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俊 ]——(2008-9-1) / 已閱15569次
建立西部地區多元化和諧社會構建網絡的設想
重慶市三峽監獄——王 俊
主要內容:就西部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城鄉差距、地區差距不斷擴大、分配不公矛盾凸顯的具體情況而言,充分利用現有社會資源,建立適合西部發展的政府、企業、志愿者組織平等參與的多元化和諧社會構建網絡,具體說就是一種以政府為主線,將西部地區充足的企業和志愿者組織等公益服務資源串接起來,編織成推動西部和諧社會建設的大網,才是西部地區進行和諧社會建設的最佳模式。
主題詞:政府 企業 志愿者組織 和諧社會 網絡
當前影響西部地區和諧社會建設有諸多的因素,其中最突出的是: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加劇;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公共資源分布不均衡;城鄉差距、地區差距不斷擴大,分配不公矛盾凸顯等等。這些矛盾和問題在社會經濟轉型期縱橫交織,錯綜復雜,構成了橫亙在西部地區和諧社會建設道路上的一大障礙,如果這些矛盾不及時加以解決的話,隨時都有可能引發社會危機。在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政府包攬一切管理職能、承擔全部社會壓力的傳統做法顯然已不能適應層出不窮、紛繁復雜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日臻完善,社會保障需求的日益增多,公民和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服務的意識逐步增強,“小政府大社會”的社會管理體系必將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和發展。那么在這樣一種形勢下,就西部地區的具體情況而言,充分利用現有社會資源,建立適合西部發展的政府、企業、志愿者組織平等參與的多元化和諧社會構建模式,具體說就是一種以政府為主線,將西部地區充足的企業和志愿者組織等公益服務資源串接起來,編織成推動西部和諧社會建設的大網,才是西部地區進行和諧社會建設的最佳模式。
一、建立多元化的和諧社會構建網絡是西部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由之路
目前西部地區的基礎情況主要表現為:生態結構趨于單一、生態環境更加脆弱、生物多樣性銳減、自然災害不斷加劇。西部地區與十多個國家接壤,陸地邊境線長達12747公里,土地面積541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國土面積的56%,目前有人口約2.87億,占全國人口的22.99%。西部地區疆域遼闊,人口稀少,經濟欠發達、人口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全國尚未實現溫飽的貧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該地區,也是我國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區域,民族關系復雜。從以上的現實情況我們應當清晰地看到,就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條件而言,無論是物質基礎還是人文環境,西部地區與東、中部地區相比都有著相當大的差距。就前段時間發生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的暴亂事件來看,切實拉近民族距離,形成融洽的民族關系,構成牢固的和民族分裂勢力做斗爭的民族防線,構建民族之間的和諧氛圍也是目前西部地區和諧社會建設的重點。就民生建設方面來講,雖然我國的社會保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資金不足、效益不高等一系列問題使得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仍存在很多缺陷。那么在這樣一種狀況下,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問題光靠政府有限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更深入更細致的工作還需要我們全社會投入更多的力量去做。因此,我們應秉承“有條件的社會共同責任”原則,使全體社會成員都成為和諧社會建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特別是通過對西部地區的特別保護來達到對全社會的共同保障,從而維持社會的穩定,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就西部地區的和諧社會建設來講,眾多的志愿者組織和企業可成為除政府以外的兩大主要力量,充分發揮其對政府的有益補充作用。據了解,截止2007年底,我國有社區志愿者組織27萬余個,比2006年增加了3倍多,社區志愿者2000多萬人,比2006年增加了200多萬人,其中注冊社區志愿者567萬余人,全國累計有2.68億多人次的青年和社會公眾在扶貧開發、社區建設、環境保護、大型活動、應急救援、海外服務等領域提供了超過61億小時的志愿服務。就企業方面而言,西部本地區也有相當豐富的地方企業資源可以利用,東中部地區企業也在逐漸關注向西部地區的”反哺”問題,國家性質的西部地區“補償機制”也必將建立。這樣來看,由企業及志愿者組織所形成的和諧社會建設力量點已成星羅棋布之勢,所缺乏的就是要有一根主線將這些力量點串接起來,形成一張強有力的大網。因此,政府有責任也有必要補上這個缺位,織就一個由政府協調指導、企業、志愿者組織平等參與的和諧社會構建網絡。這樣既彌補了政府和市場的某些缺位,又對社會資源進行了有效的聚合,不僅對于西部地區的和諧社會建設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對于企業、志愿者組織以及我國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也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建立西部地區多元化和諧社會構建網絡的現實意義
(一)、“多元化構建網絡”搭建了一個建設平臺,聚合了和諧社會建設資源,有利于減少和諧社會建設成本,提高社會工作效率
在進行和諧社會的建設中,政府在資源的支配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無論是對公權利的支配,還是對人、財、物的調配上都理所當然成為建設力量的主導。可和諧社會建設畢竟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系統性、復雜性和反復性的特點。在西部地區和諧社會建設方面需要我們做的事情很多,特別是改善西部地區群眾的生存狀態和生活環境、促進民族和諧方面等需要我們做的事情還很多,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政府的力量就顯得相當有限了。政府只能從政策、資金上對和諧社會建設進行保證,起到一定的政策導向和資金支持的作用,可更具體、更微觀的工作卻并不一定是政府這只看不見的大手所能及的。和諧社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說到底,并不是發幾個文件下幾道命令就能輕松解決的事情,而是需要西部地區乃至全國人民共同努力解決的事情。因此,和諧社會的建設需要全國人民的積極參與。而在“小政府大社會”的格局之下,將和諧社會建設交諸社會,充分調動龐大的社會資源,不僅可以降低政府建設成本,而且可以起到政府力不能及的效果。目前無論是企業還是志愿者組織,在開展公益活動時沒有一個系統的組織領導,也缺乏專業性的指導,各方之間也沒有形成有效的溝通渠道,造成援助缺乏針對性,重復性和不均勻相對突出,造成公益資源的極大浪費,相對增加了公益建設的成本。
“多元化構建網絡”的建立,搭建了一個西部和諧社會構建平臺,所有致力于西部和諧社會建設的有識之士,無論是公益組織、志愿者還是企業都聚合了這個平臺之上,互相進行交流,由政府具體負責政府、企業和志愿者組織三方公益資源的協調和調配,并有針對性地對西部擬援助地區進行形勢評估,為企業和志愿者組織提供導向性建議,從而有效避免了援助的盲目性和無序性。這樣既避免了資源浪費,減少了建設成本,又提高社會工作效率,突出了援助的針對性和及時性,發揮公益資源最大的效益。同時定期進行援助后回訪,為國家政策導向提供基礎性資料。
(二)、有效指導企業對西部地區的公益投資,幫助企業形成具有適合自身特色的公益產業,形成健康、有效的公益產業格局,實現企業與西部的雙贏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東中部地區以及西部地區的企業關注對西部地區的 “反哺”問題,也有不少的企業投入到對西部地區的援助活動當中來。但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有一個現實問題不容忽視,那就是我們的企業在開展公益活動時還存在一些誤區,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公益事業的穩步健康發展。
一是只注重“輸血”而忽視“造血”。據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200余家企業之中,有95%以上的企業家認為捐款捐物就是對西部地區的援助;有99%以上的企業家不了解公益事業尚是一個很大的產業。而與這組數字相對應的,正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向西部落后地區的小學捐款、給貧困家庭的母親資助、向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等常見的公益援助形式。我們的企業在參與向西部地區援助的方式上,過于關注資金的投入,對其他方面的支持和投入還遠遠不夠。而這種“輸血”式的行為只能“治標”,遠不能解決實質性的問題。其實,在這一領域中,跨國公司已經在改變以往企業捐贈的傳統公益模式,走向公益創投、慈善創投,更加注重強調在技能方面提供相關的培訓。如GE公司提供了先進的技術和方案為中國的能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產業做出貢獻;飛利浦在云南歷經3年多建立了10所醫療站,培訓了300名鄉村醫生。與“輸血”的短期行為相比,“造血”具有長期性。據了解,目前,外資在國內一個“造血”性的公益項目的投入時間平均超過3年。而它代表了未來企業參與公益事業的一個發展趨勢
二是追求表面形式而忽略自身特點。貢獻愛心,奉獻社會,正在成為中國廣大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一種行為準則。但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目前不少公司在參與公益項目時,不考慮本身特點,盲目跟風模仿,愈演愈烈。這兩年,看到跨國品牌資助養老院、幫扶弱勢群體,并獲得社會廣泛認可,一些企業心里就癢癢,在未能看懂這些國際品牌參與此類公益活動的深層原因之時,便不顧一切采取相同行動。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社會目的,反而糊里糊涂地玩了一把“燒錢”的游戲。事實上,跨國企業在參與公益事業時非常具有針對性,所參與的公益活動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相輔相成、與企業的所在領域順應順接。而企業最擅長做什么,可能在這方面恰恰對公益事業有所幫助。BP、殼牌是全球石油超級巨頭。從上個世紀進入中國以來,一直在社會與公眾樹立維護中國環境的良好形象。前者開展了致力于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教育行動”,后者量身打造了鼓勵設計并實施環保方案的“殼牌美境行動”,都在社會與公眾中產生了很好的反響。
三是參與公益事業等同履行社會責任。在過去一段時期內,缺乏企業的大力參與,公益事業的發展相對緩慢。而中國市場開放后特別是在入世以來受到海外企業的影響,本土企業開始積極參與公益事業。而這其中不乏有國有企業或民營企業把做公益事業當成了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目前出現的這一現象,當年歐美也經歷過了。這些制造企業對身邊與自己相關聯的事情并不十分關注,而把很大精力都投入在慈善活動上,一味熱衷捐贈。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歐美國家的企業開始逐漸意識到,作為經營者,遵守法律法規是首要的,如營業法規、環境法規等。同時,對其它與生產相鏈接的人與物,也都要予以關愛。
至上世紀80年代起,進入中國的跨國企業按照一套完整的社會責任體系在演繹,其核心內容由三大方面組成:一是遵守基本法律,注重質量,善待員工;二是對企業所在的社區承擔一定責任,大力支持所在的社區發展;三是保護全球環境與自然資源;四是參與一些慈善活動,支持公益事業。目前,在海外一些經濟發達國家里,對捐款企業要做出一個總體的評估。而這些評估指標與社會責任的那幾個方面正好一一對應。通俗講,若沒有做好就不能以慈善為名進行捐款,甚至是被認為是用不義之財搞偽善。
以上局面的出現,一方面說明我國公益事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政府部門在公益項目的推介上缺乏對參與者的具體指導;另一方面公益項目沒有建立一個客觀評估的體系,導致參與者惟有依靠感覺去做判斷與選擇。在西部地區“三位一體的和諧社會構建網絡”形成后,政府可以對企業的公益投資進行有效的指導,提供針對企業的指導和參謀服務,有效指導企業對西部地區的公益投資,幫助企業形成具有適合自身特色的公益產業。同時合理利用企業的公益服務資源,發揮更大的造血功能,形成健康、有效的公益產業格局,實現企業與西部的雙贏。
(三)、聚合社會公益資源,形成統一調配、健康發展的良好格局
我們的志愿者組織在和諧社會的建設中充分發揮著社會的“減壓閥”、“潤滑劑”的作用。但由于現在的志愿者組織沒有統一的指導,從而導致志愿服務具有很大盲目性、隨意性和無序性。志愿者往往是沒有通過專門的培訓直接上崗,在很多情況下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或技能,這不僅影響到志愿服務的質量,特別是在從事技術性較高危險性較大的志愿服務方面,可能危及到志愿者的人身安全。
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和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志愿者組織與政府之間有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關系。志愿者組織不同于政府,也不具備政府職能,但可以起到政府起不到的作用。志愿服務事業發展的好,有利于調動廣大社會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倡導民眾形成一種對社會有責承擔的良好理念,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但目前我國的志愿服務發展還存在許多的制約因素,如志愿者權益受到侵犯的事時有發生,志愿服務活動缺乏保障,個別國外志愿服務組織在我國開展活動還處于無序狀態等,這都成了影響志愿服務健康發展的桎梏。同時由于志愿服務沒有建立調查和評估體制,造成援助前沒有進行詳細的調查評估,服務中沒有明確權利義務關系,服務后沒有進行經驗總結以及及時地與其他公益團體進行資源經驗共享,導致服務目標不明確,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甚至出現個別單位和個人存在把志愿者當做廉價勞動力的傾向,以及利用志愿者名義從事營利活動的情況,還有一些不具備相應能力的組織,盲目開展活動,侵犯了志愿者的合法權益等,這些都導致了公益資源的極大浪費,降低了公益服務的效率和信譽。
目前的情況是從事志愿服務事業的志愿者組織逐漸增多,卻沒有一個統一的管理組織,基本的情況是各團體自由化發展,組織活動自由化,這樣一種狀況極大地降低了活動的效果。甚至導致不同團體間工作的重復,降低了工作效果,甚至在整個工作面中出現了盲區和斷點。由于目前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人數越來越多、服務領域日益拓展、經費投入越來越多、各類志愿者組織不斷發展,目前我國志愿服務社會參與面已從大學生等青年群體逐步擴大到中老年人等各個年齡段人群,將志愿服務納入統一領導,形成健康正規的志愿服務體系,切實保障志愿服務者特別是志愿服務群體中相對較弱勢群的利益,已經成了當務之急。
在一個有著成熟分工的社會,政府部門和社會團體之間能夠各司其職、功能互補。而社會發展的經驗也證實,很多社會服務性的工作(比如義工服務)由社會團體來做效果更好,也更利于培育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如香港良好的義務服務政策環境,才讓香港的義工團體成為了政府的好幫手,并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因此,“多元化和諧社會構建網絡”的建立可以極大地避免志愿者組織由于沒有統一的領導而造成的盲目性和無序性,避免救助的不均勻性和盲區的出現以及人為因素下的救助不及時,“多元化和諧社會構建網絡”可以對公益服務資源進行合理調配,并對志愿者組織提供服務建議,避免服務的盲目性和無序性,同時可以切實保障志愿者的切身利益。今年兩會期間,相關組織也提出了《志愿服務法》的提案,國家也會加大對志愿者權益方面的立法保護,所有這些都將極大地推動志愿者組織的健康發展。
(四)、企業的參與可以為非營利性質的公益組織解決經費難題,提供資金保障
目前我國志愿者組織的經費來源主要是通過會員交納一定的會費以及社會的捐助,存在經費來源不穩定,并且嚴重不足的實際困難。志愿者在參與社會服務時,自己要承擔全部的費用,這不僅也使志愿者的權利難以得到保障,而且當志愿者在為社會提供服務時,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或者由于意外事件,造成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導致了志愿者權益保障的缺失。志愿者組織是從事志愿服務的非營利性的公益組織,非營利性決定了志愿服務不以物質報酬為目的,這是志愿者組織在組織活動時其經費來源缺乏保障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組織大型的公益活動以及對志愿者進行培訓時更顯得捉襟見肘。志愿者參與的服務都是自愿無償的,沒有通過活動賺取利潤,不能通過內部機制解決志愿者組織的活動經費問題。所有這些都嚴重阻礙了志愿服務的順利開展,以及志愿事業的健康發展。
“多元化的和諧社會構建網絡”建立后,將設立針對志愿服務的專項儲備基金,以解決志愿服務的資金短缺問題。專項基金由國家、政府財政或企業援助資金中提取,并由政府負責統一使用。作為志愿者組織的活動經費和志愿者的權益保障基金。基金的運作受政府和企業監督。儲備基金為志愿者提供相應的人身保險經費,作為活動及志愿者權益保障的開支項目,以保障在志愿者確實發生意外事故或造成重大財產損失時,能獲得相應的補償或賠償,達到切實保障志愿者的各項權益的目的。
三、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合理調配資源,建立服務評估系統,以提升服務質量。
設立官方性質的指導協調機構,建立信息管理和服務評估體系,合理調配資源、提升服務質量。
公益資源的調配利用和公益服務的運行管理是整個工作的基礎和核心。如何確保這兩個重要環節的科學高效運行,是提升公益服務質量的關鍵問題。因此,多元化和諧社會構建網絡的建立要以逐步形成以政府公益服務指導為核心,信息化為手段,強化公益資源指揮管理、提升公益服務工作水平為目標,促進多元化公益服務網絡信息管理平臺的優化,實現政府、企業、志愿者組織工作的互動結合為基礎任務。
(一)、發揮信息管理平臺的技術優勢,優化公益資源的調配使用
公益的資源合理調配和使用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益服務活動的成效。由此,應明確“探索新型社會動員機制,實現志愿服務社會化”的工作目標,通過發揮公益服務信息管理平臺的技術優勢,在較短的時間內,使用較少的人力資源,有效凝聚企業和志愿者組織等公益服務資源,并將他們迅速組織發動起來,并根據西部具體情況進行合理配置。
整個信息管理平臺的運行主要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政府對西部地區的基礎形勢進行評估,確定擬援助的地區和項目;第二階段是將企業和志愿者組織的數據導入到信息管理平臺;第三階段是由政府通過信息管理平臺與企業和公益組織進行溝通和聯絡,根據企業及志愿者組織的具體情況給出公益服務的合理化建議;第四階段是服務活動結束后,政府將企業和公益組織的服務數據錄入到信息管理平臺中上進行統計、匯總和記錄。通過這種方式,政府能隨時掌握西部地區和諧社會建設的具體情況,同時能及時對公益資源進行有效的調配和管理,大大提高了公益資源的使用效率。
(二)、依托信息管理平臺,建立三方聯動的運行管理網絡
運行管理是確保公益服務銜接順暢的核心工作,建立“政府—企業—志愿者團體”三方聯動的管理網絡是保障公益事業順利進行的現實保障。政府設立指揮指導中心,負責整體規劃協調、宣傳、后勤以及應急保障工作;企業根據自身特點,提出公益服務要求和資金支持,實施公益產業的構建及對公益資金運作的監督;志愿者組織實施細部的公益援助,同時負責對政府和企業公益項目運作的監督。由于信息管理平臺的介入,各工作層面的聯系和互動得到有效加強,切實提高整個西部地區公益服務的運行管理水平。
(三)、以量化公益服務信息為主要方式,強化對企業和公益組織的激勵效應
對企業和志愿者組織的有效激勵是提升其工作熱情,確保公益服務工作持續性、穩定性的重要保障。我們建立服務評估系統就是以服務項目、時間、質量為基本參數,參照確定標準公益服務基數,對公益服務進行量化,并對企業和志愿者組織分別進行考核。以數據化的方式準確記錄公益服務參與者的各項工作信息,可以更加科學、公正、透明地對公益服務者進行考核、評估和激勵。這種量化的激勵保留方式不僅是對公益服務者辛勤工作的客觀認定,更極大激發了企業和志愿者組織參與服務的熱情和互比互進的意識,對于強化西部地區多元化和諧社會構建網絡的建設和管理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