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濤 ]——(2005-3-9) / 已閱7512次
透過“天安門”式辦公樓看到的
楊濤
自從重慶忠縣黃金鎮辦公樓群今年落成后,當地群眾對該建筑群的議論就一直沒有停止過。黨員羅廣福等多位村民認為,該鎮黨委、政府修建辦公大樓,竟然修成了“天安門”城樓的樣式!這棟耗資400余萬元的仿古建筑氣勢不凡,門前的臺階有6層111階。當地群眾稱,“天安門”前直通忠(縣)梁(平)公路的臺階兩旁有對稱的6幢房子,形成“王”字排列,頗具威嚴之勢,而“天安門”主樓成了“主”字的一“點”。有村民反映,征了建辦公樓的土地后,村民的補償款至今還沒拿到。(《重慶時報》12月29日)
在一些西方國家如德國,一個城市最好的建筑肯定不是政府大樓,包括州及以下的政府辦公樓一般都是莊重、古樸、簡潔,絲毫不鋪張浪費。在美國的許多政府機關,并沒有我們通常想像的庭院深深,戒備森嚴,一些導游甚至將游客帶到政府機關大樓如廁,甚至總統府也是定期開放接待游客。從這些國家政府大樓的建筑風格到開門納民的舉措,反映了一種政府官員要保持與群眾經常聯系的民主觀念,體現“小政府、大社會”的理念。
反觀在我們國家的一些城市乃至一些鄉鎮,最漂亮的、最高大的建筑往往卻是政府大樓。這些地方政府就怕大樓建的不高,外觀就怕裝飾得不氣派,崗衛就怕不多,互相攀比,一副富麗堂皇、高高在上,拒民于千里之外的景象,如黃金鎮將辦公樓建成如皇家宮院的現象并非是特例,而且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這幢政府大樓還形成“主”字形,一副當官作主的形象。
無疑,這是一種“官貴民輕”思想的反映。在一些政府官員的眼中,官在上,民在下,官府就必須要有威嚴,而要讓民眾臣服,首先就得從建筑上制造一種皇家氣派,與民保持距離,使得民眾一見建筑就不由自主地在心里保持一種跪式。辦公大樓,修成了“天安門”城樓,“天安門”前直通忠(縣)梁(平)公路的臺階兩旁還有對稱的6幢房子,形成“王”字排列。嗚呼!當年皇帝居住的地方已成“故宮”,供人們游玩,如今當代的官員又從模仿“天安門”建筑中,一展了當年皇家風采。
這也是一種顛倒的政績觀的反映,是“形象工程”的又一展現。政績決定了官員的升遷,但是對于什么是政績,標準卻是混亂不堪。許多地方將政府的大樓的建設當作最重要的政績,而不顧當地民眾的實際的生活狀況如何,政府行政的目的不是發展群眾經濟、壯大社會,而僅僅是發展和壯大自己,為民謀利變成了為已謀利。諸如征了建辦公樓的土地后村民的補償款至今還沒拿到這一類事情,絲毫不會影響官員的政績與升遷。究其原因,大概政績與升遷都是上級說了算,而當地的群眾和民意的代表機關――人大卻沒有發言權。
黃金鎮“天安門”辦公樓還集中暴露我們政府財政管理和政府投資的問題。一個鎮的辦公樓需要建多高、多大,辦公樓能否負債建設,這些到底由誰說了算。從法理上講,政府的錢是來自納稅人,政府的開支必須有正當理由,并且每一項開支必須經過納稅人的代議機關的同意。而黃金鎮這幢耗資400余萬元氣勢不凡的仿古建筑,6幢樓房里就建了超過120間房子,每個辦公室都是套間,里邊的辦公家具都是新的,這對于一個年六七十萬元財政收入、學校的路還全是石子和爛泥巴的貧困鎮來說,顯然沒有必要。群眾也對此議論紛紛,真不知黃金鎮政府修建這幢大樓征求了誰的意見?
“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牢記詩人藏克家的這句話吧!別企圖在用建筑和其他什么花招以勢壓人了,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
江西省贛州市人民檢察院 楊濤 華東政法學院法律碩士 郵編:341000
> tao1991@tom.com
> tao9928@tom.com個人博客:浩瀚法網 (http://tao1991.fyfz.cn) 歡迎光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