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若干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若干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若干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若干意見
國辦發〔2016〕4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消費品工業是我國重要民生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消費品工業總體上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形成了覆蓋面廣、結構相對完整的消費品工業體系,基本保障和滿足了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我國消費品工業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仍然較弱,品種、品質、品牌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尚有較大差距,有效供給能力和水平難以適應消費升級的需要。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和建設制造強國的決策部署,更好滿足和創造消費需求,不斷增強消費拉動經濟的基礎作用,促進消費品工業邁向中高端,經國務院同意,現就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以企業為主體,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為抓手,改善營商環境,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著力提高消費品有效供給能力和水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消費升級的需要,實現消費品工業更加穩定、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推動。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強化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增強企業改善供給的責任意識和主導作用,發揮企業家精神,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推動消費品工業轉型升級。營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強化市場監管,完善相關制度,取消不必要的審批、目錄和不合理收費。
堅持改善供給,兩側發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住制約消費品工業提質增效、創造品牌、轉型升級的關鍵問題,支持企業開發適應市場需求、滿足消費升級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促進供給升級和需求升級協調共進,推動消費品工業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
堅持創新引領,協調發展。發揮創新在消費品提質升級中的引領作用,健全創新激勵機制,支持企業加大研發設計投入,加強產學研用結合,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推進“互聯網+”與消費品工業深度融合,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完善產業鏈條,優化布局結構,推動消費品工業集約高效和均衡協調發展。
(三)主要目標。到2020年,消費品工業傳統優勢得到鞏固提升,新興產業不斷壯大,市場環境進一步優化,“三品”專項行動取得積極進展,品種豐富度、品質滿意度、品牌認可度明顯提升,產品和服務對消費升級的適應能力顯著增強。
市場環境明顯優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深入推進,相關法規、標準、政策措施進一步健全,市場監管力度不斷加大,政府公共服務能力顯著提高,市場競爭秩序和消費環境明顯改善。
供給水平明顯提高。消費品品質明顯提升,中高端消費品比重增加,品牌附加值、市場影響力和消費者認可度不斷提高。消費品質量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認證認可體系逐步與國際接軌。食品藥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重點行業前10位品牌企業銷售收入占同行業銷售收入比重進一步提高,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
創新能力明顯增強。重點消費品行業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互聯網+”協同制造取得積極進展。大中型企業研發強度年均增長10%以上。輕工、紡織產品國際標準的采標率分別提高10個百分點。關鍵設備研發和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質量效益明顯改善。規模以上消費品企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國工業平均增速,降本增效取得積極進展,消費品出口占國際市場份額保持基本穩定。單位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達到國家約束性指標要求,綠色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二、主要任務
(四)增品種。支持企業深度挖掘用戶需求,適應和引領消費升級趨勢,在產品開發、外觀設計、產品包裝、市場營銷等方面加強創新,積極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豐富和細化消費品種類,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1.提高創意設計水平。鼓勵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培育一批示范性消費品時尚創意設計名城和產業園區,加大對消費品創意設計優秀人才的表彰和獎勵力度。在消費品行業建設一批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推廣應用“眾包”等新型創意設計組織方式,培育一批網絡化創新設計平臺。促進文化創意與“三品”融合發展,提高消費品的文化附加值。
2.增加中高端消費品供給。發展個性化、時尚化、功能化、綠色化消費品,推出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設計精美、制作精細、性能優越的精品,進一步提升我國消費品工業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發展中高端服裝鞋帽、手表、家紡、化妝品、箱包、珠寶、絲綢、旅游裝備和紀念品等消費品,進一步提升嬰幼兒配方乳粉、廚衛用品等生活用品的有效供給能力和水平。適當降低低端消費品比重,促進產品向高性價比優勢轉變。
3.發展智能、健康消費品。發展智能節能家電、智能鋰電電動自行車、智能照明產品、數字電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服務機器人、消費類無人機、可穿戴智能產品、智能音箱、虛擬現實產品、智能化計量器具等智能消費品。積極研發營養與健康食品、康復輔助器具、健身產品、智慧醫療產品等健康類消費品。進一步發展老年、兒童和嬰幼兒用品。
4.發展民族特色消費品。傳承發展一批傳統工藝美術、文房四寶等產品。支持發展一批傳統特色食品。創新提升一批民族特色用品。傳承保護民族服飾文化,研究設計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加強對藏藥、維藥、蒙藥等特色民族藥的發掘和保護。
(五)提品質。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導企業樹立質量為先、信譽至上的經營理念,立足大眾消費品生產推進“品質革命”,走以質取勝、質量強國的發展道路,推動中國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贏得大市場。
1.開展國際對標。開展與國外中高端消費品對標,推進國內消費品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到2018年,主要消費品領域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到95%以上。引導重點消費品企業參照國際先進標準組織生產。開展國內外中高端消費品質量品質比對,逐步縮小與國際標準差距。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全面提升仿制藥質量水平。支持標準化技術機構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增強我國參與制定消費品領域國際標準的話語權。
2.加強質量精準化管理。引導企業深入開展全面質量管理,加強從原料采購到生產銷售全流程質量管控,開展自動化、智能化工廠技術改造,推廣工藝參數及質量在線監控系統,提高產品性能穩定性及質量一致性。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和管理體系,樹立質量標桿企業。建設一批高水平的消費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研制消費品工業急需的計量標準,推進消費品工業領域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推廣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測量管理體系。制定實施消費品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
3.推進質量檢驗檢測和認證。加快發展第三方質量檢驗檢測和認證服務,探索建立質量追溯管理體系專門認證制度,提高檢測認證機構公信力。支持重點消費品企業積極采用和參與制定國際質量檢驗檢測標準,推行產品認證制度,推動質量檢驗檢測和認證結果與技術能力國際互認。指導食品生產企業加強質量安全檢測能力建設,支持醫藥和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通過國際通行認證。
4.保障藥品和優質原料供應。提高藥品供應保障能力,擴大定點生產試點品種范圍,支持建設小品種生產基地。加快重大疾病治療用新藥、臨床急需的仿制藥、生物類似藥和中藥新藥的開發,積極研發兒童適宜品種和劑型。支持有條件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等消費品企業在國內外建設優質原料生產基地及配套設施,加強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從原料端保障消費品質量。
(六)創品牌。引導企業增強品牌意識,夯實品牌發展基礎,提升產品附加值和軟實力,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1.提高品牌競爭力。鼓勵企業圍繞研發創新、設計創意、生產制造、質量管理和營銷服務全過程制定品牌發展戰略,構建管理體系,明確品牌定位,采用合理定價、差異發展等策略,整合渠道資源,提高品牌產品性價比。支持品牌企業創新商業模式,與大型電商平臺對接,與零售企業開展統一議價、集中采購,促進產銷對接,拓寬流通渠道,減少流通環節。推動各地、各行業建立品牌商品工商對接機制,大力開展知名品牌產品“全國行”、“網上行”和“進名店”等活動。
2.培育知名品牌。提高消費品標準化程度,推動中華老字號傳承升級,支持企業適應市場需求,培育新品牌。規范品牌評價程序與標準,支持行業協會指導企業開展品牌創建、培育、宣傳活動。編制家電、服裝、家紡、食品等行業品牌發展報告。鼓勵行業協會依托產業集群、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等,指導開展消費品區域品牌創建工作。
3.完善品牌服務體系。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運營專業服務機構,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消費品品牌設計創意中心和廣告服務機構。建立品牌人才培訓服務機構,形成多層次的品牌人才培養體系。完善品牌價值評估體系,為企業品牌創建提供咨詢評估。深化品牌消費集聚區建設試點,支持地方和行業協會辦好博覽會、時裝周、設計大賽等重大品牌活動,培育一批具有國際渠道、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展覽展示機構。
4.推進品牌國際化。鼓勵優勢品牌企業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引進國際化品牌管理人才和經營理念,建設海外研發設計機構及營銷渠道。支持品牌企業以參股、換股、并購等形式與國際品牌企業合作,提高品牌國際化運營能力。支持品牌企業參加國際展覽展銷,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提高品牌產品出口比重。
三、保障措施
(七)完善市場準入。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繼續削減前置審批和不必要的許可。取消不必要的審批、目錄和不合理收費,大幅減少和規范涉企收費及審批評估事項。國務院以清單方式明確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資經營的行業、領域、業務等,清單以外的,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對新業態、新模式等新生事物,既支持創新發展、激發活力,又嚴格依法監管、防范風險。
(八)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依法制止和糾正違法規定歧視性價格及購買指定產品、服務等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嚴格實施缺陷產品召回制度,及時發現、公開曝光并嚴厲處罰質量違法違規行為。規范有序發展電子商務平臺,嚴厲打擊電子商務領域違法違規經營行為,構建誠信經營的網絡市場環境。規范產品廣告和相關信息發布行為,嚴厲打擊虛假違法廣告和不實報道。
(九)加強市場監管。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加大對商標、地理標志、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包裝裝潢、外觀設計、發明專利、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企業合法權益的行為。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防止劣幣驅逐良幣。強化消費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完善消費品傷害監測制度,加大線上線下質量監督抽查力度,推動建立健全消費品企業“黑名單”、懲罰性巨額賠償等法律制度。在中小城市、農村市場開展打擊生產和銷售假冒偽劣消費品專項行動。加強對幼兒園和學校相關學生用品、兒童用品的衛生、環保、安全等方面監管,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十)完善產業政策。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范試點,引導地方各級政府因地制宜完善產業政策,促進消費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更加嚴格的安全、環保、質量、能耗、技術等標準,依法依規退出鉛蓄電池、制革、造紙、印染等行業落后產能。進一步改善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優化產業組織結構。進一步完善消費品原料配料含量、原產地、特殊人群適用性等信息披露標簽標識全覆蓋制度,推行消費品能效標識、綠色標識等認證制度,逐步擴大實施能效標識和綠色標識制度的消費品范圍。
(十一)加大政策支持。利用工業轉型升級資金、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專項建設基金等現有資金渠道,支持企業在創意設計、提高科技含量和性能等方面下大功夫,促進大眾消費品創新、增加有效供給。有條件的地方要加強對改善消費品供給能力的財政支持。合理調整部分高檔消費品的消費稅政策,引導境外消費回流。鼓勵地方各級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建立產業基金支持消費品工業創新發展。出口信貸和出口信用保險要加大支持消費品出口的力度。建立消費品供給改善信息與金融監管部門及金融機構的共享聯動機制,加強對消費品工業的融資支持。
(十二)發揮協會作用。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熟悉行業、貼近企業的優勢,在政策研究、標準制修訂、人才培訓、宣傳推廣、新產品展覽展示、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共同實施好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行業協會要選擇具有獨特功能或使用價值的升級和創新消費品,編制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積極引導消費;要加強自律和服務,組織開展質量信譽承諾等活動,維護良好的行業信譽,及時反映企業訴求,反饋政策落實情況,研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充分發揮消費者協會作用,營造放心便利的消費環境。
(十三)加強輿論引導。支持主流媒體開展系列報道,設立專題網站、微博微信等平臺,多渠道宣傳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通過市場手段加大國內優質品牌宣傳力度,提高消費者對自主品牌的認知度和忠誠度,提升群眾購買國貨的自豪感。地方各級政府和行業協會要表彰和宣傳品牌建設成就突出的企業和企業家,激發加強品牌建設的積極性。
促進消費品工業升級,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的關鍵作用,是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方案,著力完善政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圍繞消費者多樣化需求,推動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工業和信息化部要會同有關部門對本意見的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認真總結和推廣經驗,重大事項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國務院辦公廳
2016年5月26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