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閔濤 ]——(2009-12-3) / 已閱14010次
談正當防衛中的幾個問題
閔濤
【摘 要】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者實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未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損害行為。它是法律賦予公民在日常生活中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文章對此進行了分析闡述。
【關鍵詞】正當防衛 問題
通過對刑法條文的理解以及刑法案例的了解,我從兩個方面談論一下對正當防衛的看法。
一、從不法侵害與正當防衛關系中區分正當防衛與事后防衛
根據刑法第20條的規定,我國刑法理論都是將不法侵害是否結束作為區分正當防衛與事后防衛的標準。但我們也不能忽略不法侵害與正當防衛在時間上的聯系:要實施正當防衛就必要有不法侵害在先,因此決定二者在時間上是順延的。正當防衛的時間起點可能在不法侵害行為的時間終點以前,也可能與不法侵害行為的時間終點重合,甚至可能在不法侵害行為時間終點以后。因此,只從不法侵害一方面可能不易對正當防衛與事后防衛進行區分,而要從不法侵害與正當防衛兩個角度進行區分。
例如,搶劫中,被害人一直被暴力挾制,被害人只有在搶劫完成,侵害人放松警惕后才有可能實施防衛,保護自己的財產。正因如此,要從防衛人的角度進行考察:其一,實施防衛可排除危害狀態或者減少危害程度;其二,防衛行為從一開始實施就一直連續不斷地進行,中間并沒有中斷;其三,根據當時具體的時間、地點的判斷,具有緊迫性,無法等待公力救濟,只有實施防衛行為,才能完整、及時的挽回損失。符合這幾點要求,即可認定,防衛行為在時間要件方面符合正當防衛的要求。
當然,倘若防衛人的防衛行為是在不法侵害已經完全結束或者危險狀態雖尚在繼續中,但正當防衛行為并不能將其排除,便不能再實施防衛行為,否則,將視之為事后防衛,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作這樣的限定,是因為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主要是國家機關的職權。合法權益的維護主要還應當由國家機關依職權進行。
從不法侵害與正當防衛關系中區分正當防衛與事后防衛,是符合保護正當防衛者的立法意圖,從正當防衛角度出發,給予防衛人應有的時間寬度,可以更好地及時有效地保障國家的、公共的、公民本人的或他人的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
二、關于特殊防衛權
《刑法》第20條第3款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國家設定無限防衛權的目的在于對公民正當防衛權利的保護,鼓勵和支持公民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并對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犯罪分子進行警戒和震懾,同時避免行使正當防衛者受到不應有的懲罰,挫傷公民積極性。但是我們卻不能忽視它在某種程度上有導致公民防衛權濫用的危險。某些防衛人可能會利用這一條款實施“無限度防衛”,出于報復心里仍然置不法侵害人于死地,造成“故意防衛過當”。這種以強暴制強暴的做法顯然與正當防衛的立法意圖不相符。
殺人,搶劫,強奸犯罪均屬于結果犯,在不同的犯罪階段存在著不同的犯罪形態,而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正在進行”,即從實際“著手”至結果發生之前,根本來不及判斷傷害意圖,使得《刑法》第20第3款規定的犯罪范圍不清晰,“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含義不明了,條文中使用“行兇”產生的歧義,在實踐中帶來不必要的爭論。
《刑法》第20條第2款規定:“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從輕處罰。”這就是說對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損害不一定就明顯超過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損害,也不是一個絕對、獨立的量概念,而是相對的量比較。要正確地界定防衛行為是否過當,要將防衛行為的性質、手段、強度及造成的損害與不法侵害行為各方面加以比較。此處的“明顯、重大”已是在放寬對防衛限度的要求,條款已明確防衛人擁有在遇到殺人、強奸等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時,且急迫必需的情況下,行使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權利。此時仍設定無限防衛權,只是增加了防衛者的放縱心理。
法律條文的明確性使行為人能夠預期自己的行為合法與否,一字之差,就會導致法律的命令規范,禁止規范及義務規范的范圍相距甚遠,何況“罪刑法定”的意義就在于使人們能夠預見自己行為的性質。所以,對正當防衛行為進行限制,使具體的行為人在行使其權利時必須注意控制自己防衛的方式及反擊力度,否則,一旦防衛過當,便要承擔刑事責任。而《刑法》第20條第3款的規定無疑啟發人們形成無限防衛的認識,其可能將出現事與愿違的結果。
況且正當防衛是一種緊急行為,本來緊急行為是指正當法益不可能受到應有的法律保護時,作為其補充許可個人行使自為,如除此情形之外賦與個人更加廣泛地緊急行為權利的話、則反而會導致侵害法秩序之可能,在法的救濟方法比較完備的近代國家,以緊急行為為由阻卻行為的違法性,都必須將其限制在盡可能小的限度以內。
由此可見,為了更好的體現正當防衛的立法意圖和保護防衛人,應該在適用法律時正確理解正當防衛的立法意圖并結合客觀需求,正確區分“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界限,而不是簡單地規定無限防衛權。
參考文獻:
[1]高銘暄,馬克昌.刑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趙秉志,肖中華.正當防衛的適用.警視窗.
[3]魯蘭.北大法律信息網.200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