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鳳林 ]——(2023-3-20) / 已閱2624次
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是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建立和諧穩定的新型勞動關系,維護廣大職工權益,實現勞資雙贏的需要,是全體勞動者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現實體現。
工資集體協商是指用人單位與職工以集體協商的方式,根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職業培訓、保險福利等事項,簽訂集體的書面協議。內容包括:工資協議的期限、工資分配制度、工資標準和工資分配形式、職工年度平均工資水平及其調整幅度、獎金、津貼、補貼等分配辦法、工資支付辦法、變更、解除工資協議的程序、工資協議的終止條件、工資協議的違約責任、雙方認為應當協商約定的其他事項。
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經營者工資收入,不屬于工資集體協商的范疇。
一,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重要意義
意義一: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黨中央始高度重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立法進程,建立由政府主導的工資集體協商工作機制,把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作為維護職工經濟利益,改善民生,促進企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履行職責,維護權益,促進穩定,構建起和諧的勞動關系,為深入推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創造了有力條件,提供了行動指南 ,維護了職工合法權益,促進了企業發展。
意義二: 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是發展和諧勞動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途徑
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是協調企業勞動關系矛盾的現實需要,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勞動關系面臨很多新課題。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必須堅持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深化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完善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架起勞動關系雙方溝通的橋梁,妥善化解勞動關系矛盾,完成法律賦予工會的職責,推動建立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意義三: 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是維護職工勞動經濟權益,實現共建共享的現實需要
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是激發企業內生動力,促進企業分配制度改革的需要;是平衡企業勞動關系雙方利益,促進企業科學發展的需要;是保障職工基本經濟權益,實現勞動關系雙方互利共贏的需要。工資集體協商使職工得到合理的勞動收入,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企業獲得經營發展的動力源泉,創造更多的利潤財富,為企業的現實利益和長遠發展提供有力的保證和支持,使職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實現體面勞動。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使勞動關系雙方的利益訴求找到平衡點,保障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勞動權益,增強職工的歸宿感和自尊心,從而與企業加強合作,共謀企業發展。
意義四: 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是工會組織履行職責體現作為的客觀要求
工會的基本職責是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勞動報酬是職工合法權益的核心內容.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為工會履行維護職能搭建了重要平臺和載體.工會通過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組織職工代表與企業方進行博弈,協調勞動關系,維護企業職工勞動權益,促進職工工資增長與企業效益增長相協調,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改善職工生活水平,為進一步增強工會組織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法律依據
跨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全國各級人大加快立法進程,形成了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
(一) 工資集體協商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這三部法律的修改、頒布和實施從立法層面確立了工會在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中的地位和職責,標志著集體合同制度的正式確立,為維護廣大職工合法權益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2017年12月1日,吉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八次會議通過了<吉林省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條例>,截至目前,全國大部分省(區,市)均以地方人大立法的形式制定頒布了集體合同的地方性法規。
(二) 工資集體協商的相關部頒規章
原勞動部頒布的<集體合同規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外商投資企業工資集體協商的幾點意見>《工資集體協商試行辦法》 , 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最低工資規定><集體合同規定>等規章,為企業工資集體協商的制度化打下了堅實基礎,增強了工資集體協商的操作性。
(三) 工資集體協商的相關政策文件
1996年全國總工會與勞動部,國家經貿委,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出<關于逐步實行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的通知><工會參加平等協商和簽訂集體合同試行辦法>等四個文件;1998年4月全國總工會出臺<工會參加工資集體協商的指導意見>;2001年11月勞動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國家經貿委,中國企業聯合會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推行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的通知>和2005年<關于進一步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通知>及2006年<關于開展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協商工作的意見>;2008年全國總工會下發<關于開展集體協商要約行動的意見>和<關于建立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的見>,2009年全國總工會發布了<關于積極開展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指導意見>,2010年5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工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下發的<關于深入推進集體合同制度實施彩虹計劃>。
三,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方法路徑
路徑一: 堅持集體協商新理念,推動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統領,深刻領會中國工會十七大報告關于"八個堅持"的基本內涵,按照全總推進“兩個普遍”的工作要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體協商理念,遵循促進企業發展與維護職工權益相統一、企業自主分配與勞資協商共決相統一原則,以構建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為目標,以建立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機制為重點,加強企業工資集體協商主體建設,擴大實行工資集體協商的企業范圍, 努力提升集體協商質量,培育行業協商品牌,提升行業集體協商水平,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促進企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路徑二: 加強集體協商工作機制建設,為開展集體協商提供指導服務
要加強集體協商工作機制建設,構建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使職工參與工資分配的權益得到保障,形成制度支撐有力、機制運轉高效、職工參與廣泛、實施效果明顯的集體協商工作局面。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建立科學合理、公平有序的企業職工工資決定機制、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促進分配公平和社會穩定。堅持“程序健全、運行規范、協商充分、過程民主”的原則,加強工資集體協商流程建設,制定《工資集體協商流程圖》,引導和督促企業嚴格履行法定工作程序,做到程序運行有流程可遵照、有標準可衡量、有記錄可稽核。加強個性化協商工作。實行特殊工時制的企業,重點協商職工加班加點工資計發基數和工時安排計劃;實行計件工資的企業,重點協商勞動定額和計件單價,鞏固集體協商建制率,擴大實行工資集體協商的企業范圍,不斷提升集體協商質量,做到協商內容針對性強、程序規范、溝通充分、履約到位,高質量完成工資集體協商目標任務。
路徑三: 用好工會組織的法定職權, 全面提升集體協商質量
要堅持“依靠職工開展協商、協商成果普惠職工”原則,突出職工主體地位,擴大職工的關注、受益、監督、評價、建議參與度,用好用足法律法規賦予開展集體協商的權利,細化落實法條規定的措施辦法,依法開展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形成制度支撐有力、機制運轉高效、職工參與廣泛、實施效果明顯的集體協商工作局面. 加強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建設, 把企業建立集體協商機制與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評選勞模等工作有機結合,依靠黨政,依托勞動關系三方機構,通過召開現場會、經驗交流會等形式提升工資集體協商工作質效.深入開展集體協商要約行動,做到集中要約與動態要約相結合,單個企業要約與區域、行業要約相銜接, 指導勞動關系雙方協商簽訂《工資專項集體合同》,督促合同履行,保障職工合法權益,達到職工增資,企業增效目的。
路徑四:加強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建設,提高集體協商指導員的能力和水平
要認真落實《關于加強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建設的意見》,建立集體協商指導員制度,加大對集體協商指導員、職工方協商代表培訓力度,提高履職能力和協商談判水平. 解決集體協商中“不敢談、不愿談、不會談”等問題.發揮集體協商指導員熟悉法律法規和政策優勢,提供政策咨詢和信息服務,指導幫助起草集體合同文本,為基層工會開展集體協商提供智力支撐和業務指導。制定集體協商指導員崗位素能標準,完善《集體協商工作質效評價規范》標準,加強對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的指導、督查和考核,打造一支業務精、能力強、水平高、素質硬的專職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
作者: 吉林省蛟河市總工會 徐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