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
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
中央軍事委員會
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
(一)托槍、槍放下
口令:托槍。
要領:右手將槍提到右肩前,槍身垂直,離身體約15厘米,槍面向右(狙擊步槍、20式精準步槍,槍面向后),手心約與肩同高(20式精準步槍,調節器約與肩同高),大臂輕貼右脅,同時左手握護木(狙擊步槍,握表尺上方;20式精準步槍,握護手);將槍上提,左手將槍面轉向前(狙擊步槍、20式精準步槍,槍面轉向左),同時右手拇指貼于托后踵(狙擊步槍、20式精準步槍,貼于托前踵),余指并攏握托底鈑,兩手協力將槍送上右肩(彈匣與肩同高),左手迅速放下;槍身要正,托后踵與衣扣線齊(狙擊步槍、20式精準步槍,槍面與衣扣線平行);右大臂輕貼右脅,小臂略平,成托槍立正姿勢。
95式班用機槍手,右手將槍提到右肩前,槍身垂直,離身體約15厘米,槍面向右,準星座約與肩同高,小臂緊貼槍身,同時左手握下護手前端,將槍上提;右手移握托底,兩手協力將槍面轉向前,同時將槍送上右肩,使腳架下端置于右肩,左手迅速放下;槍身要正,槍身側面與衣扣線平行;右大臂輕貼右脅,小臂略平,成托槍立正姿勢。
口令:槍放下。
要領:右手下壓槍托,臂伸直,使槍離肩,同時左手接握護木(狙擊步槍,接握表尺上方;20式精準步槍,接握護手),槍身垂直,槍面向前(狙擊步槍、20式精準步槍,槍面向左);左手將槍面轉向右(狙擊步槍、20式精準步槍,將槍面轉向后),同時右手握調節器附近(狙擊步槍,移握上背帶環下方);左手放下的同時,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底鈑(托前踵)輕輕著地,成持槍立正姿勢。
95式班用機槍手,右手下壓槍托,臂伸直,使槍離肩,同時左手接握上護蓋前端,槍身垂直,槍面向前;兩手協力將槍面轉向右,爾后右手移握腳架連接座與槍口之間;左手放下的同時,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底輕輕著地,成持槍立正姿勢。
(二)肩槍、槍放下
口令:肩槍。
要領:右手將槍提到右肩前,槍身垂直,離身體約25厘米,槍面向右,上背帶環與鎖骨同高,大臂輕貼右脅,同時左手握護木(狙擊步槍,握表尺上方;20式精準步槍,握護手),右手移握背帶(拇指由內頂住)向左后拉平;用左手的推力和右手腕的旋轉力迅速將槍送上右肩,右大臂輕貼右脅,槍身垂直,左手放下,成肩槍立正姿勢。
95式班用機槍手,右手將槍提到右肩前,槍身垂直,離身體約25厘米,槍面向右,準星座約與肩同高,小臂輕貼槍身,同時左手握下護手前端,爾后右手移握背帶(拇指由內頂住)向左后拉平;用左手的推力和右手腕的旋轉力迅速將槍送上右肩,右大臂輕貼右脅,槍身垂直,左手放下,成肩槍立正姿勢。
口令:槍放下。
要領:用右手腕的旋轉力,迅速將槍轉到右肩前,離身體約25厘米,同時左手握護木(狙擊步槍,接握表尺上方;20式精準步槍,握護手),槍面稍向右后;右手握調節器附近(狙擊步槍,移握上背帶環下方),槍身垂直,左手放下的同時,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底鈑(托前踵)輕輕著地,成持槍立正姿勢。
95式班用機槍手,用右手腕的旋轉力,迅速將槍轉到右肩前,離身體約25厘米,同時左手握下護手前端,槍面向右;右手握腳架連接座與槍口之間,槍身垂直,左手放下的同時,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底輕輕著地,成持槍立正姿勢。
(三)背槍、槍放下
口令:背槍。
要領:右手將槍提到右胸前(95式班用機槍,同時左手握下護手前端),左手將背帶向左拉平;兩手將槍掛在頸上,右手移握下背帶環(95式班用機槍,移握托底);兩手協力將槍轉到背后,同時右臂由槍和背帶之間伸出,兩手放下,成背槍立正姿勢。
口令:槍放下。
要領:右手握下背帶環,左手在左胸前握背帶,兩手協力將槍轉到身體前方,同時右臂由槍和背帶之間脫出,右手移握上背帶環下方(95式班用機槍,移握腳架連接座與槍口之間;20式精準步槍,移握調節器附近);兩手將槍從頸上取下,左手放下的同時,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底鈑(95式班用機槍托底;20式精準步槍托前踵)輕輕著地,成持槍立正姿勢。
第二十五條 120反坦克火箭筒手的持筒
(一)成立正姿勢持120反坦克火箭筒(連用,下同)時,右手自然下垂扶握筒身右側,筒口在右腳外側與腳尖平齊。
(二)持120反坦克火箭筒轉動時,除按照徒手動作要領外,聽到預令,左手握提把,右手握握把,將發射筒提起,攜筒穩定至新的方向并將其放下,成立正姿勢。
第二十六條 120反坦克火箭筒手的操筒
(一)持筒換扛筒
口令:扛筒。
要領:左手握提把中部,右腳后撤一大步,右手握握把,兩腿微屈,上體傾斜,兩手協力將筒身抵于右肩并扛起,右腳收回,左手放下,成立正姿勢,此時,右大臂輕貼右脅,筒身略平。
(二)扛筒換持筒
口令:持筒。
要領:左手握提把中部,右腳后撤一大步,兩腿微屈,上體傾斜,兩手協力將筒身置于身體右側,右腳收回,筒口在右腳外側與腳尖取齊,右手自然下垂扶握筒身右側,拇指根部貼于筒尾背帶環處,成立正姿勢。
第二十七條 司號員的操號
(一)持號
成立正姿勢持號時,右手拇指在上,食指按于號嘴結合部,其余手指并攏握號,將接合管輕貼于右手手腕內側,中指接于褲縫,號嘴向前,略向下傾,右臂自然下垂。
(二)挾號
挾號通常用于短距離行進。挾號時,右手將號上提,拳與腰帶同高,號嘴向前略向下傾,接合管輕貼于右手腕部內側,右小臂輕輕挾住號盤。右手挾號過久,可以換左手挾號,挾號要領相同。
(三)吹號
停止間,成立正姿勢,右手將號上提,右肘約與肩同高,接合管在左,略成水平;吹號暫停時,恢復成持號或者挾號姿勢。行進間,左臂自然擺動,吹號要領不變。
(四)掛號
掛號時,兩手協力將號帶從頭上套過,落在左肩,使接合管在后,號嘴向上,號身略保持垂直。
(五)放號、取號
放號時,右腳后撤1步,上體前屈,右手將號盤著地置于兩腳尖前20厘米處,使接合管向前,成立正姿勢。取號時,右腳后撤1步,上體前屈,將號拿起,成持號或者挾號姿勢。
(六)操號時敬禮
持號、挾號時行注目禮,掛號時行舉手禮。
第二十八條 其他武器(裝具)的操持
其他武器(裝具)操持的動作要領,按照有關武器(裝具)的操作規程執行。
第四章 分隊、部隊的隊列規范
第一節 隊列隊形
第二十九條 基本隊形
隊列的基本隊形為橫隊、縱隊、并列縱隊;需要時,可以調整為其他隊形。
第三十條 列隊的間距
隊列人員之間的間隔(兩肘之間)通常約10厘米,距離(前一名腳跟至后一名腳尖)約75厘米;需要時,可以調整隊列人員之間的間隔和距離。
第三十一條 分隊的隊形
(一)班的隊形
班的基本隊形,分為橫隊和縱隊;需要時,可以成二列橫隊或者二路縱隊。
班通常按照身高列隊,必要時按照戰斗序列列隊。
(二)排的隊形
排的基本隊形,分為橫隊和縱隊。
排橫隊,由各班的班橫隊依次向后排列組成。
排縱隊,由各班的班縱隊依次向右并列組成。
排長的列隊位置:橫隊時,在第一列基準兵右側;縱隊時,在隊列中央前。
(三)連的隊形
連的基本隊形,分為橫隊、縱隊和并列縱隊。
連橫隊,由各排的排橫隊依次向左并列組成。
連縱隊,由各排的排縱隊依次向后排列組成。
連并列縱隊,由各排的排縱隊依次向左并列組成。
連部和炊事班等,以二列(路)或者三列(路)組成相應的隊形,位于本連隊尾。
連指揮員的列隊位置:橫隊、并列縱隊時,位于一排長右側,前列為連長、副連長,后列為政治指導員、副政治指導員;縱隊時,位于一排長前,前列為連長、政治指導員,后列為副連長、副政治指導員(未編有副政治指導員時,后列中央為副連長)。
(四)營的隊形
營的基本隊形,分為橫隊、縱隊和并列縱隊。
營橫隊,由各連的并列縱隊依次向左并列組成。
營縱隊,由各連的連縱隊依次向后排列組成。
營并列縱隊,由各連的連縱隊依次向左并列組成。
營部所屬人員編為三列(路)隊形,按照編制序列列隊。
營屬其他分隊,采用同連相應的隊形,按照編制序列列隊,位于本營隊尾。
營指揮員的列隊位置:橫隊、并列縱隊時,位于營部右側,前列為營長、副營長,后列為政治教導員(編有副政治教導員時,后列為政治教導員、副政治教導員);縱隊時,位于營部前,前列為營長、政治教導員,后列中央為副營長(編有副政治教導員時,后列為副營長、副政治教導員)。
第三十二條 旅的隊形
旅的基本隊形,分為營橫隊的旅橫隊、營并列縱隊的旅橫隊和旅縱隊。
營橫隊的旅橫隊,由各營的營橫隊依次向左并列組成。
營并列縱隊的旅橫隊,由各營的營并列縱隊依次向左并列組成。
旅縱隊,由各營的營縱隊依次向后排列組成。
旅機關按照編制序列以及旅隊形性質,編成縱隊或者橫隊,位于第一營前或者右側。
旅屬其他分隊,應當采用同營、連相應的隊形,按照編制序列列隊,位于本旅隊尾。
旅指揮員的列隊位置:各種隊形中,旅指揮員成二路。橫隊時,位于旅機關右側,右路為旅長、副旅長、參謀長,左路為政治委員、副政治委員;縱隊時,位于旅機關前,左路為旅長、副旅長、參謀長,右路為政治委員、副政治委員。
軍旗位置:掌旗員和護旗兵成一列。橫隊時,在旅指揮員右側;縱隊時,在旅指揮員前。
第三十三條 預備役人員與軍人混合列隊或者預備役人員單獨列隊時,按照所在單位或者部門的編制序列列隊。
第三十四條 其他分隊、部隊的隊形,參照本節規定執行。
第二節 隊列動作
第三十五條 集合、離散
(一)集合
集合,是使單個軍人、分隊、部隊按照規范隊形聚集起來的一種隊列動作。
集合時,指揮員應當先發出預告或者信號,如“全連注意”或者“×排注意”,然后,站在預定隊形的中央前,面向預定隊形成立正姿勢,下達“成××隊——集合”的口令。所屬人員聽到預告或者信號,原地面向指揮員成立正姿勢;聽到口令,跑步到指定位置面向指揮員集合(在指揮員后側的人員,應當從指揮員右側繞過),自行對正、看齊,成立正姿勢。
1.班集合
口令:成班橫隊(二列橫隊)——集合。
要領:基準兵迅速到班長左前方適當位置,成立正姿勢;其他人員以基準兵為準,依次向左排列,自行看齊。
成班二列橫隊時,單數人員在前,雙數人員在后。
口令:成班縱隊(二路縱隊)——集合。
要領:基準兵迅速到班長前方適當位置,成立正姿勢;其他人員以基準兵為準,依次向后排列,自行對正。
成班二路縱隊時,單數人員在左,雙數人員在右。
2.排集合
口令:成排橫隊——集合。
要領:基準班在指揮員前方適當位置,成班橫隊迅速站好;其他班成班橫隊,以基準班為準,依次向后排列,自行對正、看齊。
口令:成排縱隊——集合。
要領:基準班在指揮員右前方適當位置,成班縱隊迅速站好;其他班成班縱隊,以基準班為準,依次向右排列,自行對正、看齊。
3.連集合
口令:成連橫隊——集合。
要領:隊列內的連指揮員或者基準排,在指揮員左前方適當位置,成橫隊迅速站好;各排和連部成橫隊,以連指揮員或者基準排為準,依次向左排列,自行對正、看齊。
口令:成連縱隊——集合。
要領:隊列內的連指揮員或者基準排,在指揮員前方適當位置,成縱隊迅速站好;各排和連部成縱隊,以連指揮員或者基準排為準,依次向后排列,自行對正、看齊。
口令:成連并列縱隊——集合。
要領:隊列內的連指揮員或者基準排,在指揮員左前方適當位置,成縱隊迅速站好;各排和連部成縱隊,以連指揮員或者基準排為準,依次向左排列,自行對正、看齊。
4.營集合
營集合,通常規定集合的時間、地點、方向、隊形、基準分隊以及應當攜帶的武器、器材和裝具等事項。
各連按照規定,由連值班員整隊帶往營的集合地點,隨即向基準分隊取齊,然后,跑步到距主持集合的營值班員5—7步處報告人數,營值班員整隊后,向營首長報告人數;也可以由連首長整隊帶往集合地點,直接向營首長報告。
營長以口令指揮集合時,參照本條第一項有關規定實施。
5.旅集合
旅集合,參照營集合的規定實施。
(二)離散
離散,是使列隊的單個軍人、分隊、部隊各自離開原隊列位置的一種隊列動作。
1.離開
口令:各營(連、排、班)帶開(帶回)。
要領:隊列中的各營(連、排、班)指揮員帶領本隊迅速離開原列隊位置。
2.解散
口令:解散。
要領:隊列人員迅速離開原列隊位置。
第三十六條 整齊、報數
(一)整齊
整齊,是使列隊人員按照規定的間隔、距離,保持橫向、縱向平齊的一種隊列動作。整齊分為向右(左)看齊、向中看齊和向前對正。
口令:向右(左)看——齊。
向前——看。
要領:基準兵不動,其他人員向右(左)轉頭(持槍時,聽到預令,迅速將槍稍提起,看齊后自行放下;持120反坦克火箭筒時,聽到預令,左手握提把,右手握握把,提起發射筒,看齊后自行放下),眼睛看右(左)鄰人員腮部,前四名能通視基準兵,自第五名起,以能通視到本人以右(左)第三人為度;后列人員,先向前對正,后向右(左)看齊;聽到“向前——看”的口令,迅速將頭轉正,恢復立正姿勢。
口令:以×××為準,向中看——齊。
向前——看。
要領:當指揮員指定“以×××為準(以第×名為準)”時,基準兵答“到”,同時左手握拳高舉,大臂前伸與肩略平,小臂垂直舉起,拳心向右;聽到“向中看——齊”的口令后,其他人員按照向左(右)看齊的要領實施;聽到“向前——看”的口令后,基準兵迅速將手放下,其他人員迅速將頭轉正,恢復立正姿勢。
一路縱隊看齊時,可以下達“向前——對正”的口令。
(二)報數
口令:報數。
要領:橫隊從右至左(縱隊由前向后)依次以短促洪亮的聲音轉頭(縱隊向左轉頭)報數,最后一名不轉頭;數列橫隊時,后列最后一名報“滿伍”或者“缺×名”;連集合時,由指揮員下達“各排報數”的口令,各排長在隊列內向指揮員報告人數,如“第×排到齊”或者“第×排實到××名”。
必要時,連也可以統一報數。
要領:連實施統一報數時,各排不留間隔,要補齊,成臨時編組的橫隊隊形。報數前,連指揮員先發出“看齊時,以一排長為準,全連補齊”的預告,爾后下達“向右看——齊”口令,待全連看齊后,再下達“向前——看”和“報數”的口令,報數從一排長開始,后列最后一名報“滿伍”或者“缺×名”。
第三十七條 出列、入列
單個軍人和分隊出列、入列,通常用跑步,5步以內用齊步(1步用正步,不擺臂),或者按照指揮員指定的步法執行;然后,進到指揮員右前側適當位置或者指定位置,面向指揮員成立正姿勢。
(一)單個軍人出列、入列
1.出列
口令:×××(第×名),出列。
要領:出列軍人聽到呼點自己姓名或者序號后應當答“到”,聽到“出列”的口令后,應當答“是”。
(1)位于第一列(左路)的軍人,按照本條上述規定,取捷徑出列。
(2)位于中列(中路)的軍人,向后(左)轉,待后列(左路)同序號的軍人向右后退1步(左后退1步)讓出缺口后,按照本條的上述規定從隊尾(縱隊時從左側)出列;位于“缺口”位置的軍人,待出列軍人出列后(連并列縱隊,待出列軍人行至本排左側時),即復原位。
(3)位于最后一列(右路)的軍人出列,先退1步(右跨1步),然后,按照本條有關規定從隊尾出列。
2.入列
口令:入列。
要領:聽到“入列”的口令后,應當答“是”,然后,按照出列的相反程序入列。
(二)班(排)出列、入列
1.出列
口令:第×班(排),出列。
要領:聽到“第×班(排)”的口令后,由出列班(排)的指揮員答“到”,聽到“出列”的口令后,由出列班(排)的指揮員答“是”,并用口令指揮本班(排),按照本條有關規定,以縱隊形式從隊尾(位于第一列的班取捷徑)出列。
2.入列
口令:入列。
要領:聽到“入列”的口令后,由入列班(排)指揮員答“是”,并用口令指揮本班(排),以縱隊形式從隊尾(位于第一列的班取捷徑)入列。
第三十八條 行進、停止
橫隊和并列縱隊行進以右翼為基準,縱隊行進以左翼為基準(一路縱隊行進以先頭為基準)。
(一)行進,指揮員應當下達“×步——走”的口令。聽到口令,基準兵向正前方前進,其他人員向基準翼標齊,保持規定的間隔、距離行進。縱隊行進時,排、連通常成三路縱隊,也可以成一、二路縱隊。行進中,需要時,用“一二一”(調整步伐的口令)、“一二三四”(呼號)或者唱隊列歌曲,以保持步伐的整齊和振奮士氣。
(二)停止,指揮員應當下達“立——定”的口令。聽到口令,按照立定的要領實施,分隊的動作要整齊一致;停止后,聽到“稍息”的口令,先自行對正、看齊,再稍息。
第三十九條 隊形變換
隊形變換,是由一種隊形變為另一種隊形的隊列動作。
(一)橫隊和縱隊的互換
橫隊變縱隊:
停止間口令:向右——轉。
行進間口令:向右轉——走。
縱隊變橫隊:
停止間口令:向左——轉。
行進間口令:向左轉——走。
要領:停止間,按照單個軍人向右(左)轉的要領實施;行進間,按照單個軍人向右(左)轉走的要領實施。分隊動作要整齊一致;隊形變換后,排以上指揮員應當進到規定的列隊位置。
(二)停止間班橫隊和班二列橫隊,班縱隊和班二路縱隊互換
1.班橫隊變班二列橫隊
口令:成班二列橫隊——走。
要領:變換前,先報數。聽到口令,雙數人員左腳后退1步,右腳(不靠攏左腳)向右跨1步,左腳向右腳靠攏,站到單數人員之后,自行對正、看齊。
2.班二列橫隊變班橫隊
口令:間隔1步,向左離開。
成班橫隊——走。
要領:聽到“間隔1步,向左離開”的口令,取好間隔;聽到“成班橫隊——走”的口令,雙數人員左腳左跨1步,右腳(不靠攏左腳)向前1步,左腳向右腳靠攏,站到單數人員左側,自行看齊。
3.班縱隊變班二路縱隊
口令:成班二路縱隊——走。
要領:變換前,先報數。聽到口令,雙數人員右腳右跨1步,左腳(不靠攏右腳)向前1步,右腳向左腳靠攏,站到單數人員右側,自行對正、看齊。
4.班二路縱隊變班縱隊
口令:距離2步,向后離開。
成班縱隊——走。
要領:聽到“距離2步,向后離開”的口令,取好距離;聽到“成班縱隊——走”的口令,雙數人員右腳后退1步,左腳(不靠攏右腳)左跨1步,右腳向左腳靠攏,站到單數人員之后,自行對正。
(三)連縱隊和連并列縱隊的互換
1.連縱隊變連并列縱隊
停止間口令:成連并列縱隊,齊步——走。
行進間口令:成連并列縱隊——走。
要領:連指揮員或者基準排踏步,其他排和連部逐次進到連指揮員或者基準排左側踏步并取齊,然后,聽口令前進或者停止。
連、排指揮員位置的變換方法:聽到口令,連長左腳繼續踏1步,右腳向右前1步,進到政治指導員前方仍踏步,政治指導員繼續踏步,副連長向前2步(未編有副政治指導員時,副連長向左前2步),進到連長左側,副政治指導員向左前1步,進到政治指導員左側,排長、司務長進到預定列隊位置,繼續踏步并取齊。
2.連并列縱隊變連縱隊
停止間口令:成連縱隊,齊步——走。
行進間口令:成連縱隊——走。
要領:連指揮員或者基準排照直前進,其他排和連部停止間和行進間均踏步,待連指揮員或者基準排離開原位后,各排按照排長的口令、連部和炊事班按照司務長的口令依次跟進。
連、排指揮員位置的變換方法:聽到口令,連長向左前1步,進到副連長前方踏步,政治指導員向前2步,進到連長右側繼續踏步,副政治指導員向右前1步,進到副連長右側繼續踏步(未編有副政治指導員時,副連長右跨半步并踏步),排長、司務長進到預定列隊位置繼續踏步,取齊后照直前進。
(四)營橫隊(營并列縱隊)和營縱隊互換
1.營橫隊(營并列縱隊)變營縱隊
停止間口令:成營縱隊,齊步——走。
行進間口令:成營縱隊——走。
要領:營指揮員或者營部照直前進,各連按照連長的口令變為連縱隊,依次跟進;營并列縱隊變為營縱隊,營指揮員或者營部照直前進,各連按照連長的口令依次跟進。
2.營縱隊變營橫隊(營并列縱隊)
停止間口令:成營橫隊(營并列縱隊),齊步——走。
行進間口令:成營橫隊(營并列縱隊)——走。
要領:營指揮員或者營部踏步,各連依次進到營部左側變為連并列縱隊踏步,并向基準分隊取齊,然后,聽口令前進或者停止。營縱隊變為營并列縱隊,營指揮員或者營部踏步,各連依次進到營部左側踏步,并向基準分隊取齊,然后,聽口令前進或者停止。
3.營指揮員位置的變換方法,參照本條第三項有關規定實施。
(五)旅的隊形變換
旅的隊形變換,參照營隊形變換的規定實施。
第四十條 方向變換
方向變換,是改變隊列面對的方向的一種隊列動作。
(一)橫隊和并列縱隊方向變換
停止間,通常是左(右)轉彎或者左(右)后轉彎,必要時可以向后轉。
停止間口令:左(右)轉彎,齊步(跑步)——走,或者左(右)后轉彎,齊步(跑步)——走;向后——轉,齊步(跑步)——走(當需要向后轉走時,應當先下“向后——轉”的口令,待方向變換后,再下“齊步——走”或者“跑步——走”的口令)。
行進間口令:左(右)轉彎——走,或者左(右)后轉彎——走。
要領:一列橫隊方向變換時,軸翼人員踏步,并逐漸向左(右)轉動;外翼第一名人員用大步行進并同相鄰人員動作協調,逐步變換方向(愈接近軸翼者,其步幅愈。,其他人員用眼睛的余光向外翼取齊,并保持規定的間隔和排面整齊,轉到90度或者180度時踏步并取齊,聽口令前進或者停止。
數列橫隊和并列縱隊方向變換時,第一列軸翼人員停止間用踏步、行進間用小步,外翼人員用大步行進,保持排面整齊,邊行進邊變換方向,轉到90度或者180度后,聽口令前進或者停止;后續各列按照上述要領,保持間隔、距離,取捷徑進到前一列轉彎處,轉向新方向跟進。
(二)縱隊方向變換
停止間,通常是左(右)轉彎,或者左(右)后轉彎,必要時可以向后轉。
停止間口令:左(右)轉彎,齊步(跑步)——走,或者左(右)后轉彎,齊步(跑步)——走;向后——轉,齊步(跑步)——走(按照橫隊和并列縱隊向后轉走的方法實施)。
行進間口令:左(右)轉彎——走,或者左(右)后轉彎——走。
要領:一路縱隊方向變換,基準兵在左(右)轉彎時,按照單個軍人行進間轉法(停止間,左轉彎走時,左腳先向前1步)的要領實施,在左(右)后轉彎時,用小步邊行進邊變換方向,轉到90度或者180度后,照直前進;其他人員逐次進到基準兵的轉彎處,轉向新方向跟進。
數路縱隊方向變換時,按照數列橫隊和并列縱隊方向變換的要領實施。
第四十一條 分隊、部隊敬禮
(一)停止間敬禮
要領:當首長行至距本分隊(部隊)適當距離時,指揮員下達“立正”的口令,跑步到首長前5—7步處敬禮。待首長還禮后禮畢,再向首長報告。報告完畢,待首長指示后,答“是”,再敬禮。待首長還禮后禮畢,爾后跑步回到原來位置,下達“稍息”口令或者繼續進行操練。
(二)行進間敬禮
要領:由帶隊指揮員按照單個軍人行進間敬禮的規定實施,隊列人員按照原步法行進。
第四十二條 班的置槍(架槍)、取槍
班的置槍(架槍),通常以班橫隊實施。
(一)置槍
口令:置槍。
要領:自動步槍手、狙擊步槍手,左腳向前1步,將槍放在右腳外側前,槍面向右,托后踵(95式自動步槍托底)與腳尖齊。
班用機槍射手,左腳向前1步,左手打開腳架,兩手協力將槍架在右腳外側前,托后踵(95式班用機槍托底)與腳尖齊。
班用機槍副射手,左腳向前1步,將彈盒袋(95式班用機槍彈鼓)放在左腳前。
120反坦克火箭筒置筒時,組長左腳向前1步,將多用途支架置于地上,爾后左腳向左后方撤步的同時轉體向左取下小三腳架,并安裝三腳架,安裝完畢后回到原來位置;一射手待組長安裝好小三腳架后,左手握提把,右手握小三腳架卡齒座,打開腳架,左腳向前1步順勢將發射筒置于地上。其他射手,先放自動步槍,要領同自動步槍手;后放彈藥背具,要領同班用機槍副射手。
聽到“好”的口令,各槍手(筒手),一齊放手回原位,全班成立正姿勢。
(二)架槍
口令:架槍。
要領:聽到“架槍”的口令,班用機槍射手按照架槍的要領架槍;自動步槍手、狙擊步槍手,左腳向前(左前、右前)1步,將槍靠在班用機槍護木上;班用機槍副射手的動作要領同置槍。
(三)取槍
口令:取槍。
要領:81式自動步槍手、03式自動步槍手、20式自動步槍手、20式精準步槍手、狙擊步槍手,左腳向前1步,右手握護木(03式自動步槍握護蓋,20式自動步槍、20式精準步槍握護手)取槍。
95式自動步槍手、20式自動步槍手,左腳向前1步,左手掌心向下,反握上護蓋前端(護手前端),右手反握槍托中間部位,然后,按照肩槍的要領將槍送上右肩。
班用機槍射手,左腳向前1步,右手握護木(95式班用機槍手,右手握腳架連接座與槍口之間),左手折回腳架,取槍。
班用機槍副射手,左腳向前1步,取回彈盒袋或者彈鼓(彈藥背具、自動步槍)。
聽到“好”的口令,各槍手回原位,全班成持槍、肩槍立正姿勢。
第四十三條 排、連的置槍(架槍)、取槍
置槍(架槍)前,視情況調整班、排的距離和間隔,然后,按照本條令第四十二條的規定實施;取槍后,恢復原間隔、距離。
第四十四條 指揮員列隊位置的變換
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
不分頁顯示 總共5頁
[1] 2
[3] [4] [5]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