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2006年,由中國政法大學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中國行政管理體制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正式獲批立項。2007年,本課題組第一次對我國五級政府構成的行政管理體制現狀進行了全國性大規模的調查工作全面展開。這一課題無論對于政府管理和改革、公共管理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都是一項基礎性、實證性、開創性、創新性研究。課題組試圖通過在全國范圍內抽樣調查,對中國行政管理體制總體和局部、宏觀和微觀、體系和結構作出狀況描述,從中系統地總結出多次改革的成績及其經驗、不足及其結癥,繼而明確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徑,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這對于當前及今后不斷深化我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對于促進我國公共管理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無疑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應用效應。
按照本課題的總體計劃,本課題總體上分為“調查準備階段”(2006年10月~2007年6月)、“實地調查階段”(2007年7月~2008年6月)、“資料整理階段”(2008年1月~9月)、開展研究階段等四個階段。其中,調查準備階段的工作是前提,實地調查階段的工作是基礎,資料整理階段的工作是關鍵,開展研究階段的工作是核心。作為基礎的實地調查,顯然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調查數據和資料的效度,將決定研究成果和結論的信度。
實地調查能否順利實現預期目標,根本上取決于是否有一套科學的指標體系和是否采取有效的調查方式。在廣泛深入地進行文獻綜述和相關基礎性研究后,2007年2月5日,課題組舉行調研指標討論會,初步確定調研的一級指標包括9個。3月27日,課題組再次開會,對初稿框架中的“多”、“缺”、“疊”、“泛”等四大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為保證指標體系的完整性、邏輯性,最終將指標體系確定為由政府職能、政府結構、府際關系、運行機制、政府方法(政府工具)、財政體制、人事制度、法律保障、行政文化、專門領域的行政體制和社會自治11個一級指標和50余個二級指標構成的指標體系。4月28日,課題組邀請政府、學界的領導、專家、學者對調研指標體系進行論證和完善,課題組全體專家以及中央編制辦公室、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華中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專家、教授,共同討論并修定了指標體系。依據指標體系,課題組擬采取問卷調查、個別訪談、集體座談和索取政府文件資料四種方式開展調查。7月10日~15日期間,課題組各子課題組負責人進行封閉式集中研究,編制了《中國行政管理體制現狀調查問卷》(通用問卷),各個子課題組根據本子課題組的研究,還制定了《財政體制調查問卷》、《法律保障調查問卷》、《公安行政體制調查問卷》、《公共人事調查問卷》、《勞動和社會保障調查問卷》、《社區居民調查問卷》、《土地管理調查問卷》、《農業行政體制調查問卷》、《公民與公共行政問卷》、《行政工具問卷》、《行政文化問卷》等11類專項問卷。為保證調查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編制了《中國行政管理體制調查工作手冊》,對調查流程、成果標準、資料匯總進行了規范化約束規定。
2007年8月1日~9月5日期間,由100余名教師和博士生、碩士生組成的13個調查組分赴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部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四級政府開展調查。東部包括上海市、廣東省、福建省、江蘇省、天津市,西部包括重慶市、青海省、甘肅省,中部包括安徽省、湖南省、湖北省、山西省,東北部包括遼寧省、吉林省,加上預調查的內蒙古自治區,共計15個樣本。調查小組分別利用通用問卷等工具開展調研,同時,在湖南省開展了農業管理體制專項調查,在湖北省開展了土地管理體制專項調查,在福建省開展了公安管理體制專項調查,在廣東省、上海市開展了銀行、證券和保險三監會專項調查,在遼寧省開展了財政體制專項調查,在江蘇開展了公民與公共行政專項調查,在山西省和重慶市開展了行政工具與行政文化專項調查,在江蘇省開展了公共人事專項調查,在吉林省開展了勞動與社會保障專項調查等。
每個省份的調查工作都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配合,他們普遍反映這一課題設計到位,推出適時,意義重大。各個省份派出了辦公廳、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法制辦、編辦等具體部門和部門負責人全程負責協助調查小組的工作,各個省份人民政府專門編制調查小組的行程表,許多省(市)政府還專門下發了紅頭文件安排調查事宜。各個省份調查小組分別對省級人民政府、地市級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鄉鎮街道人民政府四級政府開展問卷調查和其他三種方式的調查,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感來自各級政府工作一線的數據、事實和文獻,以及各類政府工作人員的思考、訴求和建議,課題組由此大量采集到關于我國行政管理體制現狀的第一手客觀實證資料和主觀評價素材,奠定了課題研究科學性的高信度調研基礎。
課題組立項并開展調查以來,引起了政界、學界的廣泛關注,初步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一是對行政管理體制研究領域的影響。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著名大學的專家學者認為,課題組對行政管理體制內容的把握比較全面,除了對制度關注外,還凸顯了研究的學術性和基礎性。比如,將行政文化專門列為一個子課題不僅是該課題的亮點,而且開闊了研究視野。他們預測,課題除了既定的理論和實踐效應之外,對形成行政管理學和行政法學的中國學派,將可能產生推動作用。
二是對行政管理實務部門的影響。來自中編辦、中央辦公廳、國務院法制辦、全國人大法工委,以及許多省市領導,表示對課題具有濃厚的興趣。他們認為,對我國行政管理體制現狀進行全面摸底,并進行有著強烈必要性和緊迫性的深入研究,必將對我國新一輪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全面建設法治政府產生積極影響。他們主動為全國性調查提供各種支持,創造各種有利條件。
三是對調研地區的部門實際工作的影響。許多省(市)政府部門還結合此次調研活動,對本單位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著手對本單位的規范性文件、文獻資料等進行了整理,并表示要加強網絡等現代化行政工具的建設。多個省的政府部門還加入了課題組的調查和研究。
為推動課題組下一步的研究,為將調查的實證資料惠及于各級政府、各類高等學校、研究機構、企業和社會組織,我們擬出版系列調查成果。作為第二部的成果是《中國行政管理體制專項問卷調查數據統計》,展示的是涉及政府內部管理和外部關系11個方面通過問卷采集的第一手資料(基于剖析1至2個省市樣本),提供了分析中國行政管理體制狀況的特定角度資訊。如果說第一部成果《中國行政管理體制現狀問卷調查數據統計》匯集了通過問卷獲取的我國行政管垣體制的整體狀態數據,第二部成果則匯集了通過問卷獲取的我國行
進行我國行政管理體制現狀的大規模調查,是一項挑戰性極強的工作,這一成果和將陸續問世的其他成果,是課題組全體成員辛勤勞作和共同智慧的結晶。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商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薛剛凌、劉俊生、潘小娟、施正文、孫選中、何兵、朗佩娟、馬建川、王成棟等,副教授李程偉、李環、魯照旺、翟校義、梅燕京、王冬芳、張永理等,博士生潘波、唐東生、趙鵬、耿云、林靖維、李馳等,碩士生于江、張志強、夏瑛、孫璐、李秀萍、姜耘時等分別在其中擔當了程度不同的重要責任,鄭真江老師在調查前期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在調查過程中做了很多協調和參與工作,在調查告一段落后,做了繁重的統計工作并起草本成果初稿,在此,我一并向他們致謝。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