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青林 ]——(2010-12-18) / 已閱5976次
北京承天倍達過濾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與北京飛粒徹科貿有限公司等侵犯商業秘密糾紛上訴案
唐青林
一、案件來源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02)二中民初字第6086號、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03)高民終字第326號判決書。
二、案件要旨
一項技術信息能否構成權利人的商業秘密,取決于權利人能否對其中相關的秘密性技術進行證明。雖然該證明過程一般需通過鑒定機構完成,但其前期的收集取證工作卻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權利人自身。在遭遇此類情況時,權利人可選擇先啟動行政或刑事程序,請工商部門或者公安機關對相關的證據進行保全,而后再去法院啟動民事保護程序。
三、基本案情
承天倍達過濾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一下簡稱“承天倍達公司”)成立于1996年,主要從事流體過濾技術的研究、開發及生產。1997年7月郭某進入承天倍達公司,負責市場銷售。1998年8月任某進入承天倍達公司,從事過濾設備圖紙的設計和改進,同年12月27日任某被聘為設計工程師,合同有效期至2002年12月31日。鄭某于1998年10月進入承天倍達公司,擔任采購部外協工程師,負責材料供應。2001年6月任某從承天倍達公司辭職,同月22日任某作為法定代表人的飛粒徹科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粒徹公司”)成立。2001年10月和11月,鄭某和郭某相繼從承天倍達公司辭職。自2002年1月起,郭某代表飛粒徹公司與數公司簽訂了多項合同。
2001年12月飛粒徹公司與承天倍達公司的原加工單位涿州市發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商定,飛粒徹公司提供圖紙,涿州市發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為其加工產品。次年3月正式簽訂了生產加工協議。2002年5月承天倍達公司及飛粒徹公司均參與了東方化工廠組織的招標活動,在活動中,承天倍達公司發現了飛粒徹公司從事與其相同的生產經營活動,隨后向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通州分局投訴,指控飛粒徹公司實施了不正當競爭行為。2002年7月8日通州分局對飛粒徹公司進行不正當競爭調查,在飛粒徹公司辦公地發現了屬于承天倍達公司的客戶通信錄,會議代表名單14頁及過濾設備圖紙23頁。
此外,2001年9月20日至2002年6月26日飛粒徹公司共與17個客戶發生業務聯系并且成交。
2002年7月10日,承天倍達公司向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起訴,狀告任某和飛粒徹公司侵害了其商業秘密,8月23日又追加了郭某、鄭某為共同被告。
四、法院審理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認定,承天倍達公司的“過濾脫水裝置”僅管是以行業內被廣泛利用,屬于公知技術的產品為藍本,但是卻對一些零部件、結構進行了重新設計、測繪,改變了某些裝置并克服了原產品的不合理設計,才形成了現有的產品結構。因此認定共有7點技術信息構成商業秘密,但承天倍達公司要求保護的聚結分離器、粗過濾器等技術信息,由于或不具有新穎性、創造性,或可通過直觀方式獲得,或與本案技術無關,故依法不予保護;任某作為原告職工,在研發“過濾脫水裝置”過程中接觸過上述技術秘密,其設立的飛粒徹公司在組建之初就生產出同類產品,且在該產品中含有原告的技術秘密,任某又不能以充分證據證明使用該技術秘密的合法來源。故可認定任某向飛粒徹公司披露了其掌握的技術秘密,應與飛粒徹公司共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另外,承天倍達公司主張的由零配件供應商和客戶名單組成的經營信息,因這些名單可通過展銷會等形式的公知渠道獲得,因此不能構成受法律保護的經營信息;而承天倍達公司主張郭某和鄭某侵犯商業秘密的訴訟請求,由于證據不足,不予支持。
綜上,一審法院判決:飛粒徹公司停止侵權行為;任某和飛粒徹公司以書面形式向承天倍達公司賠禮道歉并共同賠償承天倍達公司15萬元;駁回承天倍達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承天倍達公司和飛粒徹公司、任某均不服一審判決,分別向本院提起上訴。
承天倍達公司上訴稱,任某和飛粒徹公司竊取、抄襲并使用其產品圖紙和營銷信息,構成了不正當競爭。一審未對上述行為予以認定;郭某以個人名義與飛粒徹公司合作,在為飛粒徹公司推銷侵權產品的過程中,披露、使用了上訴人的營銷信息,其行為屬于與飛粒徹公司共同侵害我公司商業秘密的行為。一審判決亦未予認定。另外,上訴人的技術秘密時生產圖紙及其載含的技術訣竅和技術信息,不是某類產品的技術原理和外觀結構示意圖。因而,相關部件結構等設計信息也屬于上訴人的商業秘密,而不僅是一審中認定的7點技術信息。
任某和飛粒徹公司共同上訴稱:承天倍達公司主張權利的技術信息均為公知技術,不能構成商業秘密,且一審認定的7點技術信息在整個產品中均非關鍵問題,對產品性能和成本均無重要影響,因而一審認定該7點技術信息構成商業秘密錯誤;并且一審判決認定承天倍達公司對技術圖紙采取了保密措施,并判決二上訴人共同賠償承天倍達公司15萬元沒有事實依據。因此,請求撤銷一審判決,駁回承天倍達公司的訴訟請求。
北京市高院經過審理后認為,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本案中,一審法院在勘驗、核對雙方當事人提交的技術圖紙的基礎上,依據事實和法律認定承天倍達公司主張權利的技術信息中有7項構成受法律保護的技術秘密并無不當。承天倍達公司、飛粒徹公司、任某關于一審判決認定7項技術信息構成技術秘密錯誤的上訴理由均不能成立。
任某曾為承天倍達公司職工,其離職后從原單位帶走產品圖紙及相關營銷業務資料,并另行成立了從事相同業務的公司,該行為顯然違背了基本的商業道德,侵害了承天倍達公司的合法利益,而一審法院對此未予認定和處理,確有不當。對于承天倍達公司對于郭某的指控,雖然郭某自離職后,確實參與了飛粒徹公司的經營活動,但由于承天倍達公司證據不足,一審判決對其侵權不予認定,雖有不妥,但不影響案件的判決結果,因而只需在二審判決中酌情糾正即可。另外,鑒于承天倍達公司與員工簽訂的勞動合同中,已規定了嚴格保守公司信息的條款,故應認定承天倍達公司已采取了合理必要的保密措施。一審法院依據飛粒徹公司與17個客戶發生業務聯系并且成交這一事實,酌情判令飛粒徹公司、任某共同賠償承天倍達公司15萬元,亦屬合理。綜上,上訴人承天倍達公司、飛粒徹公司、任某的上訴理由均不能成立,其上訴請求均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北京市高院作出了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二審判決。
五、律師點評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的規定:“當事人指稱他人侵犯其商業秘密的,應當對其擁有的商業秘密符合法定條件、對方當事人的信息與其商業秘密相同或者實質相同以及對方當事人采取不正當手段的事實負舉證責任。”也就是說,權利人要想證明被控侵權人侵犯其所有的商業秘密,除須證明自己擁有合法的商業秘密,且該商業秘密被對方當事人以不正當手段獲取或使用的事實以外,還須對被控侵權人的信息與自己所有的商業秘密相同或實質相同負舉證責任。
由于每項技術信息都是由公知技術和秘密性技術兩部分組成的,該技術信息能否構成權利人的商業秘密并獲得法律的支持,取決于權利人能否對相關秘密性技術的獨有性進行證明。而該秘密性技術的尋找及證明過程,就是要排除技術信息中的公知技術,查找出權利人所掌握,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不為公眾所知悉并且也不易被他人通過反向工程所掌握的技術信息的過程。這可以說是證明權利人擁有商業秘密的最為關鍵的一項證據。
秘密性技術存在的證明一般需通過當事人選定或法院指定的鑒定機構完成。但其取證的過程卻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當事人及其聘任的律師所發揮的作用。由于當事人及律師取證在公信力方面的欠缺,在很多時候都有必要邀請公證機關介入。比如在采集侵權產品時,邀請公證人員參加,對購買或取得涉嫌侵權產品的過程及途徑進行固定,方便日后對侵權行為的舉證。但當事人、律師或公證取證,由于缺乏強制力,在調查取證時很難得到對方當事人及相關人員的配合,處理不當,還會打草驚蛇。因此,在遭遇此類情況時,權利人可選擇先啟動行政或刑事程序,請工商部門或者公安機關對相關的證據進行保全,而后再去法院啟動民事保護程序,從而更好的保護自身利益。
編者注:本文摘自北京市安中律師事務所唐青林律師主編的《中國侵犯商業秘密案件百案類評》(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唐青林律師近年來辦理了大量侵犯商業秘密的民事案件,為多起涉嫌侵犯商業秘密罪提供辯護,在商業秘密法律領域積累了較豐富的實踐經驗,歡迎切磋交流,郵箱:lawyer3721@163.com,電話:13910169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