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鳳林 ]——(2020-11-3) / 已閱3892次
法律責任是指違法主體對其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國家法律規定的,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現的責任承擔方式總和。
法律責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既是公民履行法律義務的保障機制,又是違法主體違反法律義務的矯正機制。新時代探析我國“三大訴訟”法律責任的立法目的、特點與構成要件,法律責任的分類、特征,“三大訴訟”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并應用于司法辦案實踐,對于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確保公民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法律責任的目的、特點與構成要件
(一)法律責任的目的
在我國“三大訴訟”中,通過立法確定法律責任的目的主要是實現懲罰、救濟、預防三個功能。
1、懲罰功能:懲罰違法者和違約人,維護社會安全與秩序。
2、救濟功能:救濟法律關系主體受到的損失,恢復或補償受侵犯的權利。
3、預防功能:通過使違法者、違約人承擔法律責任,教育違法者、違約人和其他社會成員,預防違法犯罪或違約行為。
(二)法律責任的特點
依據國家法律規定,具有國家強制性,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由憲法授權的國家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實施法律制裁,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無權行使此項權力。
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
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后果。
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后果的邏輯關系。
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
(三)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法律責任構成要件是指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必須具備的構成條件和符合法律規定的標準。包括: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1、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
2、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3、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人身、財產、精神三個方面。
4、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過失。在刑法上故意或過失是判定行為人主觀惡性的重要依據;民法上故意和過失統稱為過錯,是構成一般侵權行為的要素;在行政法領域,實施過錯推定的方法。
5、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二、法律責任的分類、特征
根據違法行為所違反法律的性質,法律責任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違憲責任和國家賠償責任。
(一) 民事責任: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由民法典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
具體分類:
一是債務不履行的民事責任與侵權的民事責任。
根據民事責任發生的原因,民事責任可分為債務不履行的民事責任與侵權的民事責任。
債務不履行的民事責任,是指因債務人不履行已存在的債務而發生的民事責任。
侵權的民事責任,是指因實施侵權行為而發生的民事責任。
二是履行責任、返還責任和賠償責任。
根據民事責任的內容,民事責任可分為履行責任、返還責任和賠償責任。
履行責任,是指責任人須履行自己原負擔的債務的責任。
返還責任,是指以返還利益為內容的責任。
賠償責任,是指以賠償對方損害為內容的責任。
三是按份責任與連帶責任。
根據承擔民事責任一方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民事責任可分為按份責任與連帶責任。
按份責任,是指責任人為多人時,各責任人按照一定的份額向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各債務人之間無連帶關系。
連帶責任,是指債務人為多人時,每個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責任,各責任人相互間有連帶關系。
四是財產責任與非財產責任
根據民事責任的內容有無財產性,民事責任可分為財產責任與非財產責任。
財產責任,是指直接以一定的財產為內容的責任,如返還財產,賠償損失。
非財產責任,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的民事責任,如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民事責任的特征
民事責任是民事主體因違反民事義務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后果。是一種民事救濟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權益得以恢復。包括:侵權行為;違約行為;不履行其他民事義務的行為,如不履行撫養、扶養、贍養義務的行為,不返還不當得利的行為,無因管理不給付管理人必要費用的行為,接受遺贈而不履行遺囑所附義務的行為等。
一是民事責任以民事義務為基礎,是違反民事義務的法律后果。
二是民事責任以恢復被侵害人的權利為目的。
三是民事責任具有法律上的強制性。
四是民事責任是保護性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
(二) 刑事責任:是刑法規定,因行為人實施犯罪行為而產生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所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刑事責任的特征:
總共3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