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晟 ]——(2006-1-13) / 已閱35479次
淺談當前企業離退休管理服務工作的難點及對策
作者 于晟
[摘要]
目前,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32億,并以每年3.2%的速度急劇增長,這些老年人口相當一部分是退休職工,本文結合本單位實際,試圖探討加強離退休管理服務工作的有效途徑,為退休職工走向社區化管理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議。希望切實改變退休職工想看病但不敢看的狀況,對離退休職工醫療保健提出一些本人的建議。
離退休職工的管理服務工作是一項紛繁復雜的群眾工作。它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離退休管理服務工作質量的優劣,關系著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能否認真貫徹落實,離退休職工晚年幸福、家庭和睦和社會穩定。做好離退休管理服務工作不僅是廣大離退休職工的迫切要求。也是各級離退休管理組織和離退休管理干部責無旁貸的神圣職責。
在建設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時期,在目前退休職工養老金已社會化發放,離退休職工管理工作將逐步邁向社區化管理的過渡時期,如何進一步做好離退休管理服務工作,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此我們先介紹水電八局離退休職工管理模式。水電八局是五十年代初期就成立的老水電企業,以后又經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與湖南省水電建設公司一部分單位合并,水電八局作為水電建設單位,單位流動性大,人員分散,所以對離退休人員實行分片區管理,這些片區分為湖南武漢,湖南長沙市,湖南長沙南托,湖南資興東江,貴州貴陽市五個片區,每個片區又分為若干小的片區。比如說長沙片區,它分為長嶺片區、百善臺片區,長嶺片區又分為長嶺機關、獅子山、雅塘村、長沙市內、長沙縣、寧鄉縣、望城縣、瀏陽縣共八個部分,這些部分共居住著1千多名離退休職工(包括撫恤救濟人員)。
一、離退休管理服務工作面臨的難點
1、社會保障和配套服務設施難以滿足需要。企業沒有資金再建活動場所。如長嶺機關,百善臺片區分別有200多名離退休職工,沒有一處有專門供老年人活動的門球場。這因為長嶺、百善臺都屬長沙市內,現在長沙市作為湖南的省會,地價可以說是“寸土寸金”,作為企業單位一沒有空閑土地,二沒有建設門球場資金。
2、離退休職工居住分散,給離退休管理服務工作帶來非常大的難度。水電八局的老職工絕大部分是從四面八方調入的。目前這些職工相繼離休和退休,有的住在邊遠貧困山區,有的返回了農村或與子女住在其它城市,分布在北京、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廣東、貴州、四川、廣西、福建、等十幾個省市的人,水電八局就達1500人之多。退休職工居住分散,給退休職工管理服務帶來一定的難度,如長沙片區長嶺辦住得最遠的退休職工要從長沙坐四個小時的汽車,還要走兩個小時的山路才到家;長嶺辦住在鄉下的退休職工共有一百三十多人。這些居住在鄉下和邊遠地區的退休職工,他們的衣、食、住 、行都有待改善,買米買菜,就醫都不方便,有的就近看了病,醫藥費一時難以報銷,有的居住條件簡陋,有的子女就業仍未解決,有的子女下崗了也到家里靠老人的養老金生活。就近我們去過寧鄉縣,一般我們看到房屋林立中最差的房子就是我們退休職工居住的,有許多人丈夫是我們的退休職工,妻子是農民,老兩口就靠總共500多元丈夫的養老金生活,碰到子女下崗了,還要回家吃老兩口的。
3、 隨著水電建設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水電八局作為企業,經濟效益不容樂觀,但退休職工的隊伍卻日趨擴大,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的內退職工,作為現有正式職工一萬二千多名的水電八局,卻有離退休職工八千多人,占職工總數的近70%,而且退休職工比例還具有上升趨勢,離退休工作的任務越來越重。離退休職工對在職職工實際上己成為一種巨大的壓力的負擔。
4、離退休職工普遍存在“失落感”和“自卑感”。社會交往少了,集體活動一般不愿參加,成天貓在家里,產生了空虛感,孤獨感,甚至有些由此而誘發多種老年疾病。
5、 目前城鎮公有制企業的職工絕大部分都參加了養老保險計劃,但國家機關公務員和大部分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都沒有參加養老保險,近幾年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工資水平的提高頻率和幅度均高于企業退休人員,二者的差距越拉越大。據調查,一些城市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金水平比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高出70-80%,這種雙重體制的磨擦既限制了勞動力的流動,也每每引起企業退休人員的不滿,造成了不必要的攀比和騷動。
6、 水電八局由行業統籌劃歸社會統籌后企業的離休干部與行政事業單位離休干部不一視同仁,企業的離休干部不能完全享受國家給離休干部的優厚待遇。水電八局是企業單位,離休干部擔憂企業,不好養老和醫藥費無著落,使本企業的離休干部更覺得比行政事業單位離休干部“低人一等”。
7、 離退休老職工普遍擔心子女下崗,有的離退休干部反映身邊無子女,無人照料,企業沒有辦法解決。
8、 對于醫藥費報銷問題,作為企業的離休干部,他(她)們是非參保人員,不管住院還是門診,醫藥費中藥品按湖南省基本藥品目錄,分甲、乙兩類藥(乙類藥需比例自負一部分),藥費可以無限額報銷。退休職工作為參保人員,醫藥費報銷具體操作是:參保人員發生的看門診醫療費用先由個人賬戶支付,個人賬戶用完后,看門診將無法報銷;住院先付起付線標準費用(起付線標準費用付過后一年內有效,下同),個人賬戶如果有資金,可以沖抵起付線標準費用;然后進入統籌,按比例報銷,但設定住院費報銷上限,超過上限,將無法報銷。對十幾個嚴重慢性病種,設立十幾類“特殊病種”形式,按住院報銷,報銷方式與住院相同。這種操作方式使退休人員害怕生病,因為門診只是個人賬戶的費用,如現在每年就僅四百多元,看兩次感冒,或者打兩次吊針(一個療程需吊針三至五天),一次感冒還沒有痊愈,個人賬戶的資金就用完了,以后看門診就得自己掏錢,對于平均收入500---600元的退休職工,生幾次病就沒有生活費了,對于得了慢性病,又不是很嚴重的退休職工實在也難以承擔醫藥費。對于是大病必須住院的退休職工,付完赴會起付線后,按分段累計報銷,達到最高限額(如五萬元),自己也要自付藥費(加上起付線)5000多元,還不管其他的費用,作為一個退休職工根本無力負擔。
二、加強離退休管理服務工作的措施,
1、更新觀念,重新認識離退休管理服務工作的重要性,有人認為,離退休管理服務工作只要每年組織離退休職工開展幾次活動,退休職工有困難盡力幫助解決,上級主管部門布置的任務努力完成就行了,如今看來,僅做這些是不夠的,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老年人的需求觀念也有了相應改變,離退休管理服務工作要根據老年人新的需求針對性地做好工作,并結合實際有所創新。首先,要從政治上,思想上關心老年人,為他們實現人生價值鋪平道路,其次,要為他們提供機會,為發展社會公益事業繼續奉獻余熱。再次,要努力創造條件,盡可能為他們擴建一些文體活動設施,使他們能經常參加群體活動,精神充實,生活愉快,身心健康,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正如某位中央領導所說的:“老齡工作要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工作方針。”他強調:“首先是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作風,深入實際,加大投入,為老年人辦好事,辦實事,同時要注意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和推動老齡事業的發展。只有這樣,老齡工作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才能贏得人民群眾對我們的信任和支持。”
2、強化管理,充分發揮離退休職工的人力資源,一是要發揮退休職工的勞動力資源。退休職工中一部分是因企業不景氣而過早地退休的,這些人仍然年富力強,退休前是生產骨干或技術能手,仍是很強壯的勞動力。二是要發揮退休職工的智力資源,在文教衛生技術部門,一些有高級職稱的老同志,如能繼續發揮他們的智力優勢,對國家、對企業、對其本人都是有利的。各級離退休管理組織,各種老年協會應把他們組織起來發揮余熱。技術行業可以聘請他們當顧問,為企業出謀劃策創造財富,人員緊缺,技術力量薄弱的部門,還可以返聘他們為臨時合同工,讓他們繼續為企業做貢獻。
3、采取措施,努力提高離退休管理干部的自身素質,一是要加強離退休管理干部思想政治建設,使離退休干部不斷提高對離退休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牢固樹立起做好離退休管理工作的自信心和責任感,清除離退休管理工作“沒出息。”“低人一等”“沒地位”的錯誤認識,使他們熱愛本職工作,組織他們深入家屬區“現場辦公”,訪貧問苦,調查研究,與離退休職工交朋友,掌握他們的思想方向,有針對性地做好服務工作。二是要完善離退休干部的培訓制度,定期組織離退休管理人員分期分批輪訓,把干部培訓作為提高干部素質的根本途徑抓緊抓好,三是要選配有一定工作經驗和能力、資力較深的同志擔任離退休管理工作。四是各級組織要關心離退休管理干部的切身利益,升遷、獎勵、獎金分配及其它各項福利待遇上,應與其它干部一視同仁,充分調動離退休管理干部的積極性。
4、離退休職工作為老年人,精神的愉悅與經濟保障占同等重要的位置,老年人只有老有所養,才有老有所樂,只有老有所樂,才能為社會做出不遺余力的貢獻。為此,我們在落實老有所養的同時,開展一系列活動,以增強離退休同志的體魄和心理上的健康,一是組織離退休老同志參觀旅游,每年一次組織部分離退休老同志代表參觀考察本地區有代表的工廠、學校和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組織到就近的革命圣地和旅游風景點。如遵義、南岳、張家界、長沙市內烈士公園、常德桃花源等地旅游觀光。二是組織老人進行琴棋書畫比賽;開展老年文藝活動。組織老同志書畫比賽,舉行獲獎作品展覽;成立老年體協,根據老同志的愛好,成立舞蹈、腰鼓、氣功、釣魚、象棋、乒乓球等隊伍,制定全年活動規劃,做到月月有活動、月月有比賽,定期舉行老年人運動會。并舉辦多期門球、象棋、乒乓球的培訓班。積極組織參加省、市、社區組織的這些活動。這些有益活動陶冶了離退休職工的情操,激發他們老有所為的熱情,許多老同志將根據自身的特點,發揮較好的作用,另外,每個離退休辦,選擇離退休職工中威望高、見識廣的老同志作顧問,并根據離退休職工的數量,分片區分別成立離退休黨支部協助做好離退休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5、對于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少于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的情況,應考慮設計實施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把機關、企業、事業單位都納入社會化的同一計劃(即使各自實行不同的計劃,也應在基本制度結構上相同)實行三同一不同,即按同一比例繳費,按同一標準計發社會統籌的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根據經濟發展和物價狀況同步提高養老金水平,在此基礎針對各自的特點,實行不同的附加性養老金。
6、醫療體制改革后,應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建立適合老年人特點的醫療保健制度。一是應每年定期對離退休職工進行一次身體素質狀況檢查,設立老年健康狀況檔案,對疑難病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減少老年人的痛苦,二是可以在職工醫院和各大醫院建立起老年疾病專科門診,設置專門老年家庭病床,為離退休提供優質服務。
7、在基本醫療保險方面應將現行基本醫療保險與大病高額醫療保險基金合二為一稱為新的基本醫療保險:1)基本醫療沒有費用限制,只有目錄限制。2)參保人員發生在基本醫療費用在目錄范圍內費用為住院、門診分別累進按不同比例由個人和統籌基金支付。3)門診個人支付比例大于住院。4)統籌資金從0支付開始隨著費用分段累進增加,支付比例逐漸增加到95%止。個人支付從100%支付開始,支付比例逐漸減少到5%止。5)個人支付部分由個人決定使用個人賬戶基金還是自付現金。6)個人賬戶基金可用于支付基本醫療個人支付費用,特殊醫療費用 (包括目錄外檢查、治療、藥品、不包括保健用品、保健項目)也可用于購買其它社會及商業醫療保險。
8、老年醫療保健工作水平的高低,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和社會制度優越性的體現。因此,務必把老年醫療保健工作真正落到實處。開拓進取,促進離休管理工作全面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退休職工將逐步走向社區化管理,但不管哪種管理,對離退休管理工作要求將越來越高,因此,要進一步擴大離退休管理服務范圍和提高服務質量,以后社區要重視退休職工活動場所建設,加大資金投入,興辦一些中小型敬老院,老年公寓,創辦老年大學,為退休職工和孤寡老人提供生活、學習、娛樂場所,正如上海華東醫院院長王傳馥先生提出的:“1)、老人應該有自己的活動室,在那里可以看書、讀報、下棋、打撲克,交流思想,運動健身。2)、老人應該在一所診療質量較好的醫院就診,醫院要提供優先掛號,優先就診,優先配藥,優先住院的四優服務。3)、老人應該有康復診所。可以消除其在疾病痊愈后遺留的功能障礙,為此,社區要建康復站。4)、老人應該有臨終醫院,當患有絕癥或慢性病發展至終末期時,可在那里安逸地度過人生的最后一站。5)、老人應該有托老所,當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時,可送托老所,如白天送去晚上接回,稱之為日托所;全天不接回,周末接回,稱之全托所。6)、老人應該有養老院,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時,可以到養老院養老,國家出錢。以上措施要靠多渠道、多形式落實,可以政府辦。社區辦、集體辦私人辦。只有交接好每一輪‘接力棒’,我們的老人就能安度晚年。”
總之,離退休管理工作做好了,既能更好地安撫離退休職工,又能間接地做好在職職工的思想穩定工作,使他們安心工作,還能促進家庭和社會的安定團結,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建設成果。
2006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