建議:
1.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如:
經常讓幼兒接觸適宜的、各種形式的音樂作品,豐富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
和幼兒一起用圖畫、手工制品等裝飾和美化環境。
帶幼兒觀看或共同參與傳統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動,如皮影戲、剪紙和捏面人等。
有條件的情況下,帶幼兒去劇院、美術館、博物館等欣賞文藝表演和藝術作品。
2.尊重幼兒的興趣和獨特感受,理解他們欣賞時的行為。如:
理解和尊重幼兒在欣賞藝術作品時的手舞足蹈、即興模仿等行為。
當幼兒主動介紹自己喜愛的舞蹈、戲曲、繪畫或工藝品時,要耐心傾聽并給予積極回應和鼓勵。
(二)表現與創造
目標1 喜歡進行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
3~4歲 4~5歲 5~6歲
1. 經常自哼自唱或模仿有趣的動作、表情和聲調。
2. 經常涂涂畫畫、粘粘貼貼并樂在其中。 1. 經常唱唱跳跳,愿意參加歌唱、律動、舞蹈、表演等活動。
2. 經常用繪畫、捏泥、手工制作等多種方式表現自己的所見所想。 1. 積極參與藝術活動,有自己比較喜歡的活動形式。
2. 能用多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 藝術活動中能與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獨立表現。
教育建議:
1.創造機會和條件,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
提供豐富的便于幼兒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兒進行自主繪畫、手工、歌唱、表演等藝術活動。
經常和幼兒一起唱歌、表演、繪畫、制作,共同分享藝術活動的樂趣。
2.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讓幼兒敢于并樂于表達表現。如:
欣賞和回應幼兒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發的藝術活動,贊賞他獨特的表現方式。
在幼兒自主表達創作過程中,不做過多干預或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幼兒,在幼兒需要時再給予具體的幫助。
了解并傾聽幼兒藝術表現的想法或感受,領會并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不簡單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
展示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或藝術品布置環境。
目標2 具有初步的藝術表現與創造能力
3~4歲 4~5歲 5~6歲
1. 能模仿學唱短小歌曲。
2. 能跟隨熟悉的音樂做身體動作。
3. 能用聲音、動作、姿態模擬自然界的事物和生活情景。
4. 能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彩大體畫出自己想畫的人或事物。
1. 能用自然的、音量適中的聲音基本準確地唱歌。
2. 能通過即興哼唱、即興表演或給熟悉的歌曲編詞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3. 能用拍手、踏腳等身體動作或可敲擊的物品敲打節拍和基本節奏。
4. 能運用繪畫、手工制作等表現自己觀察到或想象的事物。 1. 能用基本準確的節奏和音調唱歌。
2. 能用律動或簡單的舞蹈動作表現自己的情緒或自然界的情景。
3. 能自編自演故事,并為表演選擇和搭配簡單的服飾、道具或布景。
4. 能用自己制作的美術作品布置環境、美化生活。
教育建議:
尊重幼兒自發的表現和創造,并給予適當的指導。如:
鼓勵幼兒在生活中細心觀察、體驗,為藝術活動積累經驗與素材。如,觀察不同樹種的形態、色彩等。
提供豐富的材料,如圖書、照片、繪畫或音樂作品等,讓幼兒自主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模仿或創作,成人不做過多要求。
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與幼兒共同確定藝術表達表現的主題,引導幼兒圍繞主題展開想象,進行藝術表現。
幼兒繪畫時,不宜提供范畫,特別不應要求幼兒完全按照范畫來畫。
肯定幼兒作品的優點,用表達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導其提高。如,“你的畫用了這么多紅顏色,感覺就像過年一樣喜慶”、“你扮演的大灰狼聲音真像,要是表情再兇一點就更好了”等。
教育部關于印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通知
不分頁顯示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