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禮仁 ]——(2013-10-31) / 已閱7194次
9、“凡一個部門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要設置多個部門”,其主張是否具有科學性。
10、廢除婚姻效力糾紛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統一由民事程序解決,這完全可以做到,不另開行政訴訟或行政復議的口子行不行。
三、批評之意義
1、婚姻效力訴訟的立法與司法機制存在嚴重弊端,亟待厘清
目前理婚姻效力糾紛的立法和司法機制在其職能定位、執法權力配置、訴訟路徑選擇等方面均存在明顯錯誤。一是行政權與司法權混淆;二是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混淆;三是部門之間職能混淆。解決婚姻效力糾紛的部門重疊,職能交叉,既有分工不明,也有分工錯誤;既有重復交叉,越權越位,又有盲點死角,該管的案件無人管。處理婚姻效力糾紛雖然有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三大機制,但由于權力配置不合理,龐大的機構體系卻無法解決實際問題,婚姻效力糾紛訴訟難與裁判亂的現象十分嚴重。
2、婚姻效力訴訟行政程序之修法,意義重大
婚姻效力訴訟程序,事關億萬民眾之“訴訟福祉”,乃系“民生大法”,其立法價值不言而喻;婚姻效力訴訟機制之改革,關乎執法權力再分配,是為重大司法體制之革命;解決現行婚姻效力訴訟機制之弊端,滿足人民群眾司法之需求,則是“執政為民”理念在“立法為民”中之行動,更是“司法為民”之基礎與保障。
3、批評或反批評可以促進問題的深入研究,是繁榮法學、提高立法質量、推動立法進步的必要手段。
四、無奈選擇與癡情期待
官方法學、專業法學、民間法學“三駕馬車”本應并駕齊驅,共同發力,合成一股統一的立法力量。[2] 但目前“民間法學”則往往被忽視或不重視,導致有些立法違反經驗法則,甚至亦有理論缺陷,立法質量不高,實踐效果不好。我選擇“愿為立法挨子彈”的有償批評辦法,以期對婚姻效力訴訟程序深入研究,推動該項立法的進步。這雖然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但通過批評與反批評實現“民間法學”與“專業法學”之勾兌,對推動中國立法或法學理論研究水平,提高立法質量,或許有所裨益。
作為一名基層家事法官,無疑看到了官方法學、專業法學無法看到的一面。然而,我畢竟身在“民間法學”的領地里,無法將自己的見聞和感知有效地傳遞給立法機關和學術界,不得不出此“下策”,以求有“上策”之效果。
倘能引起官方立法者和學者關注和重視,乃為大幸!
我期待,億萬民眾在期待!
但愿有更多的智者達人,積極參與“立法為民”之法制事業,為人民——謀法律之福!
附:供批判的文章:
《反婚姻訴訟分裂法——廢除婚姻效力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致全國人大建議書》(6萬余字) ,見北京大學法律信息網,分上、中、下三篇:
反婚姻訴訟分裂法(上)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Html/Article_79336.shtml
反婚姻訴訟分裂法(中)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Html/Article_79337.shtml
反婚姻訴訟分裂法(下)
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Html/Article_79338.shtml
總共3頁 [1] 2 [3]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