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軍 ]——(2006-12-13) / 已閱19009次
中國高收入者為什么不積極繳納個人所得稅?
劉軍
近日,國稅總局下發了《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下稱《辦法》),要求納稅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在納稅年度終了后3個月內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結合《辦法》與稅收征管法的規定,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或者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納稅人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或者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辦法》表明國稅總局開始強化對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特別對高收入者的征收管理。之所以要強化管理,原因是個人納稅意識不強,想方設法避稅甚至逃稅的意識反而很強。本文便試圖對國人納稅意識淡薄原因進行分析,并對《辦法》適用的前景做一簡要評述。
個稅納稅意識淡薄的原因如下:
1、稅款使用制度欠缺,稅款使用不夠透明,甚至存在濫用、浪費稅款行為,嚴重影響到納稅的積極性。
政府在稅款使用方面還不透明,納稅人普遍對稅款使用缺乏了解與監督;納稅人對于稅款使用沒有發言權,無力制止包括政績工程、決策失誤、大吃大喝等浪費納稅人稅款的行為。這很容易讓納稅人形成一種觀念:政府不僅不適當使用、反而浪費稅款,多繳稅款實際上就被多浪費掉,與其這樣,不如盡可能不繳。
2、政府對納稅人或者說對社會提供的服務不到位,納稅人很難感覺到多納稅與社會發展的良性關系。換句話說,政府還是官本位思想。這是中國官僚體制長期現成的問題,筆者就不多論述了。
3、稅務人員服務態度與方式令納稅人不太滿意,繳稅過程往往令人不悅。
從本質上分析,納稅是將自己口袋里的錢交給國家,稅務人員代表國家收取稅款,稅務人員對納稅人不懂的問題應耐心回答,在合法的前提下盡量給納稅人以方便。遺憾的是,納稅過程中,因為一些具體問題詢問稅務工作人員時,遭遇的往往是冷面孔。因為工作人員沒有說清楚或者文件沒有寫明白,企業納稅人的工作人員為了辦理一件涉稅事項經常多次往返稅務機關。涉及企業的稅收征管制度比較健全,企業一旦不依法納稅,很容易被稅務機關處罰。所以,盡管辦理涉稅事項往往令人不悅,但為避免承擔法律責任,企業大多都能照章納稅。個人所得稅征管制度本身不健全,不如人意的納稅服務進一步打擊了納稅人的納稅主動性。
4、稅率過高,工資、薪金所得,每月費用扣除標準為1600元,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言,還是過低。此外,全國采取同一費用扣除標準也不甚公平。這些都影響到納稅人的納稅熱情,甚至產生抵制納稅的情緒。
稅率過高筆者不加分析,看看稅率表就清楚了。工資、薪金所得每月費用扣除雖然提高到1600,但對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而言,還是太低。我國于1980年9月頒布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開始征收個人所得稅,同時確定了個稅800元的起征點(即扣除的費用)。如果把費用通俗的理解為一個人吃穿住行等達到中等水平所需的費用,在上海,每個月的費用簡單計算如下:吃,每日20元,每月600元;住,租房900元;行,每天10元,每月出行25天(全部公車或地鐵),計250元;穿,300元(假定一年3600元);學習,80元(買報紙什么的);買藥,20元(自費買藥,限于感冒等小病);其他社會交際費用,150元。以上共計:2300元。筆者不是經濟學者,僅憑生活常識做的簡單推算,在上海以一個中等生活水平計算,每月的費用最低也要2300元。按照常理分析,只有在維持了中等生活水平所需費用之外的收入才應該向國家交稅,否則,納稅人就心里不平衡了:賺的錢還不夠自己花的(譬如每月工資收入2000元,維持不了中等生活水平,但繳繳納400×5%=20元的個人所得稅),反而要交稅!
還有,25年前的起征點是800元,25年后的起征點才提高800元,這表明,25年間,個人的費用只增加了800元?顯然與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合。只能說明,25年后的費用與25年前的費用不是同一個概念。區別在哪里,不得而知。
更令人不理解的是,起征點為什么全國一個標準?具備基本的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國內不同區域,特別是發達的沿海城市與內地經濟發展差距甚大,生活費用差距甚大,月收入2000元在西部縣城可以生活得很好,但在上海只能過得緊巴巴的日子。兩者的納稅義務卻是一樣的!但兩地納稅人的心情可謂天壤之別:西部縣城的納稅人很有成就感:月收入可以納稅了,說明收入比較高;上海的納稅人心情不爽,襯衫(假定300元)都買不起了,還要交20元的稅。
總之,稅率過高等這些制度上的問題極大的影響了納稅人納稅的熱情,使得人民潛意識里存在抵制納稅的情緒。遺憾的是立法者與征收機關尚未注意到的一個事實。
6、部分高收入人群實際可支配收入并非人們想像中的那樣高,因為要支付很大的費用或成本,扣掉成本或費用后,可支配的收入也就屬于中等水平。為了沖減計稅收入,不得不用各種發票沖作費用,考慮到實際情況,稅務部門基本采取默許態度。一旦稅務部門重點加強個稅征管工作,這些高收入人群便成為檢查對象,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為了表明工作的嚴肅性,稅務部門便相應地對部分人進行處罰。一旦工作重點轉移了,個稅的繳納又回復到以前默許的方式。這是頗具中國特色的怪圈。這樣的怪圈必然使得高收入人群納稅意識淡薄,納稅積極性不強。
《辦法》的目的是加強對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的征管工作,使得高收入者依法納稅。但象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個稅的起征點不提高,稅率不下降,征管方式不改革,僅靠《辦法》怕難以湊效。隨著《辦法》的實施,會有一些“不幸”的高收入者受到罰款等行政處罰,但運動一過,征管工作便回復原樣,個人申報會流于形式,筆者所說的怪圈又恢復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