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振國 ]——(2009-12-1) / 已閱19328次
金融創新是現代金融發展的主要特征,同時,金融創新在突破法律的規定中得到發展的。因此,如何控制金融創新中的風險,使他不至于釀成危機,是鼓勵金融創新必須首先考慮的問題。
銀行在發放貸款的時候,必須嚴格貸款審核,對借貸人的還貸能力進行充分的估計;在進行新金融產品開發時,必須充分考慮產品的金融風險。
金融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金融監管者應該通過立法,使金融創新中的風險進行充分的披露,并隨時進行跟蹤收集數據并公布,緩解“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以此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對違法披露和虛假披露的行為,追究法律責任。
(三)保持信用評級機構的獨立性,防止利益沖突
在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信用評級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金融監管立法的過程中,要通過法律制度的設計,使信用評級機構保持中立的地位,減少與相關金融機構的利益沖突,保證評級標準和評級過程的適當透明化。同時,監管部門要對評級機構與相關金融機構的利益關系、評級的決策過程進行嚴格的監督。
(四)強化金融機構審慎經營的法律要求
次貸危機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金融機構自身經營的不審慎。銀行為了逐利,不惜降低放貸要求,參與高風險金融產品的投資,這些不審慎的經營行為導致了危機的發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我國目前正處于房地產價格上漲時期,少數銀行為爭奪房貸,往往放松必要的評估和管理,埋下了較大的風險隱患。2009年上半年,我國銀行投放信貸7.37萬億,這個數字是建國以來全年所沒有的!霸谛刨J狂潮下,大量的錢追逐有限的項目,銀行要想拿到項目就不得不在談判桌上讓人三分¬——許多優質客戶利率普遍下浮10%、個人房貸客戶利率也打折到了7這折。7月17日,在銀監會2009年第三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主席劉明康明確表示,貸款高速投放積聚的風險在增加,銀行業金融機構經營活動中的不審慎行為和沖動放貸、粗放經營的傾向有所抬頭。”[6] 雖然說中國目前還沒有出現大規模的貸款違約的情況,但是,不斷上揚的通貨膨脹可能迫使央行提高貸款利率;不斷提高利率,可能會使借貸者交不起利息而違約,從而引發金融危機。
因此,建議修改《商業銀行法》,強化對銀行審慎經營的要求,提高銀行風險管理能力。監管機構要對銀行信貸進行嚴格監管,嚴格保證銀行首付政策的執行,防止出現放寬信貸標準、零首付、虛假按揭現象的發生。
(五)加快居民信用法律體系建設
美國居民信用體系比較健全,不同信用水平的自然人和法人的融資成本是不一樣的。美國次級貸款市場主要是為信用較低的群體設置的。這種制度性的分隔就是在不同信用風險的資產之間設置一道防火墻,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奉獻過濾的作用。同時,為滿足不同信用登記的投資者的需要,美國推出了很多信貸品種,如固定個人貸款、浮動貸款等。而我國的個人信用體系(只有銀行有個人信用記錄)還沒有建立起來,金融產品的開發并沒有與信用級別聯系在一起,因此就容易出現問題。建議建立國家統一的信用體系法律法規,逐步建立起統一的信用體系,明確負責部門,明確信息收集的范圍。完善的信用體系有利于信貸市場上在不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間設置不同的風險隔離帶,降低金融風險傳導性。
(六)加強對經營貨幣的非吸收存款類放貸機構的監管
傳統上非吸收存款類房貸機構所受監管非常寬松。然而資產證券化可以打通貸款與證券市場、貨幣市場,非傳統放貸人與銀行、保險、證券機構之間的聯系,并通過資產證券化的鏈條將風險傳遞給各方。香港的《放債人條例》、南非的《高利貸豁免法》,都是將非傳統放貸人包括民間借貸納入有效管理體系的很好例證。因此,建議盡快出臺我國的《放貸人條例》。將非傳統放貸人納入監管之下,盡快實現民間借貸的合法化,這也是推動我國信用體系走向成熟的明智之舉。
參考文獻:
[1]辛喬利,孫兆東:《次貸危機》,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年版。
[2][美]阿列克斯﹒施瓦滋:《美國的住房政策》,黃瑛譯,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
[3][美]阿列克斯﹒施瓦滋:《美國的住房政策》,黃瑛譯,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
[4]胡祖六:《如何看待金融監管(上)》,載《南方周末》,2009年07月23日。
[5]程信和、張雙梅:《金融監管權法理探究:由金融危機引發的思考》,載《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
[6]駱海濤:《天價信貸如何收場》,載《南方周末》,2009年07月23日。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