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勝宇 ]——(2012-11-7) / 已閱5019次
概括論述“人肉搜索”
北安市人民法院 王勝宇
“人肉搜索”是近年來出現在網絡上的新生事物,“陳自瑤事件”、“華南虎事件”、“辱罵災區事件”等使“人肉搜索”一詞頻頻進入百姓視野,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當前學界對于“人肉搜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與公民隱私權的關系上,從法律規制的角度進行研究。對于偵查工作而言,其有無應用的必要和可能,應用的價值及如何規范運用等問題尚無研究,本文從偵查工作的角度出發對“人肉搜索”進行初步探討。
“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現代信息科技,變傳統的網絡信息搜索為人找人,人問人,人碰人,人擠人,人挨人的關系型網絡社區活動,變單一的查詢過程式為一人提問、多人響應的人性化搜索。它與傳統網絡搜索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突出人的作用,即依靠網絡社區集合廣大網民的力量,采用人工參與的方式,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最終實現尋找和篩選社會資源的目的。
“人肉搜索”具有以下特點:一、參與主體的廣泛性。首先,龐大的參與人數。據《第2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2億人,普及率達到31.8%,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長19.8小時。龐大的網民群體為“人肉搜索”的實現提供了可能。其次,網民的層次范圍(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業層次等)十分廣泛。網民年齡結構繼續向成熟化發展,30歲以上各年齡段網民所占比例有所上升,整體從2009年底的38.6%攀升到2010年中的41%;學歷上,初中和小學以下分別占到27.5%和9.2%,大專及以上占到23.3%;職業結構上,學生、個體戶、自由職業者、農林牧副漁勞動者群體上升較快,無業、失業、產業工人比例下降,其中學生群體在網民中的比例最高,接近1/3。
二、主體身份的隱蔽性。網絡上的提問者和回答者,一般都隱蔽其真實身份,而以網名的形式出現,即使有些網民會以真實姓名出現,所占比例也很小。基于網路安全的考慮,網民選擇以虛擬化的網名形式在網絡上進行交流,隱蔽真實身份,可以免去他們的后顧之憂,暢所欲言。
三、檢索結果的智能性。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以關鍵字為檢索對象,對數據庫中的信息進行搜索和反饋,實現信息交換,搜索的速度雖然很快,但結果往往具有不確定性。“人肉搜索”以人去找答案,在答案的選擇上更多地體現檢索者對該信息的理解,通過來自不同地域、階層、知識背景。網民的共同搜尋,智能化程度更高,結果更加準確。
四、信息獲取的全面性。“人肉搜索”與傳統電腦檢索不同,它更注重參與其中的網民的作用。網民的主體范圍十分廣泛,不同年齡結構、文化層次、職業背景和地域的網民,根據現有知識和經驗對提問者的問題進行充分思考并給出解答,使獲取的信息盡可能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