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永東 ]——(2011-3-3) / 已閱5215次
淺議搶劫罪與故意殺人罪的界限
田永東
搶劫罪與故意殺人罪,是兩個性質不同的犯罪。它們之間的主要區(qū)別在于:
(一)客體要件不同。前者的客體是復雜客體,既侵犯了公私財產所有權,又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權利;后者的客體是單一客體,即公民的生命權。
(二)犯罪目的不同。前者是為了非法占有公私財物,侵犯人身權利,是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一種手段,二者之間存在目的與手段的內在聯(lián)系;后者的犯罪目的,是非法剝奪他人的生命權利。由于這些區(qū)別的存在,在司法實踐中,二者的界限一般是不會發(fā)生混淆的。但二者之間又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這些聯(lián)系表現(xiàn)在:
(一)搶劫罪雖然主要是侵犯公私財產的所有權,但同時又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權利,而公民的人身權利包括公民的生命權,因此,搶劫罪的客體要件與故意殺人罪的客體要件間存在包容關系。
(二)搶劫罪的行為方式是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故意殺人罪的行為方式,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非暴力的,因此,在犯罪的行為方式上,二者之間也存在交叉關系。
(三)搶劫罪一般是先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而后取得財物,使用暴力、劫取財物者是故意的;故意殺人罪,行為人殺人后,劫走被害人的財物的情況也是很常見的,其殺人、劫物也都是故意的。因此,在這方面二者也有相似之處。對搶劫殺人案件的定性,要根據(jù)案件的特點,具體案件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從司法實踐看,搶劫殺人案件主要有三種情況:
(一)先殺人后搶劫的案件,即事先只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目的,而無搶劫他人財物的目的,搶劫財物是在殺人以后對其親屬實施的,或者殺人以后,見財起意,又將其財物拿走的案件。基于殺人的故意,實施殺人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后又基于非法占有被害人財物的故意,實施了搶劫的行為,構成搶劫罪。這兩個罪之間沒有內在的牽連關系。類似這類案件,應定搶劫罪和故意殺人罪,實行兩罪并罰。
(二)在實施搶劫財物過程中先殺人后劫物的案件,即在搶劫財物過程中,先將財物的所有人、經管人殺死,剝奪其反抗能力,當場劫走其財物,殺人是劫走財物的必要手段的案件。雖殺人在先,劫取財物在后,但都發(fā)生在搶劫過程中,而且殺人是劫取財物的必要手段。因此,應定搶劫罪。
(三)搶劫以后又殺人的案件,即搶劫財物后,為了保護贓物、抗拒逮捕,毀滅罪證,當場又殺人的,或者為殺人滅口而殺死被害人的案件。殺人滅口行為,與搶劫沒有內在聯(lián)系,因此是兩個獨立的犯罪,應分別定搶劫罪和故意殺人罪,實行兩罪并罰。至于搶劫后為了護贓等而當場使用暴力殺人的,應視為搶劫行為的繼續(xù),仍只能定為搶劫罪,為護贓而當場行兇殺人,可作為從重處罰情節(jié)。
根據(jù)上述分析,對于搶劫殺人案件的定性要把握兩條界限:一是殺人是否發(fā)生在搶劫財物過程中,二是殺人是否是搶劫財物的必要手段,是否與非法占有公私財物之間存在目的與手段的內在聯(lián)系。如果殺人行為發(fā)生在搶劫過程中,而且是搶劫財物必要手段,應定搶劫罪;如果殺人行為發(fā)生在搶劫財物過程之外,或者雖與搶劫財物過程有聯(lián)系,但與搶劫財物無內在聯(lián)系,應定故意殺人罪。
黑龍江省北安市人民法院 田永東
聯(lián)系電話 0456—6421683
郵編 1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