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木珠 ]——(2000-11-24) / 已閱33938次
完善中國外商投資法的若干建議
沈木珠
一、中國外商投資的立法狀況與特點
中國外商投資法是指中國政府為引進外資和技術以發展中國經濟,而由立法機關制定并公布的關于調整外國投資者與國內投資者或政府的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中國自對外開放以來,已制定并公布了大量適用于外商投資,特別是外商投資企業的法律、法規。具體如下:
1.關于外商投資企業形式的有:《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及其實施條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及其實施細則、《外資企業法》及其實施細則等。
2.關于外商投資企業登記的有:《關于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登記審批程序》、《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和《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
3.關于勞動人事管理的有:《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勞動管理規定》及其實施辦法、《外商投資企業勞動管理規定》等。
4.關于稅收的有:《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關于經濟特區和沿海十四個港口城市減征、免征企業所得稅和工商統一稅的暫行規定》等。
5.關于外匯、貸款的有:《外匯管理條例》、《關于外商投資企業購買國內產品解決外匯收支平衡的辦法》、《關于外商投資企業外匯抵押人民幣貸款辦法》、《中國銀行對外商投資企業貸款辦法》等。
6.關于出資的有:《關于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注冊資本與投資總額比例的暫行規定》、《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營各方出資的若干規定》等。
7.關于優惠待遇規定的有:《關于鼓勵外商投資的規定》及其一系列的配套法規、《關于鼓勵投資開發海南島的規定》等。
縱觀中國外商投資立法,不難發現其所具有的三個特點:
第一,沒有統一的外商投資法,外商投資關系由各種專項立法及相關的單行法律、法規予以調整。另外,與投資有關的各種問題,則分別適用國內其他單行法律、法規,如《商標法》、《專利法》、《民事訴訟法》等。
第二,由分開立法向合并立法過渡。中國對外開放初期,對外商投資方式及其企業形式的立法是分開進行的,首先公布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及其實施條例以及各項單行的配套法規,專門適用于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其次公布了《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隨后又分別制定公布了《外資企業法》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及各自的實施細則,分別適用于外資企業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但是,自國務院《關于鼓勵外商投資的規定》及其一系列配套法規頒布后,外商投資企業的概念正式得到確認,統一了立法,逐步建立起一套外商投資企業的法律體系。
第三,采取內外資分別立法的“雙軌制”模式,即內資企業的投資關系由國內經濟法調整,而外商投資企業的投資關系由涉外經濟法調整,從而形成同一調整對象僅因主體國籍不同而由兩套不同的法律、法規予以調整的格局。例如,中國1981年頒布的《經濟合同法》和1985年公布的《涉外經濟合同法》就是分別調整內、外投資合同關系的基本法,為雙軌制立法模式提供了法律依據。
中國的外商投資法,是在國內經濟體制改革中逐步完善起來的。它是由憲法,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國務院及其所屬部門制定的條例、規定、決定、辦法和省、直轄市、自治區、深圳、廈門市等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單行法規相互聯系而形成的一個法律體系。
二、完善外商投資的法律體系
完善外商投資法律體系,最終就是要實現內、外資立法上的統一,也就是將適用于內資企業的有關經濟法律、法規直接適用于外商投資企業。至于目前重新制定調整合資、合作和獨資關系的外商投資企業的基本法,即《外商投資企業法》和重新制定《外商投資法》的設想,雖有一定道理,但筆者持保留態度。筆者認為,內、外資立法上的統一,是大勢所趨,是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最終目的,我們應當朝著這一目標努力奮進。更何況,立法實踐已表明,統一內、外資立法,逐步將國內經濟法律直接適用于外商投資關系是完全可能的,以下實例足以證實這一點。首先,為了統一稅制,全國人大常委會于1993年12月作出決定,將國務院1993年11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三個稅收法規統一適用于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①]1993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統一適用于內、外國人員。其次,為了統一匯率,1996年1月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統一適用于內、外資企業和內、外國人員。[②]再次,為了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自1994年開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并公布了一批統一適用于內、外資企業的重要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等,此外,國務院《關于鼓勵投資開發海南島的規定》、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鼓勵投資的稅收優惠辦法》以及有關企業法人登記、保護女職工權益和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全國性和地方性法規也都統一適用于內、外資企業。當然,要做到將國內經濟法同時適用于外商投資關系和投資活動,取消專門適用于外商投資的法律、法規,建立完全統一的投資法律體系,還需一段時間。中國近年來的立法實踐已清楚表明,中國正朝著統一法律制度的方向邁進。
(一)建立統一的公司法律體系
中國現行的公司法律體系由《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及其實施條例、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和《關于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構成。其中,《公司法》是規范中國境內所有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管理、運行及其解散和清算等重要事宜的權威性法律。按照《公司法》第18條和《關于設立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第25條的規定,外商投資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應受《公司法》調整。這就為外商投資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適用《公司法》提供了依據。再從中國現行的公司法律體系來分析,建立統一的公司法律體系是完全可能的。理由有兩個:
第一,三大外商投資企業法的框架與《公司法》是基本一致的,其內容也許有許多是相似的。而且《公司法》是在總結這三大法律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公布實施的,故具有全面和系統等特點。再者,《公司法》的許多內容構成了對外商投資企業法的重要補充。這些內容主要是:(1)有限責任公司的具體權利義務;(2)分公司和子公司的法律地位;(3)董事長的具體職權;(4)法律責任,包括公司本身、法定代表人、公司發起人,特別是董事、監事、經理違反其應盡的義務或收受賄賂、其他非法收入或侵占公司財產、挪用公司資金或私自借貸或為他人提供擔保等而必須承擔的責任,如行政責任、經濟賠償責任和刑事責任。此外,《公司法》關于有限責任公司在其經營期限內可以減少注冊資本;股東之間可以自由轉讓其出資,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其出資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投資者須在公司登記前依法如數繳足全部出資等規定雖與外商投資企業法的有關規定不同,但它們具有更靈活、更接近國際慣例的特點和避免虛假投資的作用。基于上述理由,筆者認為,將外商投資企業法與《公司法》合并,相互取長補短,并作必要調整,形成新的公司法,統一適用于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至于不具有法人資格(即不屬有限責任公司)的合作企業、獨資企業的投資關系和投資活動則可制定《合作企業法》和《獨資企業法》予以調整。
第二,中國目前內、外資企業享有的許多待遇已逐步接近,如在登記管理、外匯管理、財務管理、勞動管理等方面均已趨于一致。以上各項關系和活動均已統一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所調整。這無疑為統一的公司法律體系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二)建立統一的稅收法律體系
中國進行的稅制改革,最終就是要建立統一的稅收法律體系。從中國稅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來看,要達到這個目的已經基本具備了條件:
首先,按國際規范改革了流轉稅,將適用于內資企業的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等三個條例直接適用于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使內、外資企業在流轉稅征收上享受同等的待遇。
其次,在個人所得稅征收問題上,內、外國人員的個人所得稅統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征收。外國人員已不再享受各種個人所得稅的優惠。
再次,在關稅征收問題上,國家已作出決定,從今年4月1日起,取消外商投資企業的設備進口關稅免稅待遇。[③]這一舉措,目的是削減外資優惠待遇,縮小內、外資企業之間的待遇差別,為內、外資企業關稅的統一做好準備。
最后,在企業所得稅征收問題上,逐步提高內資企業的待遇,先將適用于外商投資企業的33%的優惠稅率適用于所有內資企業。[④]再將15%的低稅率適用于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同時,還將習慣上適用于外商投資企業的產業優惠適用于內資企業,即對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自投產年度起免征企業所得稅2年;對某些第三產業,如對農村為農業生產的服務行業,對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服務于各業的技術成果轉讓和技術服務收入,對從事咨詢事業、信息業、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公用事業、倉儲業、衛生事業等企業或經營單位均給予免稅或“一免一減”的待遇;對利用廢棄物為主要原料進行生產的企業,在5年內給予減免稅待遇;對國家確定的“老、少、邊、窮”地區新辦的企業,在三年內給予減免稅待遇;對高等學校和中小學校辦工廠,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生產企業等均給予減免稅待遇。[⑤]
因此,我們目前考慮制定統一的企業所得稅法,從根本上解決內、外資企業公平稅負問題可以說條件已經具備。只有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的制定、公布和實施,再加上已經統一適用于內、外資企業的《增值稅暫行條例》、《消費稅暫行條例》、《營業稅暫行條例》、《個人所得稅法》、《進出口關稅條例》和《稅收征收管理法》等,一個統一的稅收法律體系才告建立。
(三)完善與投資相關的經濟法律體系
外商投資企業的投資關系除企業的設立、經營管理、終止與清算由《公司法》調整、其稅收關系由稅法調整外,其他各種關系,包括經濟合同、技術引進管理、外匯管理、海關進出口管理、信貸管理、財務與會計管理、勞動管理等關系則分別直接由經濟合同法、技術引進管理法、外匯管理法、海關法、金融法、會計法和勞動法等調整。以上各有關法律除經濟合同法和技術引進管理法尚未制定外,其他法律已公布實施。當前我們除了抓緊制定《經濟合同法》和《技術引進管理法》外,還要不斷修訂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有關法律、法規,逐步完善中國經濟法律體系。
三、完善外商投資的立法內容
(一)修正外商投資法中與國民待遇相悖的內容
總共2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