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吟蘭 ]——(2012-9-6) / 已閱16758次
其次,對于夫妻共同財產制而言,非常財產制成為婚內侵權財, 產責任執行的可行路徑。非常財產制是指在特殊情況下,出現法定事由時,依據法律之規定或經夫妻一方(或夫妻之債權人)的申請由法院宣告,撤銷原法定或約定的共同財產制,改設為分別財產制。在立法例上,瑞士、意大利等國分別設有通常法定財產制與非常財產制,法國、德國則設有共同財產制的解除或撤銷制度。[39]就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而言,當夫妻一方的財產無法清償其債務時,另一方有權向法院申請宣告改采分別財產制。第一,我國《婚姻法》應增設非常法定財產制度。在采取共同財產制時,如果夫妻能夠就婚內侵權的債務承擔達成合意,自無申請宣告改采分別財產制的必要;當夫妻無法就債務承擔達成合意時,任何一方均有權向法院申請,要求將共同財產制改為分別財產制。自法院宣告之日,夫妻分別財產制開始生效。第二,在現有體例下,采取共同財產制的夫妻仍可要求分割共同財產。一是我國《物權法》第 99 條規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礎喪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時可以請求分割。”盡管尚不明確何為“重大理由”,但通過法律解釋,可將其用于夫妻婚內侵權財產責任的執行之中。二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 4 條規定“一方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行為的”,允許法院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分割共同財產,為侵害財產權的婚內侵權救濟提供了依據。
最后,夫妻個人財產的自愿登記制與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的報告義務之設定。一方面,個人財產的自愿登記制有利于明晰夫妻婚前及婚內所得的個人財產,保障婚內侵權責任之執行。有學者認為:“對于婚前財產,男女在結婚登記時,可以向婚姻管理機關申請進行婚前個人財產登記,載入婚姻登記檔案,發給夫妻財產登記證書;或者在結婚登記后,夫妻雙方共同制作婚前財產清單,并經雙方簽名后生效。對于婚后所得的價值較大的夫妻特有財產,夫妻可在取得財產所有權后的一年內,雙方共同制作財產清單,并經雙方簽名后生效;或者向公證機關申請辦理夫妻個人財產公證,取得公證的夫妻財產證書。”[40]另一方面,夫妻婚內所得財產的報告義務有利于非常財產制的執行。在立法例上,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典”第1022 條規定“夫妻就其婚后財產,互負報告之義務”。我國《婚姻法》在修訂時可增設夫妻就婚內財產的報告義務,并要求相關單位(如銀行等)和個人承擔一定的協助義務,保障婚內侵權責任的實現。
結語
無論是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在美國法中由豁免走向規制的歷史足跡,還是其在美國法中逐漸得到承認與有力規制的現實景象,抑或其兼具侵權行為之一般特點與特殊性的品質,無疑為尚未確立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制度的中國法提供了借鑒與參考。從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的一般性出發,在邏輯上構建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的完善體系,在司法中充分考量其特殊性,在實踐中盡量保證其可操作與可執行。這既有利于該制度的理論建構,也有助于該行為的實踐規制。
注釋:
[1]《美國法典詮注》[18 U. S. C. A. § 2264( b) ]。
[2]United States v. Morrison,529 U. S. 598 ( U. S. 2000) .
[3]薩利•F•戈德法波:“最高法院,反針對婦女暴力的法案,以及聯邦主義的運用與濫用”[Sally F. Goldfarb,“The Supreme Court,the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ct,and the Use and Abuse of Federalism”,Fordham Law Review,71 ( October,2002) ,p. 79]。
[4]米歇爾•J•安德森:“婚內豁免,親密關系,和不適當的推論:規制親密者實施性侵犯的新法律”[Michelle J.Anderson,“Marital Immunity,Intimate Relationships,and Improper Inferences:A New Law on Sexual Offences by Intimates”,Hastings Law Journal,54 ( June,2003) ,pp. 1468 - 1472]。
[5]《加利福尼亞州刑法典》[Cal. Penal Code § 262 ( West 2007) ]。
[6]《內華達州修訂制定法》[Nev. Rev. Stat. § 200.373 ( 1997) ]。
[7]同注[4]引文,第 1494 -1495 頁。
[8]《南卡萊羅納州法典詮注》[S. C. Code Ann. 1976 § 16 -3 -615( B) ; S. C. Code Ann. § 16 -3 -658]。
[9]以南卡萊羅納為例,其對婚外主體與配偶分別設定了最高 30 年和 10 年的刑期( S. C. Code Ann. 1976 § 16 -3- 652,S. C. Code Ann. 1976 § 16 - 3 - 615) 。
[10]道格拉斯•E•艾布拉姆斯等:《當代家庭法》( Douglas E. Abrams,et al. ,Contemporary Family Law,Thomson/West,2006,p. 360) 。
[11]心靈慰藉之訴( heart balm actions) 包括離間夫妻感情之訴、通奸之訴、誘奸之訴和違反婚約之訴。
[12]《侵權行為法重述( 第二次) 》[Restatement ( Second) of Torts § 46 ( 1965) ]。
[13]Day v. Heller,653 N. W. 2d 475,480 ( Neb. 2002) .
[14]Koelle v. Zwiren,672 N. E. 2d 868,875 ( Ill. App. 1 Dist. ,1996) .
[15]G. A. W. ,III v. D. M. W. ,596 N. W. 2d 284,286 - 291 ( Minn. App. 1999) .
[16]Koepke v. Koepke,556 N. E. 2d 1198,1198 - 1199 ( Ohio App. 1989) .
[17]Crowell v. Crowell,105 S. E. 206 ( N. C. 1920) .
[18]《婚內侵權行為:家庭暴力、沖突和性虐待》[Domestic Torts:Family Violence,Conflict and Sexual Abuse ( Revised Edition) ,Volume 1,Thomson / West,2005,p. 259]。
[19]Deuschle v. Jobe,30 S. W. 3d 215,218 - 219 ( Mo. App. W. D. 2000) .
[20]McPherson v. McPherson,712 A. 2d 1043,1045 ( Me. 1998) .
[21]Kathleen K. v. Robert B. ,198 Cal. Rptr. 273,276 - 277 ( Cal. App. 2 Dist. 1984) .
[22]Maharam v. Maharam,510 N. Y. S. 2d 104,106 - 107 ( N. Y. A. D. 1 Dept. 1986) .
[23]路易斯•A•亞歷山大:“傳播性傳播疾病的侵權責任:生殖器皰疹與法律”[Louis A. Alexander,“Liability inTort for the Sexual Transmission of Disease:Genital Herpes and the Law”,Cornell Law Review,70 ( November,1984) ,p. 114]。
[24]同注[18]引書,第 251 -252 頁。
[25]Doe v. Roe,267 Cal. Rptr. 564,568 ( Cal. App. 1 Dist. 1990) .
[26]卡爾•托拜西:“美國的婚內侵權豁免”[Carl Tobbias,“Interspousal Tort Immunity in America”,Georgia Law Re-view,23 ( Winter,1989) ,p. 359. ]。
[27]《路易斯安那州修訂制定法》( La Rev. Stat. § 9:291) 。
[28]同注[10]引書,第 369 -370 頁。
[29]同注[10]引書,第 382 頁。
[30]Hakkila v. Hakkila,812 P. 2d 1320,1323 ( N. M. Ct. App. 1991) .
[31]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婚姻法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04 頁。
[32]楊遂全等:《婚姻家庭法典型判例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71 頁。
[33]Brennan v. Orban,678 A. 2d 667 ( N. J. 1996) .
[34]Twyman v. Twyman,855 S. W. 2d 619 ( Tex. 1993) .
[35]Stuart v. Stuart,143 Wis. 2d 347,421 N. W. 2d 505 ( Wis. 1988) .
[36]Heacock v. Heacock,402 Mass. 21,520 N. E. 2d 151 ( Mass. 1988) .
[37]Chen v. Fischer,810 N. Y. S. 2d 96,98 - 99 ( N. Y. 2005) .
[38]同注[10]引書,第 396 頁。
[39]范李瑛:“婚內損害賠償與夫妻共同財產制的沖突和協調”,《煙臺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 年第 3 期。
[40]陳葦:《中國婚姻家庭法立法研究》,群眾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98 -199 頁。
總共3頁 [1] 2 [3]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