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偉迪 ]——(2014-10-27) / 已閱8326次
摘要:建國以來,我們先后用五種方式對敵對分子專政,今天必須把專政納入法治的軌道,建立法治型專政,誰來專政,專誰的政,專政程序,專政結論,專政執行,都由法律判斷。專政的首要價值,在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法治型專政實現的關鍵,是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憲政。
關鍵詞:專政;法治;和諧;法治型專政
從《論人民民主專政》看,專政指統治階級在消滅敵對階級后,剝奪敵對分子的選舉、言論、集會、結社等政治權利,強制勞動,把他們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人,甚至是擁護新中國的人。從更宏觀的語境看,專政指用國家機器維護政治秩序。
建國以來,我們先后用五種方式對敵對分子專政。用軍事方式肅清國民黨政權殘余,以政策方式鎮壓反革命,以組織結論反修,開庭審判林江兩個集團,依法審理薄熙來案件。審判林江集團屬于法制范疇,審理薄熙來案屬于法治范疇,二者有什么區別?是否起訴、起訴什么、如何起訴、如何判決,如果由政治權力主導,則是法制,如果由法庭依法審理,則是法治。
法治是什么?一切權利、權力、義務、責任皆由法律判斷,或者說不能與法律沖突,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專政型法治,就是把專政的權力關進法治的籠子,誰來專政,專誰的政,專政程序,專政結論,專政執行,都由法律判斷!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自然的結論,人民行使專政權力。人民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代理人民行使專政權力的是人大代表及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制定憲法和法律,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準確有效對敵專政。
今天應該專誰的政?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中說:“在社會主義社會,仍然有反革命分子,有敵特分子,有各種破壞社會主義秩序的刑事犯罪分子和其他壞分子,有貪污盜竊、投機倒把的新剝削分子,并且這種現象在長時期內不可能完全消滅!瓕τ谶@一切反社會主義的分子仍然必須實行專政。”按其語境,專政的對象是確定的,是具體的個人,不是敵對階級或階層,不是似是而非的“為國際資本奔走的馬腳”、“夸夸其談的房地產商”,不是民營企業主群體和階層。必須立足于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只要私有觀念存在,私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就仍然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我們要利用好這種力量,因此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從事非公經濟的人,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我們的朋友,不是要專政的對象,而是要依靠的對象。當然我們要吸取中國歷史的教訓,放縱地主階級的貪婪,無法及時調控地租關系,使中國歷代王朝,大都淹沒于農民起義的血泊之中;要吸取西方資本主義的教訓,放縱資產階級的貪婪,無法及時調控勞資關系,導致經濟危機、政治危機和世界大戰;要把非公經濟優勢的利用、人民利益的保護、國家長遠發展的保障結合好。
為什么要搞法治型專政?1980年鄧小平在《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中說,全黨同志和全體干部都要按照憲法、法律、法令辦事,學會使用法律武器同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勢力和各種刑事犯罪分子進行斗爭。這是現在和今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過程中要求我們必須盡快學會處理的新課題。憲法規定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專政也不例外。
階級不平等能否轉換為法律平等?每個階級的歷史起點不一樣,不平等是歷史地形成的,作為弱勢的階級的成員,在長期歷史生活中接受了這一事實,形成了認可不平等的心理定勢。況且領導階級掌握了強大的國家機器。因此,在憲法中規定某個階級在國家生活中的優勢地位,一般不會引起其他階級的直接反對,能夠被其他階級默認。當然,如果說弱勢階級接受了弱勢這個歷史事實,但決不意味著愿意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仍然停滯不前、永遠落后,他們會要求與執政階級同步前進,甚至是追趕型的發展模式,要求國家在發展速度和發展成果享受方面,給予他們同等待遇,某些環節甚至提供特殊優惠。一方面,我國憲法確立工人階級在國家政權中的統治地位;另一方面,由工人階級通過中國共產黨領導法律的制定。憲法和法律一旦制定出來,就必須人人遵守。階級不平等順利轉換為法律平等。因此在法庭上,不問被專政對象的階級出身。
為什么我們能以法治形式實現對敵對分子的專政?第一,我國建立了穩定的國家政權,敵對分子作為一個階級已經不存在,而是散兵游勇,并且是隱性的散兵游勇。第二,較為豐富的物質生活條件,大幅提高了的國家公民的文化素質、道德素質、政治素質,發達的信息技術,為法律普及、培育法律思維提供了基礎。第三,我國建立了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符合廣大人民利益的、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體制,全體公民能夠分享到改革開放的成果,除了極少數別有用心者外,已經不存在否定社會主義和黨的領導的社會基礎。第四,我國確立了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初步形成,黨和國家的意志已經成功地轉化為法律精神和法律規范,國家政治生活、社會公共生活、公民個人生活納入了法律調整,法治已經逐漸成為生活方式。第五,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能力進一步加強,能夠駕馭復雜多變局勢。第六,從哲學上看,斗爭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斗爭性是絕對的,同一性是相對的,但是,強烈的斗爭性是矛盾的變態,溫和的斗爭性是矛盾的常態;強烈的同一性是矛盾的常態,衰弱的同一性是矛盾的變態。因此,激烈階級斗爭是人類歷史的變態,溫和的階級斗爭是常態,中國目前的階級斗爭就處在常態,在可見的未來,中國不會發生激烈的階級革命,法治型專政能長治久安。
法治型專政的價值是什么?除了傳統的秩序價值、正義價值、自由價值、效率價值外,最重要的是和諧價值。就象戰爭是為了和平一樣,專政是為了和諧,法治也是為了和諧。沒有一個統治者希望自己治下天下大亂,而是天下大治,因此我國憲法、法律、法治、專政的設計都要追求和諧價值。法律的和諧價值,指合理安排社會制度,化解社會矛盾,融洽社會關系,培育愉悅心理的價值。法律和諧價值的外延包括人際和諧、代際和諧、國際和諧和身心和諧,內涵是心理愉悅。簡言之,法律和諧價值,指融洽關系愉悅心理的價值。把法律的和諧價值擴散到整個法治中去,法治型專政自然也成為社會和諧的工具。
法治型專政實現的關鍵是憲政。依法治國必須首先由憲法確立,依照憲法來立法、執法、司法、用法,把憲法作旗幟、作總綱、作標準,才能確保各類斗爭或博弈保持在有序、有益、有效的范圍。我們要反對西式憲政,要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憲政,既要遵循人性、保護人權、體現普適價值,更要立足我國文化傳統、民族精神、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優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憲政的基本特征應該是:工人階級通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掌握政權,以全體公民共同富裕為最終目標,憲法和法律成為行為準則,法治成為生活方式。
--------------------------------------------------------------------------------
[*] 作者簡介:李偉迪,1964年生,男,教授,法學博士,懷化學院法學理論重點建設學科帶頭人。
原文發表在《懷化學院學報》2014年第9期,引用轉載請指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