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立軍 ]——(2006-11-13) / 已閱45686次
*王立軍,山東郯城人,(1980—),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督查處干部,法學碩士;**趙靜,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刑法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①] 轉(zhuǎn)引自[日]中山研一:《刑法的基本思想》,姜偉、畢英達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8頁。
[②] 李海東:《日本刑事法學者》,中國法律出版社,日本國成文堂聯(lián)合出版社1995年版,第164頁。
[③]李海東:《日本刑事法學者(上)》,中國法律出版社,日本國成文堂聯(lián)合出版社1995年版,第314頁。
[④]李海東:《日本刑事法學者(下)》,中國法律出版社,日本國成文堂聯(lián)合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頁。
[⑤]李海東:《日本刑事法學者(下)》,中國法律出版社,日本國成文堂聯(lián)合出版社1995年版,第224頁。
[⑥]參見李海東:《日本刑事法學者(上)》,中國法律出版社,日本國成文堂聯(lián)合出版社1995年版,第101頁。
[⑦]李海東:《日本刑事法學者(下)》,中國法律出版社,日本國成文堂1995年版,第340-341頁。
[⑧][日]大谷實:《刑法總論》,黎宏譯,法律出版社2003版,第377頁。
[⑨] 韓忠謨:《刑法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82頁。
[⑩] 馬克昌:,比較刑法原理》,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844頁。
[11] 甘雨沛、何鵬:《外國刑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494頁。
[12] 貝卡里亞:《論犯罪與刑罰》,黃風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49頁 。
[13] 馬克昌:《刑罰通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62頁。
[14] 陳興良:《刑法哲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302頁。
[15]陳興良:《刑法哲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320頁。
[16] 關于死刑特有的威懾力或遏制力,請參見賈宇《罪與刑的思辯》,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34—239頁。
[17] 高銘暄、趙秉志:《刑法論叢》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23頁。
[18] [英]邊沁:《立法理論》,李貴方等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406頁。
[19] [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學原理》,商務印書館1991年版,第166頁。
[20] [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第104頁。
[21]高銘暄、趙秉志:《刑法論叢》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12—418頁。
[22][英]齊林:《犯罪學與刑罰學》,查良鑒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366—372頁。
總共3頁 [1] 2 [3]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