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立軍 ]——(2009-11-6) / 已閱12479次
對牧區頻發牲畜被盜案件的分析
盛立軍
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是赤峰市畜牧業大旗,每年牲畜存欄總量達250萬頭(只)以上,但與畜牧業發展并存的是,牲畜被盜案件的屢屢發生,據統計阿魯科爾沁旗2008年至2009年8月共發生牧民牲畜被盜案件7起,損失價值46.162萬元,這些案件的發生,嚴重侵害了牧民的切身利益,影響了社會治安大局的穩定。例如:近日,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檢察院批捕的王某等8人團伙盜竊牧民牲畜案件,作案期由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長達10個月之久,受害牧民14戶,涉案牲畜49頭(只),涉案金額高達21.13萬元,此案盜竊牲畜之多,涉案金額之高,在歷年來都是少有的,在當地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一、當前牧區盜竊牲畜犯罪的主要特點。
1、作案時間:白天踩點,夜晚作案;
2、作案目標:牛、羊;
3、作案區域:人煙稀少的牧區;
4、作案手段:分工明確,犯罪嫌疑人趁牲畜在野外散放無人看管之機,將牲畜驅趕至指定地點,另有嫌疑人準備運輸工具,聯系買家,直接將被盜牲畜拉到當地屠宰場殺售或低價出售牟利,盜竊、轉移、收購、銷售連成一體;
5、作案成員:多人結伙作案;
6、作案工具:均使用無牌照車輛;
二、當前牧區盜竊牲畜犯罪猖獗的主要原因
(一)牧區治安防范存在薄弱環節
1、牧民習慣于野外放養牲畜,這種方式雖有有利于生產的一面,但也給盜竊分子和盜竊團伙以可乘之機,所以盜竊牲畜案件屢屢發生。
2、這類案件發生后,因案發地點離牧民居住地較遠,一般發現較晚,不能及時報案,以致絕大部分案件因找不到證據難以破案。
3、由于牧區特點,散放的牛羊極易走散,但幾天后,有的還能找到,所以牧民當時并不急于報案,這無疑喪失了破案的有利時機,極大的增加了案件偵破難度。
4、犯罪嫌疑人運輸過程中被查車查銷售運輸證明的機會較少。
(二)銷售便利
1、不法分子利用部分牧民撿便宜的心理特點,外地人勾結本地人把作案目標投向盜竊大牲畜上,得手后,便以低廉價格把盜來的牲畜賣給急需牧戶,一些牧戶深知買得的牲畜來路不明,但為防止惹火燒身,便以種種借口為盜竊分子保密。
2、節日期間肉類需求量增大,價格上揚,而來歷不明牲畜的價格又比較便宜,買主在利益驅動下,往往明知是贓肉也會欣然購買,并守口如瓶。犯罪分子作案后,盜竊、宰殺的大牲畜根本不愁銷路,只要不被失主和公安機關發現,暴露的風險很小。
3、收購人員對牲畜飼養證等政策不認真執行,主動用種種辦法鉆政策空子。
(三)犯罪事實查證困難。由于不法分子在實施盜竊過程中,使用無牌照車輛流竄作案,被人認出的可能性很小,致使公安機關查找線索十分困難。同時,由于銷贓迅速,并且盜得的牲畜一般被銷往外地,要找到贓物相當不易,特別是一旦被宰殺出售,盜竊事實更無從查證,這也使部分盜竊牲畜犯罪嫌疑人得不到及時打擊處理,從而繼續作案。
三、牧區盜竊牲畜案件的危害
1、直接影響牧民的生產生活。牲畜是牧民的主要生產生活資料,一夜之間牛羊被悉數盜光,無異于傾家蕩產,基本生活都難以為繼;
2、極大地侵害了牧民的個人財產。發展養殖業是牧區產業結構的重中之重,是幫助牧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養殖投資大,牧民有的是口挪肚攢,有的向親朋借取,有的是向銀行貸款,可是犯罪分子一旦得手,往往是一群牛、羊連窩端,導致被盜牧民一夜之間家徒四壁,淪為新的貧困戶;
3、影響了牧民擴大再生產的積極性。一戶被盜,四鄰不安,對廣大牧民造成較大的心理沖擊,牧民失去了安全感,因害怕被盜而不敢多投入,無形中限制了生產規模的擴充。
總共2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