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偉迪 ]——(2003-5-15) / 已閱29100次
憲法意識調查報告
李偉迪
2000年9月至2001年7月,筆者在湘西進行了公民憲法意識的調查。 共設計了35個問題,提供了70個選項;有11個空格要答卷者填寫,其中6個是答卷者對憲法基本情況的回答。發放了1000份問卷,收回答卷690份。
一、基本情況統計分析
讀過憲法的人為59%,完整讀過的人為12%,沒讀過憲法的人占24%,加上沒有表態的人,29%的人沒讀過憲法;66%的人表示家里有憲法內容的書,28%的人表示沒有,6%的人沒有回答;5%的人承認有過違反憲法的行為,86%的人說沒有,4%的人不知道,5%的人沒表態。
85%的人知道憲法由全國人大制訂,約10%的人以為由中共中央、全國政協、國務院、司法部或國家主席制訂,5%的人沒有回答; 85%的人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效力高,4%的人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比憲法效力高,11%的人不敢表態。
對城市土地所有權,1%認為屬于市民,6%認為屬于使用者,87%認為屬于國家;對農村土地所有權的歸屬,4%的人認為屬于農民,44%認為屬于集體,46%認為屬于國家。
66%認為家里可以掛國旗,18%的人認為家里可以掛國微,16%的人不知道;哪個是國家元首?4%以為是國務總理,81%知道是國家主席,8%認為是總書記;只有54%的人表示生活中運用過憲法條文,27%則表示沒有運用過,10%不知道,9%拒答;10%認為民主黨派是執政黨,79%認為是參政黨,近1%認為是在野黨,10%不知道。
82%的人知道憲法保護住宅權,8%認為不保護,10%不知道;54%肯定勞動是公民的權力,39%認為是義務,但同時把勞動看成是權力和義務的人則很少;88%的人知道擔任國家主席的年齡起點;84%認為憲法保護公民的財產繼承權,6%認為不保護,10%不知道。19%知道享有選舉權的年齡起點,2%的人知道選舉權有國籍條件,只有不到1%的人知道享有政治權力的條件;只有36%的人知道追查刑事犯罪和國家安全需要時,公安機關可檢查公民通訊權。
78%的公民認為,逮捕犯罪嫌疑應由公安機關執行,15%的人認為應由檢察機關執行,近1%的人認為由審判機關、行政機關或政法委執行;對計劃生育、納稅的憲法義務的認知率在75%以上;26%的人能全面認識全國人大職權,但只54%立法權,30%認為有選舉國家主席權,27%認為的決定國務院總理人選權,27%肯定有選舉中央軍委主席的權力。
我國憲法給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大多數人沒答,隨機抽取10份,其中5 人分別填寫了“憲法是根本大法”、“規范人民的行為準則”、“全面”、“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等內容,都有其合理性,但不準確;5人未填。
憲法的第一句話是什么? 10人中有2人答:“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個國家的總章程”、“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準確率10%,拒答率80%。
憲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是什么?有2人答:“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大和地方人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8人未答。
我國從小學教育始,就開設了政治常識課,中學和大學專門開5至10課時的憲法課,那么,60歲以內的人都應該接受了系統的憲法教育,表示沒讀過憲法的人實際只是一種“失意”。但是近三分之一的公民不知憲法為何物,近10%的人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合憲;對于憲法效力、土地制度、選舉制度、司法制度、通訊自由等與生活關系密切的國家基本制度,20%左右的人認識是錯誤的,這是值得特別關注的現象,這可能與我國此前憲法的非司法化有關。
二、法治的關鍵是依法治黨還是依法行政?
53%認為,中國實現依法治國的關鍵是依法行政,39%認為是依法治黨;對中國實現法治的時間,39%認為要20年,35%選50年,11%選100年,15%未答。這里顯示,大多數人對法治有信心、有耐心,并且對依法行政和嚴格治黨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50%的農民、48%的學生、46%的軍人、44%的經營者、40%的工人和干部、36%的教師,認為關鍵是依法治黨,說明黨的領導正確與否是實現法治的重要因素。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干部對這個因素的關注程度較高,因為他們站在領導崗位和權力中心,對這點感受最深;而農民選擇此答案的比例最高,究其原因是他們對“依法行政”比較陌生,而對黨組織比較熟悉。而認為中國依法治國的關鍵是依法行政的比例:教師59%、干部58%、工人56%、軍人52%、經營者49%、學生32%、農民17%;說明大部分人感對依法行政寄予厚望;但是學生因涉世不深,遇到行政違法行為的概率較少,而對行政違法的危害認識明顯與成年人有差距,同時對學生進行黨的歷史的教育,使學生對黨的信賴和崇拜的程度比成年人要高,因而在這個選擇中,學生選“依法治黨”的比例高于其他一切職業,而選“依法行政” 的比例低于其他一切職業。
三、實現法治的時間還需20、50或100年?
對這個的時間,選擇20年的最多,經營者的59%、干部和工人的53%、教師的39%、農民的17%、學生的16%,認為經過20年中國可以實現法治。其次是50年、100年,這說明大多數人對法治是有信心的;但教師之間的分歧明顯,答案比例為4:4:2,相當一部分人選100年,意味著要經過漫長的等待;教師的觀點深刻地影響了學生,74%的學生選擇50年和100年,9%的學生拒答,對法治的消極情緒是最強烈的;軍人和學生的大部分人選擇50年,他們的年齡段差不多,其看法有驚人的相似;但有10%左右的人對實現法治沒有信心,特別是農民和經營者,可能他們的現實生活中,最大權威不是法律,而是官員;教師、軍人和干部的答卷率最高,表明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最強。
學歷越高,答卷率越高,大專以上的人比小學層次高出8個點,說明學歷高低與對法治的關注率呈正比;對實現時間有較大的分歧,但不同學歷層次有區別,高學歷者之間分歧較大,低學歷者傾向20和50年或拒答,初中學歷者選20年或50年的占85%,而本科學歷者中只有76%;學歷越高,選100年的人的比例就越高;但小學學歷者的回答比較特殊,16%的人選100年,比例是最高的,同時拒答率28%,也是最高的,可能他們沒有什么依據回答此問題;說明學歷高低與對法治的認識的深度呈正比。
注:原文發表在《湖南法學》2002年第2期,作者E-mail:liweidi118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