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喜亮 ]——(2010-1-31) / 已閱6918次
構建和諧社會:政府服務勞務工責無旁貸——有感于深圳寶安區動員政府資源全方位服務勞務工的舉措
張喜亮
“深圳的今天就是內地的明天”、“深圳速度”等等,膾炙人口傳為一時佳話。曾幾何時,也有人在怨嘆深圳現象:“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深圳創造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奇跡。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出現了姓資姓社的爭論。小平同志南巡撥正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航向,“發展是硬道理”,正是他從深圳發出的最強音。作為一個小村鎮一躍成為中國改革的標桿,深圳成為了一個令世人矚目的新興城市,外來工、農民工等等“移民”,正是這個絢麗多彩的城市的特征之一。深圳造就了經濟的奇跡,毋庸置疑地也產生了相應的社會問題。有傳說,深圳每年制造的肢體傷殘勞工多達一萬人;有報道,某律師收養傷殘勞工討公道名噪一時。近年來,農民工用腳投票制造了深圳等沿海地區“民工荒”,也屢見報端。壓低工資、中毒事件、勞資惡斗等等事件引發了全社會的反思。改革的成就不容否定,改革中的問題亦確有其事。欣聞:深圳市寶安區動員政府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起了為勞務工服務的系統工程。寶安區政府的舉措,可以說又走在了全國的前列:真心實意為勞務工服務,夯實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寶安區政府服務勞務工的一系列措施,受到了勞務工的歡迎、得到了領導的贊賞、被全社會普遍認同。
回顧我國的改革開放歷史,當我們為祖國日益強盛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而無比自豪的時候,我們沒有理由忘記和忽視勞務工的偉大貢獻。中國勞動力價格優勢鑄就了中國的加工業、出口業的飛速發展,“中國制造”沒有勞務工是不可能成就的。然而,這所謂的“價格優勢”主要是來自這些勞務工。所謂的勞務工,就是指那些來自于農村和落后地區就業人員。勞務工,一方面為城市提供了勞動力的補充,一方面增加了落后地區和農村人口的收入。在某種意義上說,勞務工雖然處于社會的底層,卻為國家的整體發展做出了特殊的貢獻。但是,由于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城鄉二元制社會管理體制等諸多原因,這些外來工一直沒有得到其工作地政府應有的關懷和同等的待遇。曾幾何時,大量拖欠勞務工工資的現象屢見不鮮,國家總理亦為農民工討薪。勞務工的勞動關系確認問題、社會保險問題、子女讀書問題等等,業已成為一個社會的頑疾。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和以溫家寶為總理的國務院,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思想,關心農民工、外來工的勞動保障問題。黨中央和國務院多次指示重視勞務工的社會保障問題,明確指出必須要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規范和協調勞動關系,完善和落實國家對農民工的政策,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
發展中的問題需要在發展中解決。國民經濟近30年來以10%以上的高速度增長,形成了巨額的積累,所有這些,理所應當地還于人民、造福人民。為這樣高速度的發展做出了特殊貢獻和巨大犧牲的勞務工,尤其應當享受等這樣的成果。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利為民所謀”,我們要建設的是惠及十幾億人民的小康社會,是共建共享具有中國特殊的社會主義社會。寶安區動員政府的各方面資源,真心實意服務勞務工的理念和舉措,值得借鑒。寶安區頒發的《關于加強和改善勞務工工作建立和諧勞動關系的若干意見》,涉及了寶安區區委、區政府22個職能部門8個方面的32項具體工作,被譽稱為“1+22”,其總體目標就是: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切實保障勞務工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障勞務工的勞動、文化、教育和政治權利,為勞務工提供各類社會公共服務,使勞務工的工作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綜合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明顯提高,家園意識和城市歸屬感明顯增強,讓勞務工共享寶安區改革發展成果。寶安區政府服務勞務工的具體目標包括:第一,勞務工身體健康狀況列入區國民體質監測范圍,工傷保險實現全覆蓋,督促企業落實職業病防護措施,重點防范和遏制重大職業病事故;第二,為勞務工提供緊急救助,患重大疾病或遭遇事故致傷殘而無力醫治的勞務工,可以向區慈善會申請醫療救助金,臨時生活困難或被偷搶的勞務工,區救助站為其提供臨時的食住救助,凡在寶安區遭受自然災害和突發性重大事故,導致家庭基本生活受到嚴重影響、需要社會救助的勞務工家屬及其個人,可以向區慈善會申請生活救助金;第三,提高醫療保險參保率,為勞務工提供優質的醫療保險服務;穩步推行養老保險政策,提高勞務工養老保險參保率;第四,政府設立勞務工勞動爭議“綠色通道”,簡化勞務工申請法律援助的程序,降低勞務工申請支付勞動報酬和工傷賠償的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條件;第五,增加公辦學位,為勞務工子女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務,2008年至2010年為勞務工子女新增公辦學位達到3萬個以上,2009年底全面完成原村小改造工作。第六,為勞務工就業創業提供培訓服務,目前建有培訓機構107家,職校有5家。
深圳寶安區政府服務勞務工的舉措之亮點就在于,動員和整合區委、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把服務于勞務工的工作落到實處。那么,寶安區的經驗和作法是否能夠成為各地、各級政府的榜樣,或許有人提出異議。筆者以為,具體的作法是可以進行探討的,各地、各級政府應當根據本地方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問題的關鍵不在于采取什么樣的形式和措施,而在于政府及其官員是否有真正愿意服務于勞務工的意識。筆者曾經參與北京市政協“關于維護進城務工者權益”提案的論證。在調查和征詢政府有關部門的意見的時候,筆者也曾經為政府有關部門的看法所動搖。我們必須正視現實的城鄉二元制管理體制,這個計劃經濟時代建立起來的體制,確實制約著政府的行為。以勞務工子女教育問題而言,校舍從哪里來?經費從哪里來?師資從哪里來?歸口哪個部門管理?教育方針如何保障?這些問題確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北京市也曾經發生過強行驅散農民工自己組織起來的子弟學校的事件。深圳市寶安區政府是這樣思考問題的:第一,勞務工為本區的發展確實做出了貢獻,他們的勞動應當得到尊重,他們的人權應當得到平等的保護;第二,勞務工也是納稅人,他們依法納稅,為本區的財稅收入做出了貢獻,政府必須履行為納稅人服務的義務;第三,勞動關系尤其是擁有大量勞務工的寶安區的用人單位與勞務工的權利和義務關系,是構建本區和諧社會的基礎,只要這個基礎和諧了,社會才能實現真正的和諧。觀念確定了,意識增強了,舊的城市管理體制的框框就不難突破了。正是在確立了這些觀念的基礎上,寶安區實現了動員全區資源真誠服務勞務工的系統工程。思想認識明確了、服務意識增強了,北京市政府經過努力,也開始實施了對勞務工培訓和解決勞務工子女享受國民教育的方案。
勞務工問題,在邁向現代化的中國將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存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也是中國城鄉管理體制徹底改革、城鄉協調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的過程。國家勞動行政部門開始建立勞務工的社會保險、保障制度;全國人大頒布的勞動合同法明年實施,為統一城鎮職工和農民工、外來工的勞動關系奠定了法律基礎;黨的十七大報告為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指明了方向。——所有這些都為各級、各地方政府全面實施平等善待勞務工提供了依據,坐而論道莫若起而行動。勞務工的合法權益保障是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之一,如果能夠站在這樣的高度認識問題,把政府及其官員的觀念轉變到服務于人民上來,改革舊的城鄉二元管理體制,充分保護勞務工的合法權益就是能夠實現。構建和諧社會,讓勞務工亦享受改革開放成果,服務于勞務工,政府責無旁貸。
(2007年人民日報大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