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振瀛 ]——(2013-4-10) / 已閱24666次
[1][美]威爾•杜蘭:《東方的遺產》,幼獅文化公司譯,東方出版社2003年版,第3頁。在討論西亞地區的古代歷史和文明時,歐洲人稱西亞地區為近東,因為以歐洲人眼光來看,這一地區是離歐洲較近的“東方”,參見魏瓊:《民法的起源》,商務印書館2008年版,第2頁。
[2]同注[1],魏瓊書,第422頁。
[3]參見魏瓊書,第25頁。
[4]參見由嶸、胡大展主編:《外國法制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15頁。
[5]參見注[1],魏瓊書,第24-98頁。
[6]參見注[1],魏瓊書,第53-63頁。
[7]轉引自注[1],魏瓊書,第89、 93頁。
[8]參見注[1],魏瓊書,第37-38頁。
[9]根據《漢穆拉比法典》,楊熾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漢謨拉比法典》,由嶸、張雅利、毛國權、李紅海編:《外國法制史參考資料匯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0][蘇]阿•尼•格拉德舍夫斯基:《古代東方史》,吉林師范大學歷史系翻譯室譯,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67頁。
[11]參見《漢穆拉比法典》,楊熾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前言第3頁對《漢穆拉比法典》內容的分析。
[12]塔木卡是指大商人。
[13]由嶸等編的《外國法制史參考資料匯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中,《漢穆拉比法典》第113條開始和以下有幾個條文有“債權”概念,楊熾翻譯的《漢穆拉比法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中,沒有使用債權一詞。
[14]翦伯贊、邵循正、胡華的《中國歷史概要》(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頁)講西周時期是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第一編,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4版,第126頁)講西周時期是公元前1066(?)-前771年。
[15]參見北京大學法學百科全書編委會:《北京大學法學百科全書》(中國法律思想史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律思想史外國法制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048-1049、 1054-1057、 1069-1070頁。
[16]參見胡留元、馮卓慧:《夏商西周法制史》,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第462頁。
[17]我國古代早期沒有“債”字,“責”(zhai)字是“債”字的古字。《管子•輕重乙》:“君直幣之輕重,以決其數,使無券契之責。”尹知章注:“責,讀曰債。”(《漢語大詞典》(10),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2年版,第90頁)。齊之孟嘗君,封萬戶于薛。“國策”“齊”四云:孟嘗君出記(簿據之類),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計算,利息之類),能為文收責于薛者乎?……”轉引自周谷城:《中國通史》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28頁。
[18]參見蒲堅:《中國古代法制叢鈔》第1卷,光明日報出版社2001年版,第74頁。
[19]參見李志敏:《中國古代民法》,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第115-116頁。
[20]參見注[19],第103-104頁。
[21]參見注[16],第447頁。
[22]參見注[15],第175-176頁。
[23][意]彼得羅•彭梵得:《羅馬法教科書》,黃風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284-285頁。
[24]同注[23],第401頁。
[25]參見[意]朱塞佩•格羅索:《羅馬法史》,黃風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15-116頁。
[26]參見注[9],由嶸等,第127頁。
[27][古羅馬]查士丁尼:《法學總論》,張企泰譯,商務印書館1989年版,第158頁。
[28]參見費安玲主編:《羅馬私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372頁。
[29]同注[28],第377頁。
[30]參見《桑德羅•斯奇巴尼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291-292頁。
[31]2012年7月28日費安玲發給魏振瀛的電子郵件。筆者對費安玲教授嚴謹的治學精神和認真的態度深表敬意和謝忱!
[32]公元426年由羅馬帝國君主狄奧多西二世和瓦倫丁尼三世頒布的一項諭令中,蓋尤斯的著作與古典法時期的4位權威法學家帕比尼安、保羅、烏爾比安和莫德斯丁的著作一起,被宣布具有“法淵源”的效力,即允許法官們直接援引這些法學家著作中的論斷審判案件。參見[古羅馬]蓋尤斯:《蓋尤斯法學階梯》,黃風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前言第1頁。
[33]《蓋尤斯法學階梯》各編原文沒有標題,譯者黃風說:“為了能夠比較醒目地提示各編的主題,譯者為每一編增加了標題”。同注[32],前言第2頁。
[34]參見注[28],第261-262頁。
[35]參見邱雪梅:《民事責任體系重構》,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0頁。
[36]鄭玉波:《民法債編總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12頁。
[37]林誠二:《民法債編總論—體系化解說》,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15頁。
[38]李宜琛:《債務與責任》,何勤華、李秀清主編:《民國法學論文精萃》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80頁。
[39]同注[23],第283頁。
[40]江平、米健:《羅馬法基礎》,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80頁。
[41]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17頁。
[42]參見李秀清:《日耳曼法研究》,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第1-4、 456-459、 480-481頁。
[43]參見由嶸:《日耳曼法簡介》,法律出版1987年版,第8頁。
[44]參見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16-117頁。
[45]關于純然責任契約,參見注[44],第122-130頁。
[46]以上兩段參見注[44],第104-105頁。
[47]參見注[44],第106頁。
[48]參見注[44],第125頁。
[49]參見李宜琛:《債務與責任》,何勤華、李秀清主編:《民國法學論文精萃》,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82-183;注[44],第105-107頁。
[50]同注[44],第131頁。
總共6頁 [1] [2] [3] 4 [5] [6]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