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19303
- 書名:中國農村土地制度創新及農村使用權流轉機制研究
- 作者:李明秋 王寶山
- 出版社:中國大地
- 出版時間:2005年2月
- 入庫時間:2005-7-3
- 定價:26
圖書內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導言………………………………………………………(1)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1)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7)
(一)國外和我國臺灣研究綜述 …………………………(7)
(二)國內研究綜述……………………………………( 15)
三、本書研究思路、結構及主要理論創新………………(21)
(一)本書的研究思路與結構……………………………(21)
(二)本書的主要理論創新………………………………(23)
第一篇理論篇
第一章制度與制度創新的基本理論……………………(29)
一、人的行為假定………………………………………(30)
(一)“經濟人”的假定…………………………………(30)
(二)搭便車或機會主義行為……………………………(32)
(三)稀缺性假定………………………………………(33)
(四)規模效益假定……………………………………(35)
二、制度的內涵及功能…………………………………(36)
(一)制度的內涵………………………………………(36)
(二)制度的功能………………………………………(40)
三、制度的劃分與構成…………………………………(41)
四、制度創新與制度創新過程模型……………………(43)
(一)制度變遷與制度創新………………………………(43)
(二)制度創新的主體…………………………………(45)
(三)制度創新的源泉…………………………………(46)
(四)誘致性制度創新過程模型…………………………(47)
五、制度創新中的路徑依賴……………………………(47)
第二章農地制度及農地制度體系………………………(50)
一、農地制度的涵義……………………………………(50)
二、農地制度的性質……………………………………(51)
三、農地制度的基本內容及制度體系…………………(54)
(一)農地產權制度……………………………………(54)
(二)農地經營制度……………………………………(57)
(三)農地流轉制度……………………………………(59)
(四)農地管理制度……………………………………(60)
(五)農地制度體系……………………………………(61)
第三章市場經濟與農地產權制度………………………(64)
一、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與農地產權制度的功能……(64)
(一)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所依賴的假定條件……………(64)
(二)新古典經濟學不涉及產權問題之謎…………………(66)
二、市場缺陷與零交易費用假定的非現實性…………(67)
三、科斯定理的實質:產權制度的重要性………………(70)
四、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地產權制度安排……………(71)
五、農地產權界定的效率與成本………………………(74)
六、簡要結論……………………………………………f76)
第二篇歷史與現實篇
第四章農地制度與農村經濟發展………………………(81)
一、農地產權制度與農地經營效益的理論分析………(81)
(一)農地產權制度與激勵效應…………………………(85)
(二)農地產權制度與農地資源配置機制…………………(87)
(三)農地產權制度與技術進步…………………………(88)
(四)農地產權制度與交易費用…………………………(89)
二、農地產權制度對農地經營效益影響的規律………(89)
三、農地產權制度與農地經營效益的實證分析………(92)
四、農地產權制度與農地的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的可
持續發展……………………………………………(97)
(一)可持續發展與土地資源利用………………………(97)
(二)農地產權制度與農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99)
五、農地經營制度與農地經營效益……………………(100)
(一)農地經營形式與農地經營效益……………………(100)
(二)農地規模經營與農地經營效益……………………( 101)
六、簡要結論……………………………………………( 104)
第五章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的變革……(106)
一、波瀾壯闊的土地改革階段(1949年lO月~1952
年12月)……………………………………………(107)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107)
(二)土地改革的過程…………………………………( 108)
(三)土地改革時期土地制度評析………………………(111)
二、悲喜交織的農業集體化時期(1953年~1978年
底)…………………………………………………(113)
(一)農業合作化:土地由農民個人所有向社會主義公有
的適時轉變………………………………………( 114)
(二)人民公社化:農村土地進一步公有化的失敗嘗試…(124)
三、深刻變革的家庭承包、雙層經營時期(1978年
底一現在)…………………………………………(133)
(一)家庭承包、雙層經營體制的確立:土地制度理論與
實踐的重大突破…………………………………(133)
(二)第一輪土地承包期間:土地制度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檢驗
…………………………………………………(142)
(三)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以來:土地制度理論與實踐
的逐步成熟………………………………………(150)
四、新中國成立后農村土地制度變革引發的思考……(157)
(一)發展生產力是農村土地制度變革的出發點和歸宿…(157)
(二)土地制度變革過程中應重視農民的作用…………(160)
(三)正確看待土地制度變革中政府的行為和作用………(162)
(四)土地制度變革應堅持公平和效率的原則…………(165)
(五)土地變革應有利于農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發展…(168)
五、本章小結……………………………………………(170)
第六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創新機理、制度績效及其
源泉……………………………………………( 171)
一、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的回顧及
評價…………………………………………………( 171)
(一)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的回顧………(171)
(二)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的評價………(173)
二、我國傳統農地產權制度的矛盾和缺陷……………(174)
(一)傳統農地產權制度各種產權主體之間的矛盾………(175)
(二)高度集中的農地產權制度與調動勞動者個人積極性和
創造性的矛盾……………………………………(176)
(三)高度集中的農地產權制度與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的
矛盾……………………………………………(178)
三、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創新過程和創新機理……(180)
四、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制度績效及其源泉………(185)
五、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的農地產權結構…………(188)
(一)農地產權的構成…………………………………(188)
(二)農地產權的結構…………………………………(190)
六、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面臨的困境與挑戰…………(191)
第三篇創新篇
第七章農地制度創新的總體設計…………………(197)
一、農地制度創新的制約因素…………………………(198)
(一)基本社會經濟制度的約束………………………(198)
(二)農地和農業特殊性的約束………………………(199)
(三)資源稟賦的約束…………………………………(202)
(四)農地利用的宏觀目標與微觀目標差異性的約束……(203)
(五)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制約…………………………(204)
(六)廣大農民意愿的制約……………………………(205)
二、農地制度創新的目標及基本指導原則……………(206)
(一)農地制度創新的目標……………………………(206)
(二)農地制度創新的基本指導思想……………………(208)
三、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兩類典型的農地
制度創新模式評析…………………………………(212)
(一)兩田制…………………………………………(212)
(二)規模經營 ………………………………………(213)
四、農地制度創新方式的選擇…………………………(215)
(一)制度創新的方式及供給主導型創新方式的特征……(215)
(二)我國農地制度創新方式的選擇……………………(216)
第八章農地產權制度創新……………………………(221)
一、農地產權制度演變:產權運行形式及使用權主體
………………………………………………………(222)
(一)農地產權運行形式及使用權主體的一體化形態……(223)
(二)農地產權運行及使用權主體的過渡形態…………(225)
(三)農地產權運行形式及使用權主體的高度分離形態…(226)
二、農地產權制度創新的近期模式:堅持并完善家庭
承包經營責任制……………………………………(228)
(一)穩定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的含義…………………(228)
(二)完善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的內容及措施…………(232)
三、農地產權制度創新的中期模式:農地集體所有、
家庭租賃經營………………………………………(235)
(一)租賃制的含義……………………………………(235)
(二)租賃制與承包制的區別…………………………(236)
(三)用租賃制替代承包制的可行性……………………(237)
(四)用租賃制替代承包制的積極意義…………………(240)
(五)承包制向租賃制過渡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其對策……(240)
四、農地產權制度創新的遠期模式:農地國家所有、
農民家庭永佃………………………………………(241)
(一)實行國有永佃的可行性及必要性…………………(241)
(二)實行國有永佃制的意義…………………………(245 )
(三)集體租賃制到國有永佃制的平穩過渡……………(247)
(四)國有永佃制有效運行的初步設想…………………(248)
五、簡要結論……………………………………………(251)
第九章農地經營制度創新……………………………(253)
一、家庭經營:21世紀我國農業生產的最佳組織形式
………………………………………………………(253)
二、農業家庭經營與農業規模經營……………………(257)
三、農業家庭經營的潛在收益及其實現的制約因素
分析……………………………………(261)
四、農業家庭經營制度創新的具體思路………………(264)
五、積極創造條件,加快我國農地適度規模的進程
………………………………………………………(271)
(一)大力發展非農產業,改變鄉鎮企業分散格局,推進農村
小城鎮建設和城鄉一體化進程,提高我國的城鎮化水平,
進而帶動以城鎮為載體的第三產業發展,實現農村剩余
勞動力的有效轉移………………………………(271)
(二)積極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充分挖掘現有資源潛力,實現農
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277)
第十章農地使用權流轉機制的構建…………………(279)
一、農地使用權流轉的目標……………………………(279)
二、農地流轉的內容及形式……………………………(279)
(一)農地流轉的內容…………………………………(279)
(二)農地流轉的形式…………………………………(280)
三、我國農地使用權流轉現狀分析…………………(281)
四、農地使用權流轉微觀配置機制:市場化配置……(284)
五、農地使用權市場化流轉的前提:農地產權關系的
明晰化………………………………………………(285)
六、農地使用權市場化流轉的原則……………………(287)
七、農地使用權市場化流轉的基點:農地的有償使用
………………………………………………………(288)
八、農地使用權市場化流轉的關鍵:利益機制………(291)
(一)農地收益的內容…………………………………(291)
(二)農地收益分配現狀………………………………(292)
(三)農地收益分配的理論依據 ………………………(294)
(四)農地收益的表現形式及主要渠道…………………(295)
(五)土地租、費、稅問題的分析 ………………………(296)
九、農地使用權市場化流轉的核心:價格機制………(298)
十、農地流轉市場化的目標模式………………………(301)
十一、農地使用權流轉的中觀促進機制………………(303)
(一)農村勞動力轉移機制……………………………(303)
(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304)
(三)農地使用權流轉中介機制 ………………………(305)
(四)社會保障機制……………………………………(306)
十二、農地使用權流轉的宏觀調控機制………………(308)
十三、簡要結論…………………………………………(311)
主要參考文獻……………………………………………(313)
總計3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