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国产成人精品三区-国产成人精品实拍在线-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国产成人精品视频2021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淺談刑事附帶民事和解及精神損害賠償

    [ 王長君 ]——(2009-11-5) / 已閱16602次

      附帶民事訴訟中確立精神損害賠償不僅僅是司法實踐的需要,而且是協調不同部門法沖突的需要,并且有利于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當然,附帶民事訴訟中的精神損害賠償還必須具備相應的條件,受一定范圍限制,同時要遵循精神損害賠償的原則。
      隨著社會的發展,公民法律意識不斷增強,在民事案件中,關于精神損害賠償問題經常出現,也常常使訴訟的雙方爭論不休!睹穹ㄍ▌t》第120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且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這為民事訴訟中精神損害賠償提供了法律依據,但是在司法實踐中有時出現的諸如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賠償數額的確定等目前尚無明確具體的規定,仍舊需要進一步探討。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具有民事訴訟性質,在實體法上也應適用民事方面的法律及規定,即在附帶民事訴訟中理應能夠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訴訟請求。但是,我國刑事訴訟法第77條規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逼渲胁⑽刺峒熬駬p害賠償,就是說被害人在精神方面受到損害時,不能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這樣,不同部門法之間就存在沖突。因此,隨著司法實踐的需要,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確立精神損害賠償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附帶民事訴訟中確立精神損害賠償有利于保護被害人。侮辱罪、誹謗罪等是一種侵害名譽權的行為,它給被害人造成的精神損害比一般民事侵權行為往往嚴重得多,而在侵犯他人名譽權等民事侵權行為中被害人可以獲得精神損害賠償,那么由于侮辱、誹謗等行為遭受精神損害,被害人就更有權獲得精神損害賠償。
      其次,附帶民事訴訟中確立精神損害賠償符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立法意圖。法律之所以確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其目的就是考慮犯罪行為造成的民事損害與犯罪行為造成的精神損害賠償作為民事訴訟由民庭處理,就割裂了刑事訴訟與精神損害賠償的民事訴訟之間的內在有機聯系,就違背了設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立法意圖。 再次,附帶民事訴訟中確立精神損害賠償是協調不同部門法沖突的需要。《民法通則》確立了精神損害賠償,而我國刑事訴訟附帶民事訴訟中并未規定有精神損害賠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又具有民事訴訟性質,這樣在處理具體案件中容易產生法律適用上的混亂,有損法律協調性。
      最后,附帶民事訴訟中確立精神損害賠償是司法實踐的需要。近年來,在處理刑事案件的司法實踐中,也出現了刑事被害人要求因犯罪行為造成的精神損害賠償的情況。人民法院審理被害人訴其名譽權等受到侵害時,因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局限性,使被害人的人格、名譽等非財產性的精神損害,無法適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而只能分案審理,先由刑庭審理刑事犯罪,再由民庭審理精神賠償糾紛,給被害人、法院造成了諸多不便,降低了司法的效率。
      由此可見,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確立精神損害賠償,有利于更好地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符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立法意圖,能更好地協調不同部門法之間的沖突,也是司法實踐的需要,符合公民、法人訴訟的愿望,有利于提高法院辦案效率,節省訴訟資源。
      “精神”一詞在不同領域有著不同涵義和范疇,從其本質上講,它是對由社會存在決定的人的意識活動及其內容和成果的總稱。而法律上的精神,主要是指人們的某種精神活動,并且在法律上對精神的研究總是把精神損害及精神損害賠償聯系在一起,因此,研究法律意義上的損害和范圍就顯得十分必要!皳p害”通常包括在事業、利益、健康、名譽等方面所遭受損失。在侵權法中“損害”指那些因違法行為而使被害人的某種合法權益遭受侵害,并且為使被害人的權利得以恢復而應由侵害人依法賠償的這樣一種情況,它是包含非法要素的損害。
      “損害”價值的多少到底怎樣估價,在近代的侵權法中都是以金錢來衡量的,也就是僅僅局限于財產損失范圍內。隨著時代進步,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把損害價值僅僅局限于單純的物質財產上的損失,已不能更合理地保護被害人的諸多權益,因此,許多國家都先后在法律上確定非財產損害也是侵權損害的重要部分。1987年我國《民法通則》第120條也認為對非財產性的幾種人格權的侵害可以導致侵害人承擔賠償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第120 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 消除影響, 賠禮道歉并可要求賠償損失!边@條規定奠定了我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基礎,但該規定將精神損害賠償的客體限于精神性人格權(姓名權、肖像權、榮譽權等),作為人格存在基礎的物質性人格權如生命權、健康權反而受到了忽視,這點為后來2001年的關于精神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所修正。而關于精神損害賠償的具體項目,民法通則沒有詳言,但民事特別法中往往都有細致規定,盡管各特別法中的規定并不一致。如《產品質量法》44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傷害的,侵害人應當賠償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造成殘疾的,還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由其扶養的人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并應當支付喪葬費、死亡賠償金及由死者生前扶養的人所需的生活費等”,其中殘疾補償金、死亡補償金就屬于精神損害賠償的項目。《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與《產品質量法》大體一致。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則規定交通事故責任者應當按照所負交通事故責任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其中損害賠償的項目包括殘疾者生活補助費、死亡補償費等等,但并沒有殘疾賠償金一項。
      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程序方面,法律對受害人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沒有明確的認可,但也沒有明確的禁止!缎淌略V訟法》第77 條第1 款規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刑事訴訟法》并沒有否定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害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也沒有否定在刑事案件審結后可以單獨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間,并未剝奪被害人在精神損害賠償方面的訴訟權利與實體權利。訴權是訴訟上的基本權利,是一切訴訟權利的基礎。如果訴權不平等,就不可能有平等的訴訟權利。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程序中規定不允許受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實質上是變相剝奪了當事人的某種訴權,從訴訟的保護角度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不允許當事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明顯于法不合,于理不通。
      由于法律對精神損害賠償客體的規定過于狹窄,賠償的項目也不明確,不利于保護受害人,也給司法實踐帶來了操作上的困難,為此,最高院陸續出臺了不少司法解釋來落實法律規定。其中最為重要的是2001年《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該解釋對民法通則120條作了擴充,將精神損害賠償的客體由民通規定的精神性人格權擴大到物質性人格權,同時對損害賠償金的項目也作了規定,其中第9條規定:“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以下方式:(一)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二)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三)其他損害情形的精神撫慰金! 與民事方面對精神損害的擴充相反,在刑事訴訟中的司法解釋卻一而再,再而三的對精神損害賠償進行限制。2000年12月19日法釋[2000]47號最高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一條規定:“因對于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害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弊罡呷嗣穹ㄔ骸蛾P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中規定:“對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在該刑事案件審結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币虼,一旦被害人在刑事訴訟中提起了附帶民事訴訟,那么,他在訴訟中將不能就精神損害部分得到賠償,訴訟后也不能就該部分另行起訴,也即受害人將徹底的失去了精神損害賠償的訴權。 針對現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有論者提出要廢除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而實行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并行的做法,但是在刑事程序中解決民事責任問題并不一定會造成不良后果,關鍵是這一程序本身設計是否科學、合理。因而筆者主張對現行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進行改造。單就精神損害賠償問題而言,現在最急迫的是廢除前述兩個對犯罪行為所致的精神損害不予賠償的解釋,以使刑事法律與民事法律相協調,進而與普通人的公平、正義觀念相一致。
      另外一點便是要有計劃的開始建立刑事犯罪的國家補償制度,于此方能使刑事責任與民事責任現實沖突的最終解決得以真正實現。另外,我們可以加強國際交流,借鑒一些國外的先進經驗,更好地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




    北安市人民法院
    王長君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  

    ==========================================

    免責聲明:
    聲明:本論文由《法律圖書館》網站收藏,
    僅供學術研究參考使用,
    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

    論文分類

    A 法學理論

    C 國家法、憲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經濟法

    N 訴訟法

    S 司法制度

    T 國際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传媒在线网站 | 久久久久久99精品 |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手机播放 | 国产视频 每日更新 |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九九 | 黄色网址在线播放 | 91蝌蚪九色 |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九 | 一级国产在线观看高清 | 手机看片日韩在线 | 国产一级淫片a免费播放口欧美 |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 | 免费国产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黄色激情片 | 中日韩黄色大片 |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 精品国产福利第一区二区三区 | 成年看片免费高清观看 | 影音先锋5566中文源资源 | 91精品久久国产青草 |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精品91 | 人成免费a级毛片 | 黄色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原创麻豆精品视频 | 久久精品看片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九七 | 国产1区2区三区不卡 | 免费级毛片 | 国产在热线精品视频国产一二 | 伊人222综合| 色视频免费国产观看 | 国产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免费播放一级毛片 | 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寡妇一级a毛片免费播放 | 国产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毛片 | 国产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毛片国语 | 欧美色图自拍 |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黄色一级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