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中 ]——(2013-1-15) / 已閱3915次
新型工業化是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全面塑造人的生活方式、社會面貌甚至是文明形態的一種重要的實踐活動。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生產工具、生產方式、生產力的改進,必然對包括法律、法學在內的上層建筑、意識形態、知識形態產生潛在而深遠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新型工業化就是對一種新的生產力、生產方式、產業形態的一種概括。作為一種新的產業形態,新型工業既是對傳統工業的超越,更是對傳統農業的超越。這種新的產業形態,將在三個不同的層面上,牽引當代中國的法學教育。
第一個層面,是對法學觀念的牽引。就法學觀念而言,從傳統農業到傳統工業,再到新型工業,這三種不斷更新的產業形態,分別催生了三種不同的法學觀念:在傳統農業作為主導產業的農耕時代,法學立足于國家,國家本位構成了法學的主導觀念;在傳統工業作為主導產業的工業時代,法學立足于個人,個體本位構成了法學的主導觀念;在新型工業作為主導產業的信息時代,法學更多地立足于社會,社會本位構成了法學的主導觀念。從這個層面上說,公法與私法之外的“社會法”的興起,法律社會化運動的興起,法律“強制力”觀念的弱化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以知識、信息、高新技術為核心的新型工業的產物。
第二個層面,是對法學知識的牽引。新型工業化的勃興不僅塑造了社會本位的法學觀念,還可能促使我們這個時代的法學知識越來越呈現出四種趨勢。首先,是法學知識的專業化趨勢。由于不同的新型工業領域都需要相應的法學知識去調整,這就可能使法學知識的專業化更加明顯。新型工業化可能會催生出更多的專業性更強的法學分支學科,譬如海洋法學、空間法學、信息法學等等。其次,是法學知識的技術化趨勢。新型工業化的時代在相當程度上就是一個技術宰制的時代,也是一個追求實用、實效的時代,法學知識的技術化也就是這種知識的實用性、可操作性,因而,那些具有“操作指南”性質的法學知識,其重要性將在這種趨勢中日漸凸顯。再次,是法學知識的數字化趨勢。在新型工業化的背景下,追求定量的法學知識將可能成為一種新的趨勢,因為,新型工業是一種注重效益的產業形態,它要計算投入與產出的關系,要計算能源的消耗量、環境的承載量等方面的問題,因而,它是一種追求定量的知識,這就是法學知識數字化的要義。最后,是法學知識的社會化趨勢。這種趨勢的實質,就是法學知識要更多地服務于新型工業、知識經濟的發展規律,法學知識將更多地與新知識、新技術等政治國家之外的社會因素交匯在一起,從而會體現出更多的社會因素。
第三個層面,是對法學教育的牽引。為了回應社會本位的法學觀念,為了應對法學知識正在顯現出來的專業化、技術化、數字化、社會化趨勢,當代及未來中國的法學教育就應當考慮以下四個方面的轉向。
首先,同質同構的法學教育轉向差異互補的法學教育。隨著新型工業化浪潮的沖刷,數百家法學院講授同一種課程體系的現有格局可能會松動。其中,若干法學主干課當然會保留,它們會成為法學教育的基礎課。但在主干課、基礎課之外,各種新興的法學課程將會、更應當四面開花,國家教育主管機構也有必要促成、鼓勵這種多元化、差異化、互補性的法學教育新格局。
其次,理論導向的法學教育轉向實務導向的法學教育。在當下的法學課堂上,教師習慣于講授各門法學課程的基本理論,習慣于演繹各個部門法的理論體系。學生習慣于聽課、記筆記、抄講義。學期結束,再根據課堂上講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組織考試。一些聲譽較高的法學院校,普遍喜歡“研究型院校”的頭銜。但是,隨著新型工業化的展開,法學教育的重心應當從理論導向轉向實務導向。所謂實務導向,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實務能力、行動能力、動手能力。只有這樣的實務導向,才能更好地滿足新型工業化的需要。
再次,封閉單一的法學教育轉向開放交叉的法學教育。現有的法學教育,一般強調法學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習慣于把法學知識當作一套自給自足的體系來講授。法學課程都由法學院的專業教師來講授。法科學生除了法學專業課,其他知識較少涉及,這就使我們的法學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封閉、單一的色彩。但是,在新型工業化的背景下,法學教育應當更加注重法學知識與其他知識的交叉,法學院的課程安排也應當更加注重向其他領域、其他學科開放。如果僅僅固守傳統的法學概念體系,是很難滿足海事、外空、網絡等新領域對于法學提出的挑戰。
最后,人文思維的法學教育轉向技術思維的法學教育。新型工業化的牽引下,法學教育主要在于培養技術型、應用型的人才,法律專門人才將更多地呈現出“技術專家”的角色。新型工業化背景下的法學教育雖然不排斥“啟蒙思想家”或“法哲學家”,但是,法學教育的主體部分將由“高級技術專家”來承擔。按照我多年前提出的“高調革命,低調建設”的主張,新型工業化將引導一個“低調”的法學教育時代。對此,我們的法學教育家也許需要提前做好準備,準備迎接一個較少喝彩、較少掌聲、較少激情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