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軍律師 ]——(2017-6-30) / 已閱14877次
問20:那么,根據現有證據,是不能證明醫方采取了正確的助產手法的,對嗎?
答:我們鑒定意見書中已說過了。
問21:根據診療規范,發生肩難產時,如果手法正確,則絕大多數可以避免產傷的,對嗎?
答:那還是有無法避免的情形,這是并發癥。
問22:在因果關系的判斷中,你們認為產婦自身的妊娠糖尿病、高血壓、急產、巨大兒是造成后果的主要因素,我的問題是:高血壓與臂叢神經損傷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依據?
答:(沒有回答,但表示可以回去查找依據后提供給法庭)
問23:急產與臂叢神經損傷之間又有什么樣的關系?依據?
答:(沒有回答,也是表示可以回去查找依據后提供給法庭)
以上是根據筆者回憶進行的整理。其實,庭審時鑒定人的表現沒這么好,我方發問的效果完全體現了出來,鑒定人不懂涉案領域的醫學知識、沒有臨床經驗,幾乎對我提出的所有問題都表示要庭后提供依據。但正如文章開頭所說,效果好未必結果好。結果是,法院雖未完全按照鑒定意見明確的5%—15%這個范圍,也僅超出5個點即按照20%的比例作出的判決。上訴后,二審法官主持下,達成了調解意見,調解結案。
從以上庭審發問內容上,相信大家應該會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本案產婦是具備剖宮產指征的,而作為替代分娩措施,醫院無論如何都有義務向產婦本人盡到告知說明義務,由產婦本人作出選擇,而不是替代產婦自行決定,這是對患者人格的不尊重,是父權式醫療的延續。而如果產婦選擇了剖宮產,也幾乎可以避免本案損傷后果。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一目了然,但無奈一審法院仍然無視這一點。在筆者看來,本案醫方應承擔不低于50%的民事責任比例,方為恰當。好在二審調解時,基本上達到了這一比例。
庭審詢問鑒定人,說易做難。不僅需要掌握涉案領域相關的知識、經驗,還要精心設計,熟悉庭審質證技巧。總之,庭審詢問本身就是一門難以掌握的技藝,詢問如鑒定人這樣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更是難上加難。掌握不好,用語不夠通俗(善于將專門用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即使效果好,法官也不一定搞的明白你們之間到底說了什么,究竟突出了哪些問題。因此,對于這樣一項艱難的工程,仍需不停努力總結經驗教訓,提升詢問水平,達到以此推翻鑒定意見的終極目的。
庭審詢問都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技能,真正的精華非語言所能表達,只能為運用者所體會而無法言傳。
本文作者:李軍律師,執業于安徽治邦律師事務所。
轉載請注明原作者及出處。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