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的指導意見
關于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的指導意見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教育部 財政部等
關于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的指導意見
關于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的指導意見
國衛宣傳發〔2016〕6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黨委宣傳部、教育廳(委、局)、財政廳(局)、環境保護廳(局)、工商局、新聞出版廣電局、體育局、中醫藥局、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黨委宣傳部、教育局、財政局、環境保護局、工商局、新聞出版廣電局、體育局、科協:
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提高人民健康素養,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當前,由于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以及疾病譜、生態環境、生活方式不斷變化,我國仍然面臨多重疾病威脅并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復雜局面。為貫徹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全面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十三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現就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為導向,以提高人群健康素養水平為抓手,以健康促進與教育體系建設為支撐,著力創造健康支持性環境,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努力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促進全民健康和健康公平,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的健康為中心,根據群眾需求提供健康促進與教育服務,引導群眾樹立正確健康觀,形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強化個人健康意識和責任,培育人人參與、人人建設、人人共享的健康新生態。
堅持政府主導。始終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強化各級政府在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將居民健康水平作為政府目標管理的優先指標,加強組織領導和部門協作,共同維護群眾健康權益。
堅持大健康理念。注重預防為主、關口前移,關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推進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實施醫療衛生、體育健身、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心理干預等綜合治理,有效應對各類健康影響因素。
堅持全社會參與。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力量的優勢與作用,調動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群眾參與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建立健全多層次、多元化的工作格局,使健康促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三)主要目標。到2020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基本普及并實現對貧困地區的全覆蓋,人民群眾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意識和能力有較大提升,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0%,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10%,減少殘疾和失能的發生。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體系進一步完善,“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有效實施,健康促進縣(區)、學校、機關、企業、醫院和健康家庭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影響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健康的生產生活環境初步形成,促進“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目標的實現,不斷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
二、推進“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四)宣傳和倡導“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充分認識社會、經濟、環境、生活方式和行為等因素對人群健康的深刻影響,廣泛宣傳公共政策對公眾健康的重要影響作用,堅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策略。地方各級政府要建立“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長效機制,構建“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
(五)開展跨部門健康行動。各地區各部門要把保障人民健康作為經濟社會政策的重要目標,全面建立健康影響評價評估制度,系統評估各項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策、重大工程項目對健康的影響。各地要針對威脅當地居民健康的主要問題,研究制訂綜合防治策略和干預措施,開展跨部門健康行動。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大對健康服務業的扶持力度,研究制訂相關行業標準,建立健全監管機制,規范健康產業市場,提高健康管理服務質量。
三、創造健康支持性環境
(六)加強農村地區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針對農村人口健康需求,廣泛宣傳居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提升農村人口健康意識,形成良好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做好農村地區重點慢性病、傳染病、地方病的預防與控制,加大婦幼健康工作力度,在貧困地區全面實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農村婦女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農村婦女“兩癌”(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兒童營養改善、新生兒疾病篩查等項目。全面推進健康村鎮建設,持續開展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實施貧困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扶貧行動和人畜分離工程,加快農村衛生廁所建設進程,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推進農村垃圾污水治理,有效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建設健康、宜居、美麗家園。
(七)加強學校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以中小學為重點,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加強學校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構建相關學科教學與教育活動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經常性宣傳教育與集中式宣傳教育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模式。改善學校衛生環境,加強控煙宣傳和無煙環境創建,做好學生常見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確保學生飲食安全和供餐營養,實施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開展學生體質監測。重視學校體育教育,促進學校、家庭和社會多方配合,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實施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促進校園足球等多種運動項目健康發展,讓主動鍛煉、陽光生活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風。
(八)加強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在各類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中開展工作場所健康促進,提高干部職工健康意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加強無煙機關建設,改善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衛生環境和體育鍛煉設施,推行工間健身制度,倡導每天健身1小時。舉辦健康知識講座,開展符合單位特點的健身和競賽活動,定期組織職工體檢。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推進職業病危害源頭治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職業病預防相關政策,強化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體系,督促企業完善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制度,為職工提供必要的勞動保護措施,預防和控制職業損害和職業病發生。要積極組織協調,發揮國有企業在健康促進工作中的示范作用。
(九)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將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作為健康促進與教育的重要陣地,堅持預防為主,推進防治結合,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推動健康管理關口前移,發揮專業優勢大力開展健康促進與教育服務。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加強醫患溝通和科普宣傳,圍繞健康維護、慢性病和傳染病防治、婦幼健康、心理健康、合理膳食、老年保健等重要內容,開展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普及合理用藥和科學就醫知識,提高群眾防病就醫能力。要改善醫院診療和衛生環境,創建醫療衛生機構無煙環境,在醫院設置戒煙門診,提供戒煙咨詢和戒煙服務。
(十)加強社區和家庭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依托社區,廣泛開展“健康家庭行動”“新家庭計劃”和“營養進萬家”活動。以家庭整體為對象,通過健全健康家庭服務體系、投放健康家庭工具包、創建示范健康家庭、重點家庭健康幫扶等措施,為家庭成員提供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服務。提高家庭成員健康意識,倡導家庭健康生活方式。
(十一)營造綠色安全的健康環境。按照綠色發展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風險評估制度,重點抓好空氣、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加快推進國土綠化,治理和修復土壤特別是耕地污染,全面加強水源涵養和水質保護,綜合整治大氣污染特別是霧霾問題,全面整治工業污染,切實解決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將健康列為社會治理的重要目標,統籌區域建設與人的健康協調發展,全面推進衛生城市和健康城市、健康促進縣(區)建設,形成健康社區、健康村鎮、健康單位、健康學校、健康家庭等建設廣泛開展的良好局面。貫徹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安全體系,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建立食用農產品全程追溯協作機制,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提升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體系,促進道路交通安全,推進突發事件衛生應急監測預警和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建設,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努力減少公共安全事件對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脅。健全口岸公共衛生體系,主動預防、控制、應對境外突發公共事件。
四、培養自主自律的健康行為
(十二)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深入開展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國民營養行動計劃等專項行動,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推進全民健康科技工作,大力普及健康知識與技能,引導群眾建立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和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健康素養。針對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流動人口、貧困人口等重點人群,開展符合其特點的健康促進及健康素養傳播活動。面向社會宣傳倡導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化的理念,面向老年人及其家庭開展知識普及和健康促進,結合老年人健康特點,開發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提高老年人群健康素養。全面推進控煙履約,加大控煙力度,運用價格、稅收、法律等手段提高控煙成效。深入開展控煙宣傳教育,全面推進公共場所禁煙工作,積極推進無煙環境建設,強化公共場所控煙監督執法。到2020年,15歲及以上人群煙草使用流行率比2015年下降3個百分點。強化戒煙服務。加強限酒健康教育,控制酒精過度使用,減少酗酒。以青少年、育齡婦女、流動人群及性傳播風險高危行為人群為重點,開展性道德、性健康、性安全的宣傳教育和干預。大力普及有關毒品濫用的危害、應對措施和治療途徑等相關知識。
(十三)積極推進全民健身。加強全民健身宣傳教育,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和方法,讓體育健身成為群眾生活的重要內容。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創新全民健身體制機制。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公共設施,加強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等場地設施建設。推行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確保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和符合開放條件的企事業單位體育場地設施全部向社會開放。加強全民健身科學研究,推進運動處方庫建設,發布《中國人體育健身活動指南》,積極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建立“體醫結合”健康服務模式,構建科學合理的運動指導體系,提供個性化的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提高全民健身科學化水平。到2020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達到4.35億。
(十四)高度重視心理健康問題。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和規范化管理。加大心理健康問題基礎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提升人民群眾心理健康素養。規范發展心理治療、心理咨詢等心理健康服務,加強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養。強化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的干預,加大對重點人群和特殊職業人群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和及時干預力度。重點加強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報告登記和救治救助管理。全面推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和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提高突發事件心理危機的干預能力和水平。
(十五)大力弘揚中醫藥健康文化。總結中華民族對生命、健康的認識和理解,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內涵,推動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建設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及中醫藥健康文化傳播體驗中心,打造宣傳、展示、體驗中醫藥知識及服務的平臺。實施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提升工程,開展“中醫中藥中國行——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實現“2020年人民群眾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提升10%”的目標。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促進中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意識和生活習慣。
五、營造健康社會氛圍
(十六)廣泛開展健康知識和技能傳播。各地要鼓勵和引導各類媒體辦好健康類欄目和節目,制作、播放健康公益廣告,加大公益宣傳力度,不斷增加健康科普報道數量,多用人民群眾聽得到、聽得懂、聽得進的途徑和方法普及健康知識和技能,讓健康知識植入人心。建立居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傳播資源庫,構建數字化的健康傳播平臺。創新健康教育的方式和載體,充分利用互聯網、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以及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傳播健康知識,提高健康教育的針對性、精準性和實效性,打造權威健康科普平臺。要對健康教育加以規范,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圖書網絡等都要把好關,不能給虛假健康教育活動提供傳播渠道和平臺。
(十七)做好健康信息發布和輿情引導。國家和省級健康教育專業機構要針對影響群眾健康的主要因素和問題,建立健全健康知識和技能核心信息發布制度,完善信息發布平臺。加強對媒體健康傳播活動的監管,開展輿情監測,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和公眾科學理性應對健康風險因素。有關部門要加大對醫療保健類廣告的監督和管理力度,堅決打擊虛假醫藥廣告,嚴厲懲處不實和牟利性誤導宣傳行為。
(十八)培育“弘揚健康文化、人人關注健康”的社會氛圍。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以良好的身體素質、精神風貌、生活環境和社會氛圍為主要特征的健康文化建設,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等群眾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和宣傳動員優勢,傳播健康文化,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健康促進行動。調動各類社會組織和個人的積極性,發揮健康促進志愿者作用,注重培育和發展根植于民間的、自下而上的健康促進力量。
六、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體系建設
(十九)逐步建立全面覆蓋、分工明確、功能完善、運轉高效的健康促進與教育體系。建立健全以健康教育專業機構為龍頭,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院、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為基礎,以國家健康醫療開放大學為平臺,以學校、機關、社區、企事業單位健康教育職能部門為延伸的健康促進與教育體系。加快推進各級健康教育專業機構建設,充實人員力量,改善工作條件,建立信息化平臺,提升服務能力。推進12320衛生熱線建設。進一步加強基層衛生計生機構、醫院、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及學校、機關、社區、企事業單位健康教育場所建設。
(二十)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人才隊伍建設。鼓勵高等學校根據需求,培養健康促進與教育相關專業人才。加強對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優化健康教育專業機構人員結構。進一步完善職稱晉升制度,健全激勵機制,保障健康促進與教育專業人員待遇,推進健康促進與教育人才的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
七、落實保障措施
(二十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地方政府要將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作為執政施政的重要目標,將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作為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完善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切實將居民健康狀況作為政府決策的必需條件和考核的重要指標。要明確各部門在促進人民群眾健康中的責任和義務,建立多部門協作機制。
(二十二)加大投入力度。將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健康促進與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將必要的健康促進與教育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按規定保障健康教育專業機構和健康促進工作網絡的人員經費、發展建設和業務經費。確保健康教育專業機構的工作力量滿足工作需要。廣泛吸引各類社會資金,鼓勵企業、慈善機構、基金會、商業保險機構等參與健康促進與教育事業發展。加大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
(二十三)強化監督考核。將健康促進與教育納入政府目標考核內容,細化考核目標,明確工作責任,定期組織對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考核評估。注重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對在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適當獎勵。對于工作落實不力的,要通報批評,責令整改。
國家衛生計生委 中宣部
教育部 財政部
環境保護部 工商總局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體育總局
國家中醫藥局 中國科協
2016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