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石坤 ]——(2013-5-23) / 已閱23812次
【內容摘要】大學生犯罪是一個敏感的問題,之所以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是因為人們對大學生這個群體期望值過高,犯罪的結果與期望值之間形成了很大的落差。
【關鍵詞】大學生犯罪、特點、原因、預防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這里不乏精英和驕子,他們代表著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可是不經意的疏忽卻使一些人觸犯法律,身陷囹圄,不僅使父母、師長蒙羞,還斷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大學生犯罪的現象日益嚴重,給社會造成了重大損失。如何采取有效預防措施遏制大學生犯罪已成為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大學生犯罪的特點
(一)數量增長的迅速性
(二)犯罪種類的廣泛性
大學生犯罪多以傷害型和財產型為主,但同時出現了一些新類型案件。大學生犯罪開始向多樣化和智能化發展,犯罪手段比一般犯罪表現出高智能、高技術性以及高隱蔽、高危害性。
(三)犯罪主體人員層次的多樣性
犯罪主體人員性別上有男、女,年齡上有不同,學歷上有高低,經濟條件上有好也有差;地區上有農村也有城市;政治面貌上有普通人員,也有共青團員、共產黨員;平時表現上既有一般較差的人,也有學生中的高材生、三好學生、學生干部;既有歷史上有劣跡的,也有初犯的,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狀況。
二、造成大學生犯罪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大學生正處于青年時期,其生理和心理都迅速走向成熟但還沒有成熟。一是自控力較差,心理脆弱,無法應對挫折。大學生中獨生子女是絕大多數,遠離父母獨立生活之后,對挫折沒有準備,一旦遇到比較大的事件,容易產生過激行為。二是敏感自卑,自我調控能力差,無法應對社會的一些不公和挫折,對人生悲觀,以至于不能自拔,最終走向極端。三是隨著高校擴招步伐的逐漸加快,大學生失業現象也日益頻繁,他們不再擁有昔日大學生身為少量“社會精英”的自豪,而是對前途充滿渺茫,這就使他們極易產生消極頹廢心理,導致心理迷亂,情緒失控,失足犯罪。四是大學生尚年輕,但卻渴望自立、自尊,獲得別人的平等相待,不愿受管束,希望無拘無束的生活。這種心理特點,隨著年齡的成熟而越來越強烈,特別是當他們具有一些不良品行時,誰如果管教他們,輕則反感、對抗,重則予以報復。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中父母對大學生個性品格的形成和塑造具有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不良的家庭環境以及不正確的家庭教育等都會對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等方面產生負面影響。一是家庭不健全極易使大學生產生一些不良的心理意識和行為意識。隨著離婚率上升,再婚、單親、殘缺家庭增多,導致孩子從小失去家庭溫暖,缺少親情的呵護,極易誤入歧途。二是父母毫無原則地溺愛孩子、因為工作等原因而忽視孩子、以自私自利的標準來教育孩子、因為家庭條件差而虐待孩子、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不了解子女的心理、生理特點及思想狀況,采用粗暴簡單的方法嚴厲管教子女,相信“棍棒出孝子”,家庭暴力的影響,在孩子幼小的心理埋下了逆反的種子和實施暴力犯罪的禍根。這些不科學、不正確的教育方法,使子女形成不健康或畸形心理,缺乏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能正確看待社會,久而久之會產生孤獨、自卑、怨恨、狂妄等心理,極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學校原因
學校教育觀的偏頗、教師素質問題以及校園暴力都會給青少年的成長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比如學校只抓升學率而忽略對學生人生觀和思想品德的教育等都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破壞性的影響。此外,一些學校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形式單調,內容僵化,針對性不強,導致一些大學生接受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特別是學校招生規模逐年擴大,而校方對學生的管理卻未加強,存在重知識“輸入”而輕思想品德的“塑造”,缺乏科學的管理機制,有的學生夜不歸宿、逃課曠課、賭博醉酒等也無人過問。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漸,導致個別學生自覺性越來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來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線而走上犯罪歧途。
(四)社會原因
在當今社會一些陰暗角落里滋生著一些與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和精神文明建設不相稱的丑惡現象,一些領域道德缺失,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滋長,封建迷信活動和黃賭毒等丑惡現象泛濫,文化事業受到消極因素的嚴重沖擊,危害大學生身心的東西屢禁不止,使大學生的認知產生偏差。有些大學生由于意志比較薄弱,很容易接受外界的影響,而對于不良現象和行為,也往往缺乏辨別能力而躍躍欲試。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們非常重視自己能否得到同齡伙伴的承認和贊許,并把它看得比父母、師長的評價還要重要。一些武俠、言情小說、影視片人物,特別是帶有傳奇色彩的“黑社會”人物對他們起著極壞的影響,誘導大學生走上違法犯罪之路。
三、預防大學生犯罪的對策
(一)自身預防
首先,應加強對大學生政治素質的教育培養,增強其公德意識,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其次,在生活中,學會理財,杜絕浪費與攀比。樹立正確理想,辯證分析對錯、得失,控制“早戀”心理,培養自己遵守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道德規范的觀念,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再次,對待人際交往要慎重,杜絕與社會不良人員的接觸。當遇到不良人員的騷擾和侵犯時,大膽告知父母或老師,求助于法律,提高被害預防能力,保護自己,打擊罪犯。
(二)家庭預防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遏制大學生犯罪,首先應從家庭抓起。一是提高父母自身素質,優化家庭環境。為人父母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愛好,給孩子做好表率。二是注意家教方法。過分溺愛和縱容,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正確行為的培養是極其有害的。三是善于發現孩子犯罪的早期征兆。大學生犯罪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犯罪征兆是這種變化的外在表現。如果家長能夠知曉具體征兆的表現形式,善于早期觀察,就在預防犯罪中掌握了主動,為采取針對性的早期教育提供了條件。
(三)學校預防
加強和改進高校的學生管理,建立健全管理約束機制。目前,許多大學的內部管理制度松懈,紀律要求不嚴格,導致校風松散,因此各高校應當加強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項內部管理機制,完善規章制度,樹立良好的校風,尤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入學引導工作,加強學生日常法律基礎教育,加大對大學生的管理力度,使學校在教育產業化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完成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相統一。預防犯罪首先必須保證良好的校園生活環境,學校內部保衛部門應當配合有關執法部門綜合整治,排除校園周圍不健康因素對大學生的影響和干預。。
總共2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