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愛平 ]——(2001-6-12) / 已閱29963次
遏制企業改制重組中逃債現象的對策分析
企業改制重組是我國當前企業改革中的一項重大課題,今后還要進一步向縱深處發展,改制重組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都是正常的,我們不能因噎廢食,相反我們要在改革中學習,在學習中發展。遏制企業改制重組中的逃債行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立法工作,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改革開放以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律體系框架已基本建立,但是,由于立法速度的過快和數量的猛增,部門法與部門法之間的不協調也逐漸增多,這種不協調既損害了法律的嚴肅性,也損害了法律的整體效力。企業改制重組中所出現的逃債現象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因此我們在制定法律時,必須將法律作為一個系統來研究,既要考慮到小系統的效力,又要考慮整個系統的協調,才能使法律發揮出它的最大效力。
(二)各級行政執法部門要嚴格執法,認真對待債務的落實,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對債務的落實,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企業兼并、聯合的,由兼并、聯合后的企業承擔被兼并、聯合前企業的債務;(2)企業分立的,堅持債隨物走的原則,按照資產的合理分流分配債務,并訂立明確的債務轉移協議;(3)企業出售的,購買企業凈資產的,應由購買者承擔企業的債權債務;購買企業總資產的,應由出賣方用產權轉讓的收入償還債務;(4)資不抵債企業出讓時,采取抵債反租形式的,原企業的債務已用其資產抵償給債權人,故債務已沖銷;(5)財產已進行貸款抵押的企業被轉讓或拍賣時,應當通知抵押權人,必要時由改制重組企業與銀行重新辦理貸款合同和抵押、保證手續,不得未經抵押權人同意,擅自拍賣、轉讓。
(三)強化企業的商業道德意識。要從根本上認識到對商業道德的破壞,就是對市場的破壞,而最終受損的還是企業本身。市場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任何一個環節的斷裂都可能最終影響到整個市場的運作,對于個體來講,逃避了債務對自己確實是有利的,但是,如果每一個個體都喪失信譽,任意逃避債務,那么,交易便無法進行,每一市場主體也都將無法存在。
轉載自《新黃浦》第39期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