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国产成人精品三区-国产成人精品实拍在线-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国产成人精品视频2021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履行協議及違約的法律救濟

    [ 秦多雄 ]——(2005-5-22) / 已閱12103次

    履行協議及違約的法律救濟問題

    湖北太圣律師事務所 秦多雄


    內容提要:
    履行協議是雙方當事人就生效的民事判決的履行所達成的協議。履行協議是一種單務合同,依法應受到民法、合同法的調整;履行協議又是一種在民事訴訟過程中訂立的特殊的民事合同,目前其法律責任及法律救濟在立法上處于“真空”狀態。因而,履行協議在實踐中得不到有效的履行,這種狀況不利于建立誠信社會、法治社會的時代要求,不利于當事人通過協議來解決糾紛、化解矛盾、節約訴訟資源的社會要求。因此,筆者提出通過立法程序修改現行民事訴訟法中有關條款,賦予履行協議與執行和解協議同等的法律效力,對不履行履行協議的違約行為予以法律救濟,以期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合同的公信力及生效民事判決的既判力。

    正文
    案例:某局三公司特種分公司欠南豐公司的水泥款,2002年8月經法院判決特種分公司應償還其貨款、利息、訴訟費等共計36.5萬元。判決生效后,南豐公司函告特種分公司如不履行生效判決則向法院申請執行,特種分公司回函提出,此款已經三公司領導研究決定,在同年10月份的應收工程款內全部支付,要求南豐公司不要申請執行。考慮到雙方曾經長期合作,南豐公司未在申請執行期內申請執行,而是與特種分公司達成了在當年春節前依照判決書所確定的金額還清全部款項的履行協議。經南豐公司多次催促,特種分公司在春節期間還款30萬元,后又于次年6月還款2萬元,余款4.6萬元一再承諾在2003年春節前還清。但至2003年春節前南豐公司向特種分公司收款時,三公司法律事務部卻拒絕還清余款4.6萬元。南豐公司擬申請執行,但法院以已過申請執行期限而不予受理;擬以“履行協議”系新的合同、特種分公司違約案由向法院起訴,但法院以“一事不再理”而不受理。現南豐公司對此欠款已束手無策,此欠款至今未能收回。
    此案表明:當事人雙方就生效的民事判決所簽訂的履行協議的法律地位在現行的民事訴訟法中無法可依,其協議得不到法律保護。協議的履行完全靠義務方的自覺自愿,一旦義務方不講誠信,則履行協議將成為一張廢紙。在義務方違約的情況下,既不能按合同法追究違約方的違約責任,又不能按民事訴訟法進入強制執行程序,這種狀態與民法通則、合同法有關法律原則相悖,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第五條: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亦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第八十四條: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履行義務。第八十五條: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其負面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履行協議得不到法律的保護,達不到訂立協議的目的;又可能給一些民事欺詐行為以可乘之機,產生誠信道德危機,既不利于交易安全、不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又不利于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因此,有必要對履行協議的概念、法律責任及履行協議的法律救濟問題進行研究,解決履行協議范疇中法律責任不清、法律救濟缺位的問題,保障履行協議得到切實的履行。
    一、履行協議的概念、特征
    ㈠、概念:履行協議是雙方當事人就給付之訴已生效的民事判決、調解書、裁定書等法律文書在法律文書判決的日期內不能實際履行的情況下,對履行內容、期限進行協商后達成的合意。其基本特征:1、是對已生效的民事判決決等法律文書就履行內容、期限所達成的協議;2、是對具有給付內容及為一定行為的的民事判決等法律文書所達成的履行協議;不具有給付內容及為一定行為的法律文書無必要重新達成履行協議,如確認之訴、變更之訴則無必要再簽訂履行協議:3、是對已生效的民事判決等法律文書在確定的履行日期內因客觀原因確實不能實際履行的法律文書所達成的延期履行的協議,如在法律文書確定的日期內能實際履行,則無必要簽訂履行協議。4、履行協議是在當事人充分諒解協商一致的情況下達成的,是雙方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排除了行政、司法的介入。
    ㈡、與一般民事合同的聯系及區別
    1、聯系:履行協議是一種民事合同,具有一般民事合同的基本特征:
    ⑴、履行協議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是一種以發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為目的的行為,作為民事法律行為的協議(合同),其當事人的目的是為了設立、變更或終止一個民事關系。訂立履行協議的目的是約定義務方向權利方履行義務這一民事法律行為。
    ⑵、履行協議是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法律行為。協議(合同)須由雙方或多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才能形成合同關系。合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體,其合同中的主體必須是平等主體,非平等主體之間形成的協議不屬于合同法上的合同。履行協議同樣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體,其協議簽訂所依據的是民事法律規范,其主體的地位當然是平等的。
    2、區別:履行協議是一種特殊的民事合同。
    民事合同都是合同主體為設立民事權利義務關系而達成的合意。但履行協議與一般民事合同又有顯著的區別:⑴、前提條件不同:履行協議中的合意是以生效的民事法律文書的存在為其前提的,而一般民事合同的設立沒有這一前提條件;⑵、權利義務不同:在履行協議中合同的權利義務并非等價有償,而具有單向性,即(勝訴方)權利方享有權利,要求義務方給付一定的金錢或物質或履行其他的義務;義務方(敗訴方)必須履行其應盡的法律義務,不能拒絕權利方提出的合法的要求;⑶、形式要求嚴格:形式上必須簽訂書面協議,如無書面協議,則當義務方不履行義務時,權利方尋求司法保護時就沒有證據,從而增加要求司法救濟時的難度。
    3、履行協議其本質是一種單務合同。單務合同是指一方當事人只享有權利而不承擔義務,對方只負擔義務而不享有權利的合同。如借用合同。區分單務合同與雙務合同的意義在于:
    1、義務履行的順序意義不同。雙務合同當事人的義務履行順序有意義,任何一方在自己沒有履行義務時都無權要求對方履行,而單務合同義務由一方履行,則履行順序無法律意義;
    2、風險負擔不同。雙務合同如遇不可抗力自己不能履行時,則無權要求對方履行;如對方已經履行,則應當將所得返還給對方;單務合同則不產生返還問題;
    3、因過錯不能履行的后果不同。雙務合同則當事人因自己的過錯而不能履行合同時,一方已經履行的,則可以要求另一方履行合同或解除合同,也可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單務合同則不能產生此種結果。
    履行協議的主要特征與單務合同的特征吻合,因而履行協議其本質可歸類為單務合同。
    ㈢、與執行程序中的和解協議的區別。履行協議和和解協議都是雙方當事人對生效的法律文書就其實際履行所達成的諒解,其內容目的都是相同的;但二者又有顯著的區別:
    1、程序不同:和解協議是一方當事人因另一方未在法定期限內履行生效的法律文書而雙方又未能達成履行協議的情況下,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已進入了執行程序,在法院執行部門主持下達成的;而履行協議尚未進入執行程序;
    2、權利保障不同:現行法律對和解協議的履行設立了相應的法律救濟渠道,當義務方不履行和解協議則權利方可申請恢復執行程序;而履行協議無此程序,一旦履行協議未能在執行申請期內履行,權利方就喪失了執行申請權;
    3、法律依據不同:和解協議的履行納入了民事訴訟法的框架之中,是依據《民事訴訟法》而訂立的,有法可依;而履行協議則未納入民事訴訟法的保障之內,無法可依。
    二、履行協議的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即由于違法行為而應當承擔的法律后果。它與“法律制裁”相聯系。國家公職人員、公民或法人拒不履行法律義務,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 行為,并具備違法行為的構成要件,便應承擔這種行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國家給予相應的法律制裁。法律責任可分為刑事責任、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履行協議是合同的一種,合同依法成立,便受到法律的保護,違反合同即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因而,拒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履行協議;應當承擔違約責任,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般民事合同的違約責任有違約金、賠償對方損失、繼續履行或解除合同等方式。履行協議因是一種特殊的合同,現行合同法并未將其納入調整范疇,更無違約責任的相應規定。這種現狀使履行協議不能履行時處于無違約責任可供追究的“真空”狀態,義務方自覺履行時則協議得到履行,義務方懈怠履行時則協議等同于一張廢紙,履行協議只約束“君子”無法約束“小人”。
    法律責任的缺失使履行協議的履約狀況處于一種放任的狀態,因而給一些鉆法律空子的奸猾之徒搞民事欺詐、“合法避法’留下了可乘之機,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危害:1、協議失信問題。義務方對生效判決有能力履行,但看到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時也無法律責任,則懈怠履行;2、民事欺詐問題。為了緩和民事執行的壓力,達到不履行或少履行義務的目的,則先與權利人簽訂一個履行協議,搞緩兵之計;在此期間轉移資產,等權利人發現問題時義務方已“金蟬脫殼”了;3、惡意賴債問題:借訂立履行協議惡意賴債,拖過申請執行期后一賴了之,使對方無可奈何,如本文開篇所舉案例亦屬此種情形。當失信、懈怠、欺詐等行為使履行協議得不到履行時,則會產生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1、產生合同誠信等道德危機,對于整個社會的道德建設不利;2、易產生社會不安定因素,公法渠道不能救濟就有可能導致權利方尋求非法途徑解決,亦會使問題久拖不決;3、加劇司法資源的緊張狀態,由于履行協議得不到保障,當事人則有可能不愿冒險而選擇放棄履行協議這一方式而將未能履行的生效判決直接進入執行程序,使大量的生效民事判決都猬集于民事執行之一途。
    違法必究,這是我們建設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因此,應借鑒一般民事合同及執行和解協議的法律責任給履行協議設定法律責任:1、按判決生效之日起給付雙倍遲延履行利息;2、權利方為達成履行協議所作的讓步條件自動失效,權利方有權按生效判決確定的權利內容要求義務方實際履行;3、對其違約行為實行懲罰性經濟制裁。
    三、履行協議的法律救濟:
    ㈠、法律救濟的內涵:救濟在經濟領域,就是指幫助,使脫離困難或危險的意思。在法學領域,就是指某種權利受到或可能受到某種行為侵害時,如何糾正、矯正或者補救的問題。履行協議的法律救濟,是指當履行協議得不到實際履行,權利方的權利受到侵害或得不到保障時,權利方有權尋求法律保護,依法請求有關機關采取法律措施,以保護其合法權益的活動。其主要特征:⑴、權利性:履行協議的法律救濟是權利方所應當享有的一種權利,即當義務方不履行其法律義務之行為侵害了權利方的合法權益時,所享有的請求有關機關采取糾正、補救和保護措施的權利。⑵、事后性:事后性是指權利方只能在義務方不履行義務其權益受到侵害時才能行使,而不能主動、積極地行使這一權利,這是由救濟的本質特征決定的。⑶、合法性:合法性是指權利方對于法律救濟程序的啟動必須符合法定的構成要件。這些構成要件包括權利主體及責任主體是履行協議雙方當事人,客體是義務方不履行協議時所侵害的權利方的合法利益及國家的法律秩序。⑷、從屬性:從權利產生的先后順序和所處的地位分析,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前的權利為原權利,處于主權利的地位,其受到侵害時,救濟權利隨之產生,從某種意義上分析,這里的法律救濟權則處于后位的,是從權利,具有從屬性。
    法律救濟雖處于從屬地位,但在保障履行協議的履行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⑴、法律救濟是權利人的一項權利。如果法律救濟權被剝奪,也就意味著將有可能喪失其應有的原權利,因為沒有救濟則沒有權利;⑵、法律救濟是權利主體的主權利能夠實現的必要保障。當其權利受到侵害時,只有通過相應的法律救濟的方法,其主權利才能恢復,其損失才能挽回。否則,即使法律對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規定的再細致、再完善,如果主體不能享有平等而公正的法律救濟權利,不能平等的參與法律救濟程序,那么,實體權利也就難以維護。
    ㈡、法律救濟的途徑:
    既然違反履行協議的行為應承擔法律責任,那么,法律就必須規定其追究違約責任的措施手段,即法律救濟的途徑,使“違約必究”得到實現。依據現行民法、合同法,合同當事人可以協商解決或向人民法院起訴;按民事訴訟法,敗訴方不履行生效的民事判決勝訴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強制執行。因而,履行協議的法律救濟途徑有:1、依民法、合同法雙方協商解決或向人民法院起訴。當協商不成或義務方又不履行協商的協議時,權利方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這一方式在法理上應當成立,則人民法院不應以“一事不再理”而拒之門外,但其訴訟的結果易導致“循環訴訟”,使圍繞履行協議而產生的訴訟周而復始,不利于提高訴訟效率,還可能因此而增加當事人的訟累,浪費國家司法資源,因此,此一法律救濟途徑應當研究,斟酌慎行;2、依民事訴訟法進入執行程序。其障礙是解決現行法律對履行協議逾期喪失申請執行權的問題。筆者建議,對現行的民事訴訟法有關條款進行修改,既能與民事訴訟法相御接,簡便易行,又避免了依民法、合同法重新向法院起訴的弊端,達到使權利方獲得法律救濟的目的。其具體作法是:對民事訴訟法相關條款進行修改,賦予履行協議的法律效力等同于執行和解協議的效力。⑴、對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六條進行修改:將原文“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修改為:“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不能在判決書確定的日期履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達成履行協議。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⑵、對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九條第二款進行修改:將原文“前款規定的期限,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修改為:“前款規定的期限,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或雙方當事人達成的履行協議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履行協議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
    通過修改民事訴訟法將履行協議納入民事執行程序的好處是:1、有利于發展完善履行協議這種法律形式,使一部份生效民事判決在具有法律救濟保障的前提下無需經過執行程序而由雙方當事人協議履行,符合“和為貴”的民族心理,有利于化解矛盾;2、有利于緩解法院“執行難”的問題,法的警示作用和懲戒作用將使履行協議的履行有了保障,減少了懈怠履行和民事欺詐行為的發生,進入執行程序的案子少了,能合理地利用司法資源,減少訴訟成本,產生法院、當事人雙方“三贏”的效果。3、在實務中易于操作。如義務方不履行履行協議,則權利方可依據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申請強制執行,未增設新的訴訟程序,簡便易行。4、具有良好的社會效果。既維護了協議的嚴肅性和法律的嚴肅性,也使當事人的合法利益得到了保障。
    結論:有必要對現行民事訴訟法相關條款進行修改,明確履行協議的法律責任并賦予履行協議與和解協議同等的法律效力,使違反履行協議的行為得到公正公平的法律救濟,以保護民事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促進民事訴訟法的日臻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參考書:
    1、劉家興主編:《民事法學》,法律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2、姜明安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夏呤蘭:《離婚救濟制度之實證研究》,載《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 2003年第6期
    4、《法學辭典》增訂本,上海辭書出版社1984年12月第2版


    ==========================================

    免責聲明:
    聲明:本論文由《法律圖書館》網站收藏,
    僅供學術研究參考使用,
    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

    論文分類

    A 法學理論

    C 國家法、憲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經濟法

    N 訴訟法

    S 司法制度

    T 國際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黄大片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麻豆综合在线 |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 污污网站免费入口链接 | 亚洲精品一区激情区偷拍 | 黄色国产在线 |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毛片免费网站 | 欧美成人a大片 | 国产三级观看久久 | 欧美三级成版人版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一线久久 | 欧美啪视频 | 久久色吧| 日本人一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 | 日本欧美成 | 国产一级特黄a大片免费 | 国产黄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 日本片网站 | 高清色黄毛片一级毛片 | 日韩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第三区 | 一级α一级α片免费观看网站 | 国产九色在线播放 | 四色婷婷婷婷色婷婷开心网 | 中国xxxx18免费 | 欧美大片国产在线永久播放 |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 日韩不卡毛片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 国产麻豆高清视频在线第一页 | 91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 国产午夜精品片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2020 |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 | 一级黄色生活片 | 色两性网欧美 | 亚洲欧美精品国产一区色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