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遼海 ]——(2006-5-24) / 已閱10432次
聽證不能在政府采購執法中缺位
2006年05月24日 http://finance.sina.com.cn
北京市遼海律師事務所主任:谷遼! ∥恼聛碓:經濟參考報
政府采購行政執法聽證程序,是指政府采購行政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我國政府采購法和行政處罰法等法律的有關規定,對行政相對人做出較大數額的罰款、禁止交易、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指派專人聽取案件調查人員和當事人對案件事實、處罰理由以及適用的法律依據所作的陳述、質證和辯駁的程序。筆者認為,政府采購行政處罰中的聽證程序,是政府采購行政主管部門做出上述行政處罰決定的一個必經程序。
然而,《政府采購法》實施三年多來,幾乎所有的政府采購案件都沒有納入《行政處罰法》所規定的聽證程序。其原因可能有兩方面,其一是,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部門剛剛接觸到政府采購行政案件,尚未完全熟悉我國政府采購法的內容和行政執法程序;其二是,《政府采購法》立法時還沒有注意到此類案件的聽證意義,國家財政部頒布實施的有關政府采購的行政規章均沒有將聽證程序納入各級財政機關政府采購行政執法中。
我國《行政處罰法》頒布后,財政部曾在1998年5月15日頒發了《財政部門行政處罰聽證程序實施辦法》。隨著實踐的發展和法制的完善,2005年1月10日,財政部又公布了修改后的《財政機關行政處罰聽證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遺憾的是,《實施辦法》沒有將數種類行政處罰合并執行時列入聽證程序,也沒有將禁止、限制供應商交易活動納入聽證范圍。
《行政處罰法》所規定的聽證程序主要是就行政主體對相對人實施行為處罰時所必須進行的。政府采購中的行為處罰,是限制和剝奪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資格的處罰措施。筆者認為,在實施這種處罰時必須賦予相對人的聽證權。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行政機關做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
實踐中的政府采購違法案件,一旦供應商的違法事實成立,必須同時被處以三種處罰,這是非常嚴重的行政處罰。例如《政府采購法》第七十七條規定,供應商如果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成交的,所遭遇的行政處罰將是:本次采購合同金額千分之五的罰款,列入不良記錄名單,在一年至三年內禁止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在這三種行政處罰種類中,罰款是屬于財產罰,列入不良記錄名單是屬于聲譽罰,禁止交易是屬于行為罰。后二種處罰都是非常嚴重的處罰,直接影響到供應商的生存和發展。倘若不賦予相對人在行政執法過程中的救濟權,則有悖于我國行政處罰法的立法精神。
總之,《行政處罰法》所設定的聽證程序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作為政府采購行政執法主體的財政管理部門對供應商或采購主體所實施的行政處罰,在政府采購的法律實踐中,幾乎都沒有經過聽證程序。
依照《政府采購法》法律責任這一章節的內容,政府采購當事人在許多情形下所遭遇的是數項行政處罰種類共同并處。在此情形下,應該賦予政府采購行政管理相對人的聽證權。實施聽證制度有利于控制行政主體濫用行政權力和及時避免發生違法行政行為,是行政執法程序中的核心制度。就我國各級政府采購活動的監管機關來說,應該關注一下行政處罰法的聽證制度。聽證制度的設立,對政府采購行政主管部門來說,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實,促使執法人員“兼聽則明”;有利于正確適用法律,減少和防止錯誤的行政處罰,從而減少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有利于改善與當事人之間的關系,促進依法行政和自覺守法。所以實施聽證制度對于政府采購行政執法工作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