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30204
- 書名:日本文化模式與社會變遷
- 作者:楊薇著
- 出版社:濟南
- 出版時間:2006年8月
- 入庫時間:2007-8-3
- 定價:39
圖書內容簡介
日本文化史乃是外宋文化與自身文化融會貫通的歷
史。如果將日本自身文化稱為’母體’的話,那么外宋文化
則是它的‘父體’。因此,作為日本文化重要組成的兩個部
分,外宋文化與自身文化兩者缺一不可。在日本文化構架
中,起決定作用的乃是日本原生文化一一繩紋文化。雖然
日本原生文化帶有未開化的、落后的、非理性的特征。但其
在日本吸收外來文化的狂潮中均發(fā)揮著強有力的主導與制
約作用,堅持了日本文化的主體性,將外宋文化日本化。雖
然在日本歷史上曾出現過漢文化一邊倒、西歐文化一邊倒,
也曾出現過國風文化熱、國粹主義風潮,但經過反復磨合,
日本文化的最終選擇則是去除兩端極端化傾向,建立了一
種自身文化與外宋文化交流與融合的發(fā)展模式,即“繩魂彌
才一和魂漢才一和魂洋才一和魂美才’的內外結合的文化
模式。本書從日本吸收外宋文化的四次高潮出發(fā),從精神
層面、制度層面、物質及生活方式層面著手,探討了日本列
島自身文化與外宋文化的融合模式,層層剖析了日本文化
的構架,從而展示了其社會歷史的變遷。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日本原生文化
一、繩紋文化中的“日本像”
混合民族說
繩紋中期農耕說
繩紋陶器
原始宗教意識與性崇拜
二、日本深層文化論
與自然合而為一的情感
精農主義
生命一體感意識
性文化上的開放意識與人情倫理
原始神道的本土思想
第二章 “繩魂彌才”
一、從徐福東渡說起
徐福集團東渡
出航與意義
二、與外來文化及人種的交融
大陸戰(zhàn)亂與渡來人的流入
開發(fā)日本國土
左右日本政治、經濟
傳播文化與技術
“單一民族論”辨析
三、再論“繩魂”
吸收性
好戰(zhàn)性
“繩魂彌才”論
第三章 “和魂漢才”一一日本文化理性期
一、儒學的日本化
嫁接儒學時期
儒學的內化與變形
武士道與儒學
二,佛教的日本化
大乘佛教的日本化
禪宗的日本化
三、唐代政治、經濟、技術的導入
留唐熱
政治、法律的吸收
教育的引進
經濟體制及技術的導入
四、從唐風文化向和風文化的嬗變
從唐風文學的興盛到和風文學的復興與崛起
從唐風藝術向和風藝術的轉變
生活方式的日本化
第四章 “和魂洋才”一一中間型文化的形成
一、近代思想的轉型
沖突。融合一一東西文化的綜合
佛教的轉型
儒學的轉型
二、西方近代政治、經濟、科技的引進
政治改革一一內閣制與天皇制的雜糅
經濟改革
引進科技
教育改革
三、從和風向洋風的“折衷”
文學
藝術
生活方式
第五章 “和魂美才”一一日本現代文化形成
一、戰(zhàn)后日本文化思潮的流變
馬克思主義的興衰
實用主義的風行
走入非理性主義
“日本主義”的沉浮
二、對美國政治、經濟、技術的引進
美式民主政治的推進
資本主義經濟的深化
科技的引進與創(chuàng)新
美國管理模式的引進與改制
社會保障體系的弓|進與發(fā)展
三、美國文化沖擊波
類式民主與近代自我的超越
從學風到文化娛樂
美國生活方式的吸引
四、日本沖擊波
日本禪的西傳
日本的全球出擊
“重返亞洲”
“太陽也會西沉”
結束語
附錄:
日本的國際化與日本人的文化心理
魯迅、周作人的日本論
日本.世界社會與文化對照簡表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