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奇彪 ]——(2009-2-16) / 已閱12162次
對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的幾點疑惑
陳奇彪
一、對改革事業單位養老金是為了實現公平的疑惑。我國社會主義改革的目標是為了實現共同富裕還是走共同貧困?對這一問題鄧小平同志早就作出過回答。的確我國企業單位養老金還處于較低水平,但不能因為企業養老金低,責令大家都去向低看齊,用降低本來就不高的事業單位養老金的方法去實現所謂的“公平”,這實際是對企事業單位職工的最大不公平!一方面擠壓了企業職工養老金上升的空間,另一方面讓事業單位職工降低生活質量,去過比過去更加清貧的生活。我們改革的方向應當是極大限度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要采取逐步提高企業養老金待遇,逐步縮小企事業單位養老金差距的方法,這才符合社會主義事業改革的目的與方向。
公平不等于完全一樣,否認差別本身就是不公平!“搞原子彈的和賣茶葉蛋的收入一致”這當然是不公平的。事業單位職工大部分是知識分子,基本上從事的是教育、科學技術,從事這方面職業要有較長的教育投入。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勞動力結構也是不同的,前者是腦力勞動者密集的部門提供的是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復雜勞動。后者則是以體力勞動者為主,一般提供的是以體力勞動為主的簡單勞動。這些決定了事業單位退休職工養老金水平從總體上要高于企業單位退休職工養老金水平,這應當是符合客觀規律,是公平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曾花了很大精力在分配領域消除“腦體倒掛”,即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勞動者工資低于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勞動者工資的不合理想象。這是分配領域的一個歷史性進步,現在難道要否定這一改革成果?
目前中國退休人員的收入存在三個檔次,公務員最高,事業單位人員次之,企業人員為最低,退一步講,如果非要向企業看齊,那首先要降的應當是公務員的退休金,而公務員不動,拿科教文開刀,這才是社會的不公平。
二、對減低事業單位養老金是為財政減負的疑惑。全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費總額已過千億,“財政不堪重負”。這個理由當然經不起推敲, 我國2005年社會保障、公共教育、公共衛生三項基本民生指標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偏低,分別只有3%、2.9%和2%。除了少數國家比我國低外,絕大多數國家都高于我國。2005年,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收入的12%,但仍然不夠。許多國家社會保障支出與財政支出的比重在三分之一。我國少了很多,,把千億支出放進財政收入六萬億的簍子里看,怎么能說財政“不堪重負”呢?
國家的財政收入本來就是要拿出來作為社會保障的,老有所養,提高全民生活質量,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這是國家與政府的責任。如果說“財政不堪重負”我國每年公車上3000億元的耗費,一年公款吃喝、公車消費、公款旅游的費用達9000億之高,這才是真正的不堪重負,政府應當首先加大這方面的改革力度,把省下的錢用于民生那該多好!難道唯一的方法是減低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才能減負?”發展才是硬道理“,我們的改革是要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們的決策一定要根據中國國情。
三、是否合法的疑惑。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我國要走“依法治國”的道路。黨的十六大、十七大都指出:政府必須依法行政。政府的決策、改革措施不能違背國家的憲法與法律。教師法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不低于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有人說“退休金不是工資報酬”這一觀點是不對的。退休金是退休人員工資報酬的延期支付,是對剩余價值的部分返還,是“工資的延續”,因為不是任何人一到年齡可以無條件領取的。它的計發標準,除考慮“統籌”因素外,很重要的就是依據勞動時期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它在一定意義上體現著按勞分配規律的要求。顯然教師的退休金以企業為標準,不以公務員為標準,強行減低教師退休金,是違背教師法強制性規范的。
我國憲法四十二條規定:“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备母锶暌詠砦覈a力得到了快速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某部委卻要去降低事業單位的退休金,這一做法我認為是不符合憲法規定這一精神的。
憲法四十四條規定:“退休人員的生活受到國家和社會的保障”。退休金是受到法律保護的,靠一個“改革”行政命令把事業單位全體人員的退休金大幅降下來,事業單位養老金的改革涉及到100多萬個單位、3000多萬人,幾乎涵蓋了我國社會所有的中堅階層。涉及如此眾多的公眾重大利益,如此重大的公共政策出臺,事前,不經過充分論證、聽證、民調,不經過人大等立法機構審查,不進行平級行政機關之間、上下級行政機關之間的協商,僅由一個部制訂并貿然進行試點,這是不符合現代法治精神的。
一些發達國家把國立學校、醫院納入到公務員系列,其目的之一是為了遏制以營利為目的,體現為公眾服務的性質。我國把公有的學校、醫院排斥在公務員之外,現在還要退休金企業化,其結果可能會推動新一輪的追求“利潤”,教師、醫護人員等為今后能有體面的退休生活,會想方設法多獲取錢以備后用。
從“推動內需”角度分析,降低事業單位退休金的做法,對在職的事業單位職工是“雪上加霜”孩子上學、買房、看病,還要考慮把剩余的錢放銀行,以備退休的“后顧之憂”,怎么能進一步推動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