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恩民 ]——(2003-9-5) / 已閱27520次
四、本書的特色
在德國以及歐洲各國,歐洲法也已經是大學法學院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本書作者馬迪亞斯·赫蒂根(Matthias Herdegen)是德國波恩大學法律系教授,國際法與歐洲法方面的專家。
正如本書的作者所言:本教科書在德國“首先是面向大學生讀者的”。在德國各大學,本教科書都是專修歐洲法的大學生們首選的參考教材之一。本書初版并不算早,但很受歡迎——關于這一點,人們從本書每年都有新版、供不應求的形勢完全可以看得出來。
本書內容非常豐富:它系統介紹了歐洲的一體化進程特別是歐洲各大共同體以及歐洲聯盟的發展背景、沿革與前景;詳細介紹了各大共同體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歐洲法院等共同體機構的組織與功能,共同體內部統一市場法律的體系架構,共同體法律規范對各個成員國內國法特別是對德國法的影響等;本書還以大量的篇幅詳細介紹了包括共同市場上自由的人員流動、自由的商品貿易、自由的服務貿易以及自由的資本流動等四大自由為核心的歐洲內部統一大市場的法律制度與法院判例、經濟與貨幣聯盟等重要內容。
通過栩栩如生的各種判例介紹與各種圖表的形象化描述,也體現了本書深入淺出的特色。
通過本書,有助于對歐洲感興趣的讀者全方位了解歐洲聯盟以及各大共同體的基礎知識,有助于中國的法學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全方位了解作為一門學科的歐洲法的現狀、體系架構以及發展前景,有助于專業研究歐洲法的人士了解歐盟與歐洲法的前沿問題與最新發展。
應當指出的是,由于歐洲法發展更新的速度很快,涉及的學科范圍相當廣泛,再加上各共同體機構每年都頒布大量的法律性文件,特別是歐洲法院每年也有大量的判例發布,而要把這些最新的發展全面準確地翻譯成中文的法律語言,對譯者來說也是一向富有挑戰性的工作,這也使譯者倍感壓力。
五、歐洲法研究對中國的意義
從法律的基礎價值上講,歐洲一體化所體現的歐洲各國的價值觀與美國所理解的價值觀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二者都屬于所謂的“西方國家”的價值觀范疇。這種共同的價值觀特別體現在對民主與人權的理解上 。雖然,東西方法律文化存在巨大的差異,但是也存在許多共通之處。從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角度來看,我們也不可能簡單地全盤接受或者全盤否定歐洲法所代表的歐洲價值與理念。從法學研究的角度來講,作為成熟的西方法的一個重要領域,歐洲法在許多已經取得卓有成效的地方都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
從國際關系上講,發展歐洲各大共同體/歐盟與中國關系不僅對雙方的政府與人民、而且對世界的發展也具有重大意義和影響。歐洲聯盟目前擁有15個成員國(2004年將增加到25國),人口約3.7億,面積約334萬平方公里,國民生產總值和國際貿易總額與美日排在全球最前列。作為人口眾多、資源豐富、處于不斷改革開放過程中的中國,其發展潛力十分巨大。長期以來,歐盟及其各個成員國與中國的關系相對比較穩定。對中國來說,歐洲一體化以及與經濟一體化相伴隨的法律一體化為歐洲各國所帶來的經濟發展成就、國際地位提升等經驗,都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
從歐洲法研究資料的角度來說,要選擇一本合適的歐洲法學教科書介紹給中國讀者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眾所周知,很大程度上,歐洲法受到以德國法、法國法為代表的大陸法系的重大影響。在歐洲,德國不僅以其經濟上的成就、人口上的優勢、法律制度上的完備對歐洲一體化進程施加著重大的影響,它更以歐洲聯盟/各大共同體的核心國家自居。本書原文是德文版。因此,譯者以為,德國著名法學教授所撰寫的這本歐洲法學教科書更值得向中國的讀者們推薦。
很長時間以來,作為法學研究者,我們甚至很難找到一本系統全面地用中文介紹歐洲法學的書籍。今天,作為身在德國的中國法學留學生,我非常榮幸能夠把這本歐洲法學教科書譯成中文,并為大家介紹歐盟以及歐洲法的有關知識。當然,由于譯者本身水平所限,出現錯誤、不妥或者遣詞用語晦澀難懂之處在所難免,期盼各位前輩、同行、讀者批評指正、不吝賜教。歡迎聯系譯者的電子信箱:zhang01@web.de
注:
1.經作者本人允許,本文略有刪節。原文發表于(德)赫蒂根著《歐洲法》(第5版)(德國法學教科書譯叢),張恩民譯,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2.除非特別說明,文中的外文均系德語。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