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喜亮 ]——(2010-1-31) / 已閱14157次
工會工作創新探討
張喜亮
中國社會業已站在了新的歷史的起點上。這個新的歷史起點就是黨中央部署的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偉大的歷史起點上,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論思想,中國工會工作也必須適應黨的理論的發展而以理論的創新推動工作的創新。當我們已經深切地感受到這樣的歷史性的轉折并為之而心潮澎湃的同時,筆者想就工會工作的“創新”談談粗淺的看法,與同志們一起探討。
一、創新務須把握規律
創新固然是指對未來的開拓,但是開拓未來必須把握歷史。所謂把握歷史,就是把握事事物發展的規律。
所謂規律就是事物發展的內在的本質性的規定。研究事物的規律一方面是從事物存在的本質規定性上分析即研究事物內在的矛盾性,另一方面是從事物的歷史發展變化中歸納總結其一般性經驗即從經驗教訓中獲得對事物內在本質認識。只有把握了事物的本質,認識了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才能真正地實現創新。那么,創新又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事物存在的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適應環境的要求應運而生新的生存方式,另一方是事物內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發生了改變,矛盾雙方的作用發生了改變,這種改變使之出現了新的存在形式。
工會是勞資矛盾的產物,沒有勞資矛盾就沒有工會,勞資矛盾是工業生產方式的必然,那么,工會組織的存在就是歷史的必然,并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工會是勞資矛盾的產物,是勞資矛盾的勞方的組織即工人的組織。在我國,工會是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代表職工的利益、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勞資矛盾是工會產生和存在內在本質,代表職工的利益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
工會工作創新主要表現在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內容的創新、維權的方法的創新以及組織效率的創新,等等。工會工作創新的本質要求就是在勞資關系的矛盾中找到平衡點。創新工會工作不能是盲目的,創新不是任意的行為。那種打著創新或改革的名義肆意改變工會工作的內容、方式和組織形式等做法,是完全錯誤的。所謂的“創新”、“改革”,也不是天經地義的正確。現在社會上流行一種看法,即無論青紅皂白,只要冠以“創新”“改革”,似乎就是真理的擁有者而不容置疑。這樣的所謂的“創新”或“改革”對我們的事業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即便是真理,即便是正確,也是應當容許討論和置疑的。真理和正確是在實踐中得以證實的。
創新必須是一種理性的行為,是審時度勢順應時代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理性的活動。王兆國主席在全國工會領導干部高級研討班上《堅持以理論創新推動工會工作創新》的講話中指出:“切實把握加強工會理論研究的重要原則”,“必須堅持從國情、會情出發”,“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必須堅持堅持繼承和發展的統一”。那種無端地否定歷史上形成的工會工作的經驗的做法,不能稱之為創新。
二、創新務須合法
法律是我們生活中的基本準則!吨腥A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四條規定“工會必須遵守和維護憲法,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我國的各種法律都是根據憲法制定,工會以憲法為活動的根本準則,就必須遵守法律。
工會工作創新以必須注意不能與法律相抵觸;蛟S有人認為,法律的相對穩定性決定了其在某些方面,可能束縛了工會工作的創新。但是,我們必須指出,這是一個原則問題。法律固然有其相對的穩定性甚至是滯后性,這是法律的本質所決定的;——這是法律的問題。法律的問題還必須由“法律”解決即修正法律。在法律沒有得到修正的時候,我們的行為必須要符合法律的規定。我們只可以在法律的原則下拓展我們的工作,這種拓展實際上也是一種創新,但是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超越法律。不得與法律相抵觸,這是法制社會國家治理及人們行為的基本準則。超越法律的行為是對社會秩序的破壞。
筆者以為,胡錦濤總書記對義烏市工會工作經驗的批示,就是黨對工會工作的認識和領導方式的創新。胡錦濤總書記批示:建立和完善工會領導的職工維權機制很必要;蛟S有人對此還存在著誤解:工會工作歷來都是黨來領導的,要工會領導職工維權機制,這是不是削弱了黨的領導?是不是要工會和黨分享領導權?其實凡此疑惑,純系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議所指的“一些黨員干部和領導班子理論水平不高”之范疇。中國共產黨是國家的執政黨,中國工會是黨的群眾工作的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工會的領導是歷史形成的,這是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堅持黨對工會的領導和工會領導的職工維權機制,是一致的,是不存在任何矛盾的。工會法第六條明確規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既然法律規定了維護職工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那么,工會當然有權領導職工維權工作。胡錦濤總書記的這個批示,既是堅持了黨對工會的領導這個基本原則,更是體現法律的原則精神。這個批示是黨的民主政治建設的一個創新,也是黨領導工會工作的一個創新。
王兆國主席在《堅持以理論創新推動工會工作創新》的講話中指出:“加強工會理論研究是適應黨的理論創新的迫切需要”。
黨的理論創新了,我們工會工作的理論和實踐都必須跟進黨的理論的發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工人隊伍的結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當前我國工人隊伍中事實上存在著不同的群體階層,農民工業已在產業工人中人數上占有了絕對的多數。以往我們工會工作的重點主要是在城市產業工人即全民所有制國營企業、國有企業及職工群眾集體所有制企業,面對產業工人隊伍的這種結構性的變化,工會工作也必須發生變化。在做好既要的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工會工作的同時,必須關注且認真做好在其它性質企業中的職工組建工會的工作,做好農民工的工會組建工作,——真正做到“組織起來切實維權”。
形勢要求我們必須開創工會工作的新局面。然而,我們卻發現,有些地方的工會組織以做好農民工集中的企業之投資人或經理人的工作為重點,甚至采取了一些承諾不收工會經費等等條件卑躬屈膝地請求,或者以推薦其為勞動模范和聯合有關部門處罰不建工會組織的企業等恩威并施的手段,迫使這些投資人、經理人同意成立工會。這樣的做法或許可以實現工會的組建率,但是,多損毀了中國工會的形象,違反了基本的法律精神。采取這樣的一些方法建立起來的工會,也多是難以發揮作用的。筆者認為,所有這些非法手段開展的工會組建工作,肯定不是工會工作的創新。
工會法規定,工會是職工自愿結合的組織;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有權依法組織和參加工會。工會不是老板的組織,何以把組建工會工作的重點集中在了老板身上呢?這種做法偏離了工會的本質,也不符合法律的精神。相反,有的地方的工會卻是依法在職工中廣泛宣傳,啟發這些企業包括農民工在內的職工的組織意識和維權意識,在職工的要求下幫助指導其成立工會。工會成立以后,依法與企業主交涉工會開展工作相關的問題。這種首先在職工中宣傳和啟發其覺悟組建工會的一些做法及其成功的經驗,筆者認為這肯定是工會工作的創新。之所以說是一種創新,就是因為在此前尤其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以來,我們幾乎沒有了組建工會宣傳和動員工作經歷和經驗,而工會此時所面對的是一項全新的工作。這些地方的工會組織適應了新形勢,依照法律采取了宣傳和啟發職工組織意識的做法,取得了新成效。
三、創新務須取得實效
工作是否創新,不僅是從過去與現在的縱向比較而言之,也不僅是其它地方或單位的橫向比較而言之。工作創新的關鍵應當是看這些新的工作內容或方法或組織整合,是不是促進了工作的發展,是不是解決了當前面臨的實際問題。如果不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不能把工會工作推向進步,那么,其內容再好、形式再新,也不能是真正的創新。創新務須取得實效,沒有實效或者是根本就沒有任何作用抑或是反作用的做法,都不能視為創新。
在深化社會經濟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以后,工會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怎樣適應和諧社會構建的新要求,創建和諧的勞動關系,工會如何在企業的工作中真正地、更好地發揮應有的作用,一些單位的工會就提出了一些創新做法。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工會,他們與有關專家共同開展針對一汽工會工作特點的專項課題研究,編制工會工作的流程,制定常規工作的流程圖。由此,無論工會工作人員如何被動,只要遵循這個流程圖就基本能夠完成相關的工作。這種做法就屬于創新的范圍,因為它能夠解決工會工作人員變動后工會工作順利進行的問題。他們針對當前工會工作被邊緣化的傾向,積極主動地制定了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協商,共同開展工作的戰略。工會工作積極融入到企業工作的體制內去,與企業的工作和發展同步前進。這樣的做法也屬于工作創新的范疇。
企業工會工作以與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合作為突破口,融入企業整體工作中,這是一個很好的戰略構想。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就是要實現企業發展的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而工會工作正是職工的工作即工會的會員正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工作的對象,兩者有著天然的聯系和共同點。比如工會做好會員的檔案工作,把會員的檔案增添一些勞動技能及工作履歷的內容,就可以為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制定勞動合同管理制度提供很好的幫助。遼河油田工會就正在著手這項工作,為將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頒布以后企業完善勞動合同管理制度做好準備,另外,也為工會指導和幫助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奠定下了很好的基礎。
以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為突破口,工會工作逐步融入到企業工作當中去,一些遠見卓識的工會領導同志都在做這樣的探索。這是工會工作的創新,由此將改變工會工作“圍繞”大局這樣自我邊緣化的工作格局。工會工作不是要“圍繞”大局而是“融入”到大局當中去,成為大局的一部分。其實這樣的認識是對企業工會工作本質的把握。企業的大局是什么?企業的大局就是要創造最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以其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消費文化引領社會的進步。這樣的大局必須要由企業的職工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實現,勞資關系的和諧是創造這樣的物質和文化的基礎。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增強職工的凝聚力,提高職工的勞動生產積極性,如果沒有工會的工作簡直就是難以想象的。
勞資關系的問題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單位的最基本的問題?梢哉f,建立和諧的勞資關系是一切工作的基礎,由此可見,工會的工作不但不能是被邊緣化的,而且是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所以說,工會工作從根本上講,就是企業大局的組成部分。問題的關鍵就是要怎樣把工會工作與企業的工作融為一體,成為企業體制內的一部分,而不是自我邊緣化僅僅起到一個“圍繞”的作用。設法把工會工作融入企業工作的體制內且保持工會社團的獨立性,由此跳出那種“只有有為才能有位”或“只有有位才能有為”的困惑。這是一個創新,因為這種做法切實解決了工會在企業中作用的實際問題。
結束語
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新世紀新階段工會工作新局面的開創,必須與黨中央的要求和國家的戰略部署一致起來。黨提出了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科學發展觀,工會工作也必須立足包括會員在內的職工,融入到黨的事業、國家的建設和企業的發展大局中去。這就要求工會干部必須提高理論素養,以理論的創新推動工會工作的創新,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創新必須把握工會的內在規律,依法行為,務須注重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