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津泉 ]——(2006-11-30) / 已閱18997次
當代社會主義國家的達摩克斯之劍
——從蘇聯模式的破產看社會主義國家清除封建主義殘余
蔣津泉
克里姆林宮上空紅旗的落下,標志著存在了數十年的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解體。蘇聯作為一個有著成熟運作模式的社會主義國家,其分崩離析的原因必定是多方面的。蘇聯模式自身長期以來積累的諸多弊病以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問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的遏制與和平演變策略、主要領導人戈爾巴喬夫錯誤的改革路線被認為是蘇聯解體的三大主要原因。其中,蘇聯模式本身弊病是內因,和平演變是外因。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事物的發展首先是事物本身的運動和變化,是事物內部矛盾雙方相互作用的表現和結果,而事物的矛盾運動又總是和事物外部的影響分不開的,這種影響是通過加強或削弱矛盾雙方的某一方面而表現出來的。因此外部影響又是通過其內部矛盾起作用。所以,蘇聯模式本身積弊太深是其解體的首要原因。
蘇聯模式的弊端總括起來說,又分為三個方面[①]。其中本文著重論述的是封建主義思想殘余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腐蝕。
一、當代社會主義國家本身的不徹底性為封建主義思想的滲透提供了機會
1、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主義革命的經典論述
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后就對社會主義的世界進程改變了看法。他們認為科技、產業和生產力革命已先在西歐北美實現,所以社會主義將首先在西歐北美較發達的眾多國家幾乎同時實現,然后再帶動、幫助東歐和亞、非、拉不發達國家逐步進入社會主義。這就是他們所設想的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模式,簡而言之就是從資本主義社會通過徹底的革命發展到社會主義。
1846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共產主義只有作為占統治地位的各民族‘立即’同時發生的行動才可能是經驗的,而這是以生產力的普遍發展和與此有關的世界交往的普遍發展為前提的。”[②]1847年,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中,在回答第十九個問題即“這種革命能不能單獨在某個國家內發生”的問題時說:“不能。……共產主義革命將不僅是一個國家的革命,而將在一切文明國家里,即至少在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同時發生。”[③]
可以說,馬克思和恩格斯是主張在資本主義世界的核心地帶對世界資本主義進行決定性打擊,這樣來擴展世界社會主義的勝利的。同時,這種勝利應當是一種“同時發生”的勝利,同時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取得。
2、列寧對于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主義革命理論的發展
列寧創造性地提出帝國主義時代無產階級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國或幾國勝利的理論。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時代后,列寧在研究帝國主義理論時,突破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無產階級革命至少將在幾個發達國家同時取得勝利的思想,論證了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這一帝國主義的絕對規律,得出了社會主義革命能夠首先在一國或數國取得勝利的論斷。1915年8月,列寧在著名的《論歐洲聯邦口號》一文中第一次提出社會主義在一國單獨取得勝利的問題:“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絕對規律。由此就應得出結論: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或者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這個國家內獲得勝利的無產階級既然剝奪了資本家并在本國組織了社會主義生產,就會起來反對其余的資本主義的世界,把其他國家的被壓迫階級吸引到自己方面來,在這些國家中掀起反對資本家的起義,必要時甚至用武力去反對剝削階級及其國家”。[④]列寧還認為,由于國家支配著一切大生產資料,無產階級掌握著國家權力,無產階級和千百萬小農結成聯盟,無產階級對農民的領導已有保證等條件,社會主義能夠在一國建成。
3、當代社會主義國家受到封建主義腐蝕的可能性更大
總共3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