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全市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
長治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全市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
山西省長治市人大常委會
長治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全市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
長治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全市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
(2021年7月22日長治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二次會議通過)
旅游業是當今發展速度最快、前景最為廣闊的朝陽產業,我市歷史悠久、山川秀美、氣候宜人,具有發展旅游業的獨特優勢。為更好發揮旅游業在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中的重要作用,推動“十四五”時期長治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由旅游資源大市向旅游強市的跨越式轉變,特作如下決定:
一、明確發展目標。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省、市委關于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圍繞省委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市委“將長治打造成為生態引領的太行宜居山水名城”的總體要求,結合國家《太行山旅游業發展規劃(2020—2035年)》提出的“要將太行山區建設成為中華民族精神高地和傳承基地”的定位,充分挖掘我市旅游業蘊藏的巨大潛力,明確把握將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這一戰略定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和《山西省旅游條例》相關規定,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行業自律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原則,推進旅游供給品質化、旅游治理規范化、旅游效益最優化,使旅游產業支撐力、綜合帶動力、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力爭到“十四五”末,累計旅游投資、國內外游客年接待量、過夜游客占比、旅游總收入大幅增長,對經濟社會貢獻率大幅提高,把長治建設成為太行旅游勝地、抗戰紅色勝地、避暑養生勝地、中華神話溯源地、全國乃至世界優秀旅游目的地。
二、科學規劃定位。堅持規劃引領,先規劃后開發,合理利用,保護文物和自然資源,杜絕破壞性開發。突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綠色生態、融合發展理念,以“山西長治、壯美太行”為主題,依托太行山水、紅色基因、歷史文化、清涼宜居等獨特的資源優勢,主城區要全力做好以漳澤湖濕地為核心的旅游文章,全市傾力打造四大旅游板塊:一是“太行(太岳)山水綠色游”。依托太行山雄、奇、險、秀壯美景色,展現太行山壁立千仞、銅墻鐵壁的獨特景觀優勢,重點推進以八泉峽5A景區為主的太行峽谷群景區、以太行板山風景區為主的嶂石巖群景區、以漳澤湖濕地為主的太行明珠三大龍頭景區建設。靈空山、通天峽等其它景區均要科學開發、特色定位,形成錯位發展的太行太岳山水景觀和多樣化的游客體驗。二是“抗戰熱土紅色游”。深挖植根于人們心中的抗戰愛國情懷,依托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八路軍總部舊址、黎城黃崖洞兵工廠、屯留抗大一分校、沁源太岳司令部舊址和平順西溝村等眾多革命文物和紅色景點,形成紅色研學、愛國主義教育、廉政教育線路,在全國樹立紅色文化體驗新標桿,八路軍文化旅游區要爭創全省首家紅色5A景區。三是“研學游讀古色游”。發揮我市神話之鄉、地上“古建博物館”“彩塑之都”的優勢,依托豐富的史前文化傳說和73處國保文物、長子木化石群等獨特歷史地質資源,支持平順縣、長子縣等文物資源密集縣開展研學基地建設,加強與國內院校深度合作,根據市場和節假日需求,打造定制游、個性游產品,重點推出濁漳河谷古建游(平順段)、萬里茶路上黨段雕塑游(法興寺、崇慶寺、觀音堂、南涅水石刻)。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文旅IP,打造一批可品讀、可觀賞的文物活化利用樣板和研學游示范基地,真正讓歷史文物活起來、用起來,形成“游長治、尋神話、觀古建、賞彩塑、品歷史”的研學精品線路。四是“避暑康養特色游”。依托我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森林等生態優勢,叫響“康養山西,夏養長治”口號,挖掘培育以避暑消夏、度假養老等為主題的旅游業態。漳澤湖濕地積極引入康體療養、主題樂園、田園綜合體等相關產業,進一步豐富文化內涵,定期開展特色節會活動,積極申創A級景區,逐步形成宜游宜業的濱湖全域旅游集聚區,與老頂山國家森林公園、歡樂太行谷、“三河一渠”環城水系等,形成主城區“東山西水休閑游”“親子假日快樂游”線路;發揮沁源、壺關、沁縣等深呼吸小城、北方水城的天然優勢,爭創全省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縣,打造養身、養心、養老、寧靜宜人的“世外桃源”。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對鄉村旅游進行提質升級,既注重培育扶持,又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對已具雛形的美麗鄉村、文旅小鎮、康養小鎮、傳統村落等要分類規劃、引導扶持,著力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拿得出、叫得響的鄉村旅游精品;要強化旅游與低空旅游、商務會展旅游等各種業態的融合發展,注重存量旅游資源的開發,探索推進濁漳河、沁河和紅旗渠渠首“源頭”旅游開發。發揮老工業城市的優勢,利用國家工業遺產、工廠礦山打造礦山博物館等,通過“旅游+”“+旅游”方式,不斷豐富旅游業態供給,形成綠色、紅色、古色、特色相映成趣的旅游發展大格局。
三、突出精品戰略。樹立旅游精品引領理念,強化高端設計,把品牌塑造落實到各個環節。精品景區:重點推進一批體驗精彩、文化精粹、運營精心、服務精細、營銷精準的品牌景區,實施A級景區倍增計劃,發揮核心景區的引擎作用。精品線路:按照“大景區+康養小鎮、大景區+鄉村旅游”“大景區+文物古建”“大景區+體育賽事”等模式,通過開展旅游線路創意設計大賽等,打造一批滿足不同游客需求的精品線路,市區要精心設計以漳澤湖為中心的周邊游線路。領軍企業:扶持培育一批具有領先地位和現代經營管理體系的旅游領軍企業,始終以前瞻性理念,做強做大做精旅游品牌。發揮全域旅游示范縣、旅游標準化示范縣、鄉村旅游示范村、傳統村落等旅游品牌的示范帶動作用,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示范經驗,力創全域旅游示范市。
四、提升要素品質。針對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中的短板,以“進得來、留得住、游得好”為目標,全面加強旅游要素建設。一是做順“快進慢游深體驗”交通體系。加大市級財政對旅游公路建設支持力度,加快建設重點旅游景區快進慢游通達線路,形成“站景通、城景通、景景通”的立體旅游交通網絡;在高鐵站、客運站等配套建設旅游集散中心、咨詢中心,建立合理清晰的引導標識體系,加快城市綠道、騎行專線、登山步道、自駕車營地、驛站、旅游廁所等休閑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鼓勵景區公路沿線增設觀景臺,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向復合服務場所轉型升級。二是做精旅游住宿。合理布局各類住宿業態,大力發展商務度假、文化主題酒店和露營地、智慧酒店等多種住宿業態。立足太行古民居等資源優勢,推進“太行人家”民宿特色建設,打造岳家寨、黎城溫泉小鎮等一批特色精品民宿,推進鄉村民宿標準化、品牌化、集群化發展。三是做特旅游餐飲。深度挖掘地方飲食文化,傳承、宣傳、推廣一批長治餐飲老字號,開展特色化、連鎖化經營。主城區要打造特色美食街區,每個縣區打造1-3家特色老字號餐飲企業,培育“長治廚房”餐飲品牌,增加美食制作表演、游客體驗參與等內容,進一步提升服務、衛生、安全管理水平。四是做優旅游商品。用好并開發一批富有長治特色的時尚、實用、便攜的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非遺產品、農副土特產品、手工藝品、特色小吃等,建設線上購物平臺和線下旅游超市,提升“長治禮物”的品牌效應,壯大旅游“二次消費”市場。五是做靚旅游演藝、夜間消費。把消夜文化做為集聚人氣的突破口之一,強力推進文旅融合,發揮本土文藝團體作用,在旅游旺季開展歌舞戲曲等“文化演藝進村入景區”活動。支持引進或創辦旅游文化娛樂企業,在壺關八泉峽、漳澤湖濕地等景區、度假區,推出旅游演藝精品項目并進行常態化演出。要將武鄉實景劇《太行山上》打造成全國文化旅游新地標、新名片。依托精衛填海、羿射九日等遠古神話、高僧法顯西行、玄宗潞州別駕等歷史故事,通過現代多媒體技術和歌舞等藝術形式,打造大型神話歷史劇或小型夜景表演,建設具有長治文化特色的網紅打卡地和夜間消費聚集區。六是做好智慧旅游。推動建設省、市、縣和景區四級聯動智慧旅游系統,形成路線導航、旅游攻略、信息推送、在線預訂、智能導游、評價投訴等的智慧旅游全服務,實現“一部手機游長治”。
五、全力宣傳營銷。深化城市形象設計,打造叫得響、記得住的旅游宣傳口號和文化形象;建立政府支持、部門協同、企業聯手、媒體跟進、游客參與的“五位一體”的宣傳營銷機制,培養一批有文化、愛旅游、懂業務的宣傳營銷人才團隊。借助大數據分析,把準時代脈搏,找準消費人群,制定客源市場開發計劃;繼續組織不同類型的旅游推介,加大在省會城市的推介力度,舉辦有影響的賽事活動;強化與國內知名旅行社、旅游網站、電商攜手,合力共拓市場,研發旅游包機、包專列等旅游產品,開通“太行號”高鐵旅游專列;注重創意視頻等新媒體手段的應用,通過傳統與自媒體同步推介,線上與線下融合促銷等方式,擴大影響力;充分發揮干部培訓教育的平臺窗口作用,將長治山水人文、紅色故事融入專題講座和延伸教學,不斷提升旅游品牌知曉度、美譽度。
六、加大政策扶持。強化資金傾斜,財政要在預算中專列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對精品工程要進行優先扶持,推動設立旅游產業基金并實行市場化運作。金融機構要為旅游提供更多信貸支持,推出針對旅游行業的專門產品。涉農部門要整合鄉村振興資金,支持鄉村旅游發展;強化旅游用地保障,編制修改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優先盤活存量用地時,應當統籌旅游業發展需要。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中優先安排重大旅游項目和鄉村振興旅游項目用地,土地出讓收入可以用于旅游項目開發。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在符合生態環保和相關規劃的前提下,探索采取點狀、定向、租賃等多種供地模式。積極爭取和用好全省“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試點縣”政策紅利,多角度破解旅游用地難題;強化機制創新,深化景區“兩權分離”體制機制改革,鼓勵全市跨行政區域、跨行業的旅游景區實行資源一體化管理,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旅游企業、跨界資本和管理服務品牌,通過直接投資、參資控股、兼并重組等方式參與開發經營,創新各方利益聯結機制,激發內生活力;強化獎勵政策,對全域旅游示范區,5A、4A、3A景區,年度營業收入超過一定數額的領軍企業、旅游星級飯店及優質旅行社,國家和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示范村、太行人家(民宿)、金牌導游等,由政府根據投資規模和數量、游客接待量給予特別獎勵,加大對研學基地、研學產業建設的扶持力度;強化“人才興旅”,全面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素質和服務水平。大力發展旅游職業教育,深化校企合作。要將旅游管理、導游等人才隊伍建設納入重點人才計劃,構建旅游業分層次人才培養引進體系,著力培育一批素質高、留得住、用得上的實用型旅游專業人才。
七、創優發展環境。對旅游開發項目審批實施一站式服務。農業農村和文旅部門在鄉村旅游中要密切合作、優勢互補,鄉村振興規劃要注重鄉村旅游景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凡獲準開發建設的旅游景區,所在地政府應全力支持,按要求完成基礎設施配套,開通水、電、氣、路、通信并達標,鼓勵利用自有住宅依法從事旅游經營活動;規劃和自然資源(林業)、園林部門應優先對重點旅游景區、道路進行綠化,建設森林公園,發展城市周邊休閑度假帶;住建、生態環境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對主要旅游線路沿線風貌集中整治;認真貫徹落實旅游法律法規,不斷規范旅游市場秩序。推廣壺關大峽谷設立旅游警察大隊、旅游法庭等經驗,健全旅游誠信體系和游客投訴糾紛處理機制,強化旅游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把旅游宣傳納入社會公益宣傳體系,實施長治旅游知識讀本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工程。抓好文明旅游建設,建立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制度。
八、強化組織領導。市縣(區)人民政府要將旅游業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緊迫感,進一步發揮旅游協調領導組作用,建立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機制。將旅游業發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解決重大事項、重要活動、重點問題。加強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探索建立旅游發展研究中心,更好服務政府決策和行業發展;進一步打破地區部門壁壘,強化政府統籌、市縣聯動、政企聯合、部門協同的聯動制度和重大旅游項目政府主要領導聯系推進制度。把加快旅游發展納入綜合考核體系,優化旅游主管部門職能配置,壓實相關部門齊抓共管責任,切實形成總規引領、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合力推進的一盤棋格局;各級人大要進一步發揮職能作用,通過常態化執法檢查、調研、視察、審議專項工作報告、代表建議重點督辦等形式,不斷提升旅游發展法治化水平。
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事關長治未來,市政府要根據市人大常委會《決定》,出臺配套實施意見。各級政府、各部門和全市人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強化參與意識、形象意識和責任意識,努力營造“處處都是旅游環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濃郁氛圍,為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動長治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