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佳 ]——(2011-5-14) / 已閱6193次
產品質量與食品安全的的法外思考
-----從兩件小事談起
潘佳
去年春節,恰逢姐夫從韓國回來,講述了他在韓國工廠的工作經歷:一天晚上,工人加班忙完了自己的工作,第二天,領導檢查驗收,僅僅因為產品的粗糙不符合韓國的工藝標準就把所有的未加工玩的整個車間的半成品全部扔掉,既沒有訓斥工人,也沒有因此發工人的錢。工人們除了惋惜之外,自此以后在沒有出現過類似事件-----
還有一次,我的日本朋友請我從老家稍帶幾袋家鄉特產驢肉,說他的孩子喜歡吃。并一再囑咐不要路邊散裝的,要正規廠家生產的,要看衛生標準和生產日期。我爽快的答應了,當時總覺得他的做事有些苛刻------
先說說第一件事,如果這件事在中國發生。情況必然是相反的,工人受到苛責,懲罰,產品湊活用,或者繼續加工整改。筆者并不是想象,在很多工廠看到過這種情況。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是我們的法律不完備么,僅僅是我們沒有監督么,是標準的問題么, -----—依筆者所見,都不是問題所在,而是觀念和文化環境使然。法制文明是體現在無處不在的細節上的,在韓國,產品質量與服務的要求與人的管理是分離的。從一定角度,對勞動者的人性關懷和產品質量與服務的“苛刻”要求造就了發達的企業倫理與員工忠誠感。你以什么樣的態度傾注于產品,產品就以什么樣的方式回饋你。時下流行的量子物理學原理經常引用的例子——會感知的水,充分詮釋了這個原理。說到底,產品是個人心血,人文關懷和道德良心的結晶。市場經濟下的產品競爭,體現的是企業文化的競爭,社會觀念的競爭,企業社會責任感的優勢來源于良心和愛心,這是單靠制度根本無法達到要求的。軍事化的管理,粗放,落后,單贏,和剝削式的企業文化預示著一個民族的危機。現實告訴我們,法治的信仰和宗教的信仰常常聯系在一起,伯爾曼教授曾經探討過西方法律信仰的危機,在筆者看來,中國式信仰的危機更可怕,一方面,全面西化的當代中國法制化面臨西方文明的兼容困難,另一方面,利益分化在急劇流變的時代極大挑戰著主流文化影響力的擴散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發展。
再談談日本。日本文化的特性是精細,這源于其海島文明和儒家文明基因以及本土的大和傳統。反映到消費品的選擇上是精益求精。日本的食品是全球最精細的,服務也是最好的。產品和食品做到細致入微,消費者利益照顧得無微不至就不足為奇了。日本的公司治理文化中,所有者和公司代表誰的利益是不同的。日本企業的集體屬性,人和屬性更加明顯。員工和所有者及高管的利益紐帶牢固,有著強力的團體認同和社團歸屬感。作為最聽話的民族,通過法律突出高層的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企業整體的守法程度很高。忠誠不僅體現在人和人之間,任何企業之間,還體現在讓人和產品之間,食品之間,人和服務之間。日本的每一產品都很精美,你可以充分體會到生產者所傾注的努力和認真。會感知的水的試驗就是日本學者通過實驗證明的。
我們的產品質量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如果沒有充分的文化自覺和觀念反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著作權 受法律保護 請合法合理使用 標明出處
This pape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using legally and reasonably.
潘佳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政法學院 e-mail-pjpj99@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