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喜亮 ]——(2011-6-29) / 已閱5414次
辯證認識工會的作用 保護工會干部的權益
——從工會主席遭解職談起
張喜亮
據報道,中科院三環公司與日本相模株式會社合資的北京三環相模新技術有限公司解職工會主席唐小東職務一案引起了社會的關注,成了一個熱點問題。由此激起了人們對我們這個國家和社會的一些重大問題是的思考,如工人階級地位及其權力的問題,中國工會面臨的挑戰問題,立法及司法制度改革完善的問題等等。筆者從建立和諧社會的角度對此也有一些思考。
記得前些年接待了一個日本勞資關系學術團,他們闡述過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觀點,即一切社會問題無不可以歸結為勞資關系。社會經濟問題中最基礎的就是勞工問題,勞動創造著一切社會財富,沒有高效的勞動便沒有繁榮的經濟;勞資關系問題的矛盾激化,便從經濟問題演變成為社會政治問題,綜觀世界各國,執政黨大多都必須與工會其實質是勞工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否則其執政的地位就難保;比如社會暴力等其它的社會問題也都與勞工問題相關,多失業過大或就業不足以維持生計的時候,必然產生社會的各種惡勢力或出現丑惡現象或是邪說蠱惑人心,造成社會的不安定。想來,這種觀點也不無道理,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理論就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可見,勞資關系在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是具有怎樣的意義。
我們黨的十六大及十六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都提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建立這樣一個和諧的社會,其最基礎性的工作,就應當是建立和諧的勞資關系。25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正是有了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勞資關系作保障,城市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了企業制度的改革,企業改革是改革的中心環節。如果沒有工人階級顧全大局的犧牲精神,可以肯定,我們的改革將一事無成。伴隨改革的深入,黨和政府一再強調穩定是第一位的,穩定是壓倒一切的,不穩定對誰都沒有好處,沒有穩定就沒有一切。這個穩定其最主要的還是工人階級的穩定,沒有工人階級的穩定便不可想象將如何實現。近幾年來,出現了一些不穩定的現象,問題的核心還是勞資關系問題,企業改制身份置換、下崗失業買斷工齡、變賣國企減員職工等等,失業問題日益嚴重,勞資關系越發緊張,突發事件屢有發生。當然,有些地方的這種做法是非國家政策所鼓勵的,但是無論是怎樣的原因,客觀上確實導致了社會不穩定的現象。在市場經濟體制,利益成為凝聚社會的最主要的粘合劑,職工和企業的關系即所謂的勞資關系也不能不成為利益對立統一的關系;這與計劃經濟時代工人階級和工人利益的精神是不完全一樣的了,尤其是非國有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境外資本大舉進入以后,勞資的矛盾也就越發涇渭分明了。資本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勞工追求作業環節和生活條件的改善,——就是勞資雙方最原始的矛盾。資本以其對勞工的最小的支出而獲得最大的利潤,剝削與反剝削的對立,是產生工會的最原始的動力。
當然,原始的工會正是在領導工人同資本的斗爭中發展壯大起來的,其實就本質來說就是在斗爭中求得統一,保持一種平衡的態勢。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斗爭越來越不得人心,安定是人心所向。工會在勞資關系中的調和作用也越來越顯現出其巨大的潛力。古今中外工會對勞資關系調和中的作用都是經歷了一個從斗爭到統一,正到保持統一的持續發展過程,反映了這樣的一個規律。在民主革命時期共產黨組織和成立了工會,通過工會這種合法的組織形式領導了中國的工人運動,實際上就是勞方以一個階級的身份與資方這樣一個資產階級的勞資斗爭。斗爭的結果是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樣一個新的國家政權,工人階級成為了這個政權的領導階級。這是這樣一個階級不畏犧牲精神成為了新中國新社會的棟梁,這個階級的組織——工會成為了新生共和國政權的支柱,動員了作為一個階級的工人實現了國家國民經濟的恢復,為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強大的經濟基礎。工人和國家的關系、國家和企業的關系、企業和工人的關系,這所有這些關系都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問題。市場經濟的價值取向,也是勞動關系逐漸轉化為勞資關系,成為利益關系。工會在從階級的高度逐漸開始關注利益,正是有工會這樣的組織對工人利益的關注,不斷地在維護職工權利和利益的價值取向中,維護了勞資關系的穩定或相對穩定,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能夠按照預期的目標進行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五零年工會法到九二年工會法直至新世紀工會法,把工會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利益這樣的職能強化為“基本職責”,工會在諧調勞資關系方面的作用就越來越顯得突出了,且對穩定社會的積極作用越來越大。從勞動關系到勞資關系的變化也就是從利益的一致到利益的分化的過程。或許我們在國有企業尚不稱之為“勞資”關系,但是在大量非公經濟組織中,在外資及中外合資企業中,原來被稱之為勞動關系的則無疑是標準的勞資關系。
從工會的存在的意義來看,代表和維護工人的合法權益,是其最基本的職責。《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六條規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這些年來,尤其是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進程中,工會正是通過在突出維護職能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才保持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改革環境,如果沒有工會的這樣的作用,國有企業改革是不可能實現的。由此看來,工會雖然一直是高舉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大旗,口不離維權,但是,就其實質來說或者客觀上的效果是保持了勞資關系的穩定,在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在提高勞動生產率方面發揮著特殊的作用。在國有企業的改革過程中是這樣,在外資、合資或私營企業中,也是這樣。以唐小東所在的北京三環相模新技術有限公司而言,職工工資不但沒有隨著企業效益的提高而增加投入,反而在福利和保護待遇方面降低標準,即便是如此卻沒有發生罷工怠工事件,原因何在?工人依法取得了當地工會的支持自發地成立了工會,正是他們選舉了唐小東這樣的工會主席,才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正常運行。工會主席在做好職工思想工作穩定了其情緒的基礎上,代表職工利益與公司管理層進行協商的組織,才實現了勞動的安定。在這樣的所謂維權的過程中,客觀上是促進了企業的健康發展。工會干部的工作主觀上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客觀上也促進了企業的發展;然而,這樣的作用往往被有關方面視而不見,卻被當作阻礙絆腳石,屢遭受厄運。
工會主席唐小東被解職一案,激起了各界的憤慨,海淀區工會、北京市工會表示支持唐小東主席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工會由勞資矛盾而生、為勞資和諧而努力,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了企業健康發展,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和諧的小康社會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我們社會的各級當政官員、企業經理都能夠懂得這樣一個事實的話,他們就應當以其實際行動尊重和保護工會干部。如果說和諧的勞資關系是建設健康社會的基礎,那么,工會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則是問題關鍵;充分發揮工會調適勞資關系的作用,核心就是保護工會干部的合法權益。全社會都應當依法為工會干部的工作營造更寬松、更便利的環境。
張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