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麗寧 ]——(2013-8-21) / 已閱6206次
【案情】
2012年12月4日,申請執行人某國土資源局向某市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其責令某鎮某村15、16、18隊交出土地和清除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決定。同年12月14日,某市法院參照最高人民法院有關通知精神探索實行“裁執分離”強制執行模式,作出行政裁定:對申請執行人某國土資源局作出的責令交出土地和清除地上附著物及青苗決定準予強制執行,由轄區縣級政府組織實施。2013年1月17日,該政府依法院裁定組織力量對案件進行了強制執行。
【分歧】
對政府執行行為如何定性,目前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是將政府實施的執行行為認定為司法行為;另一種觀點認為,行政權以管理為本質內容,是管理權,一旦法院裁定準予執行,具體強制執行手段的實施則不涉及判斷權的行使,不屬于傳統意義上的司法行為,而是行政行為。
【評析】
對上述觀點,筆者更傾向于后者,即將政府實施的執行行為定性為行政行為。理由如下:
一、政府實施的執行權是經“司法審查同意”的行政權。理論上取得對執行權相對清晰和統一的認識是進一步展開討論政府執行行為的前提。當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執行權可劃分為執行裁決權和執行實施權。法院作出準予執行裁定屬執行裁決權,政府實施執行屬執行實施權。縱觀世界各國的執行制度,在執行權的組織構造上都包含著共同的規律,在執行實施權方面貫穿本源意義上行政權的性質要求,在執行裁決權方面貫徹本源意義上司法權的性質要求。顯然,執行裁決權具備司法權的特征,執行實施權具備行政權的特征。因此,前述案例中,政府實施的執行權屬行政權。鑒于政府執行依據是法院裁定,非法律授權或委托,筆者認為,此執行權是經“司法審查同意”的行政權,而不是“司法賦予”的行政權。
二、政府實施執行行為符合“行政行為”的主體要求。行政行為是指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實施的行為,其實施主體主要是行政機關。司法行為是司法機關實施的行為,其實施主體只能是司法機關。法院作出裁定是司法行為,符合其司法審查中立角色;政府實施執行是行政行為,符合其行政管理角色。筆者傾向于實施主體論,即行為實施方為司法機關(法院)的為司法行為,反之則不是。
三、將政府執行行為定性為行政行為的現實意義。近年來,隨著司法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理論界和實務界人士認識到執行權的行政權特性。前文已分析,執行權是行政權的合理的、自然的延伸,具有行政權特性,不屬于司法權范疇。因此,應當把原本屬于行政權范疇的執行權歸還于行政機關。將政府執行行為定性為行政行為,正體現了執行權的基本屬性,同時也與目前大多數人提倡的“建立相對集中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的觀點相吻合。厘清政府的執行行為,對進一步完善“裁執分離”模式,乃至規范我國征地執行工作,有效解決由政府組織實施執行面臨的突出問題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上,筆者認為,將政府依法院裁定實施的執行行為認定為行政行為,體現執行權的基本特征,符合行政主體要求。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覃塘區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