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昌明 ]——(2023-2-28) / 已閱2129次
法考難于司考
郴州市陽光志愿者協會 郭昌明
法考難還是司考難?當下有一種論調,說司考難于法考,法考現在大放水,我認為該說法缺乏依據。
一、通過率的問題。
就通過率來說,A證在司考中的通過率(含過去的律考)和法考中的差不多,都是在10±1%左右。雖然每年通過的人數絕對值在增加,是因為報考基數大了,但通過率沒變。因此就通過率而言,A證在司考和法考中的通過率差不多,這是通過率的高低,不是題目難不難。因此,通過率與題目難不難是兩個概念。
二、一考和兩考的問題。
1、合格線的因素。
司考時代是總分制,客觀題為卷一、卷二、卷三,主觀題為卷四,150分/卷,共600分,總分達360分過線。總分制的最大好處就是主觀題分數不夠,客觀題補,客觀題分數不夠主觀題補,允許出現0分試卷,只要三卷的總分達到360就行。
法考時代是分段合格制,客觀題達到180分及以上,方可考主觀題。主觀題達到108分及以上,才算全科合格,此時才算長征勝利結束。不存在客觀題與客觀題分數互補的問題,不允許出現0分試卷。
如果把司考的總分制引入法考,就不會出現主觀題107以下的飲恨沙場了。同樣如果把法考的分段合格制引入司考,就會有大量的主觀題89分一下的人,與法律職業資格證痛失交臂。
2、考試機會的因素。
司考的人大都會說,司考時代是一考過關,只有一次機會,法考是分段考試,客觀題有兩次機會,所以司考難于法考。這種說法似乎有道理,其實不然。
第一,法考一戰過關難于司考一戰過關,對一戰過關的人來說,兩考難于一考。
法考中二戰主觀題的得分率和通過率遠高于一戰主觀題的人。因此法考時代的一戰的人要從零開始與二戰主觀題的同時競爭10%的過線率。法考是“第一關,斬殺一戰報名的同伴;第二關,是斬殺二戰主觀題報名的去年人”。
司考時代是一戰過關,無需與二戰主觀題的人同臺競技,因此,相對司考而言,司考是“過一關,只殺一起報名的同伴”。
第二,法考二戰過關的付出不亞于司考一次過關人的付出。
理由如下:一是法考二戰人在一戰中復習投入是時間和精力不亞于司考人的付出。一戰主觀不過后,二戰主觀題雖然不要再考客觀題,但由于法考主觀題是法學領域融會貫通的“玄學”,所以法考主觀的復習在精力和時間上同樣不亞于一戰的付出。也就是說,法考二戰拿證的,需要付出兩年的時間和精力,相當于參加“兩次司”考。司考拿證的,只需付出一次。
三、關于數量和重量的問題。
1、數量問題。
司考時代客觀題有三張試卷,100題/卷,共300題,法考時代有兩張試卷,100題/卷,共200題。從數量上分析的法考客觀題確少了100題。但壓縮的這100題大都是那些靠死記硬背的三國法、法制史、憲法、經濟法中的沒有技術含量的題目。保留的大都是偏向理解綜合運用題。比如,司考時代有的的題目直接考法條背誦或者數字記憶題目,但法考時代這些題目都無影無蹤了,強化了綜合運用。所以法考的200題雖然數量少了,但考得更活了。
2、重量問題。
由于法考考得活,因此難度在逐年加大。與司考時代相比,重量體現在一下方面:
一是,題干長需要占用大量的閱讀時間。
二是,部門法融合考。刑法、民法、行政法融合,實體法程序法融合,法理和法律融合。
三是,法律關系更加隱蔽,各類法律關系錯綜復雜。
總共2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