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津泉 ]——(2005-6-20) / 已閱17307次
股票期權作為一種長期激勵機制在國外已經有二三十年的發展史了,但在我國它還是一個新生物
所謂股票期權就是公司給予其經營者在一定的期限內按照某個既定的價格購買一定公司股票的權利。公司給予其經營者的既不是現金報酬,也不是股票本身,而是一種權利,經營者可以以某種優惠條件購買公司股票。
股票期權具有如下幾個顯著特征:第一,同普通的期權一樣,股票期權也是一種權利,而不是義務,經營者可以根據情況決定購不購買公司的股票;第二,這種權利是公司無償贈送給它的經營者的,也就是說,經營者在受聘期內按協議獲得這一權利,而一種權利本身也就意味著一種“內在價值”,期權的內在價值表現為它的“期權價”;第三,雖然股票期權和權利是公司無償贈送的,但是與這種權利聯系的公司股票卻不是如此,即股票是要經營者用錢去購買的。
股票期權是一種虛擬的財產權,表現出虛擬物財產權的特征。目前我國正在逐步引入這的機制并把它用于企業改革中。希望通過這樣的激勵機制引入人才逐步打破國有企業改革的瓶頸。
虛擬物財產權可以照搬有形物的流轉、歸責原則。
財產法可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是財產歸屬法,以保護財產的歸屬秩序為目的。第二大類是財產流轉法,以保護財產流轉秩序為目的,使歸屬于一定權利主體的財產,經由權利主體的自由意思完成其流轉。
虛擬物具有財產權,它應該受到財產法的規制。即受到財產歸屬法,和財產流轉法的規制,這一點無異于財產法對有形物的調整即有形物的流轉、歸責原則。
在流轉方面,引起虛擬物流轉的原因主要是買賣、互易、贈與等, 在虛擬物流轉過程中,讓與合意與交付為兩個基本要件。即虛擬物的流轉需要建立在雙方自由意志的前提下,并有達成讓與的合意,同時虛擬物的流轉也需要交付的發生。虛擬物的交付主要反映在虛擬環境下的交付,這點區別于有形物的交付。
在規責方面,為了保護虛擬財產,虛擬財產也有明確的歸責原則,與虛擬財產相關的行為人一方因其故意或過失行為,造成了對方的損害,即應承擔與此相應的責任。在目前的法律實踐中,法官普遍的適用歸責原則來解決虛擬財產權的問題,在2003年第一起虛擬財產被盜案中,法院判定對原告虛擬財產丟失有責任的網絡游戲服務商敗訴便是基于這樣的歸責原則。
可見對于虛擬物的財產權我們可以照搬有形物的流轉、歸責原則。
網絡世界發展,網絡文化擴展,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的虛擬物層出不窮,并以多樣化的姿態影響著現實生活。它是網絡世界發展的結果,更表現出網絡文化發展的新趨勢即網絡文化經濟化。把關注虛擬物及其財產權作為透視網絡文化發展的一個窗口我想是具有針對性的!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