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偉增 ]——(2011-11-10) / 已閱7465次
兩歲女童小悅悅的遭遇震驚了社會,也牽動著億萬人的心。一些人甚至表示要立法對于那些見死不救的人進行處罰。但僅僅靠法律的制裁功能是難以使得人們信服的,更需要法律的激勵和引導作用。
小悅悅事件說明了中國道德的流失和淪陷,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一現象的出現呢?我們從以下幾點來分析一下:一方面,如今社會,物欲橫流、發展速度快,生活在快節奏中,不知不覺我們的傳統美德誠信、道德都流失了。面對經濟的發展,一些不法商人采取不擇手段來謀取利益,諸如“假奶粉”、“染色饅頭”、“地溝油”、“瘦肉精”等等事件。從這幾事件來看,這類人被利益迷失了人的本性和良知,喪失了誠信和道德。另一方面,司法認定的公正與否,檢驗了司法是否尊重事實以人為本,如果不能客觀公正地評判,失去的不僅僅是人心,還有道德的良知。以下幾起案例,無疑不是很好地左證了道德天平的失衡:“老人摔倒無人來扶”、“南京彭宇案”、“做好事被訛”等等事件頻繁出現。如今做好人好事不得好報,社會誠信的缺失,和道德的淪喪,使人在遭遇傷害和需要救助時無法伸余援手,而在尋求法律救濟的時候,面對司法上的不公正,做好事的人們已經心灰意冷,因此產生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不良心態。
法與道德也存在共同點:1、在發生學上,都由原始習慣脫胎而來,且在發生發展中又互相轉化;2、在形式歸屬上,都屬于社會規范,具有社會規范應有的規范性、概括性、連續性、穩定性、效率性等屬性;3、在內容上,都蘊含和體現一定的社會價值,總體精神和內容互重疊滲透;4、在功能上,都是社會調控手段,以維護和實現一定社會秩序和正義為使命;5、在發展水平上,都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尺,且在發展水平上互為標志和說明。
法與道德的區別:1、形成方式方面,法律是由國家制定、認可的,而道德是在社會生產生活中自然演進而形成的;2、行為標準方面,發有特定的表現形式,而道德沒有;3、存在形態方面。法是一元的,其一元化的存在形態,使得法律具有統一性和普遍適用性,而道德是多元的;4、調整對象方面。法一般只關注人的外在行為,而道德主要關注的是人的內在主觀方面;5、運作機制方面、法具有程序性,而道德以主體內省和自覺的方式形成和實現,與程序無關;6、強制方式方面。法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屬于外在強制;而道德的強制屬于內在強制。7、爭端解決方面。法具有可訴性,而道德不具有可訴性。
綜上所述,從法理的角度來看,法只約束人的行為,而不能約束人的思想,如果一部法律約束了人的思想,人的自由空間會進一步縮小,那就是一部惡法,不被人們所遵守。法理上的行為分為兩種:一種是作為,一種是不作為,不作為是對特定人員規定的不作為,如:公務人員、醫生、警察等等,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從以上角度來分析,把見死不救入罪的話,不合乎法理的規定,違反了法的基本原則---即“法不約束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