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保宏 ]——(2008-9-17) / 已閱26525次
企業法律風險防范之職務侵占犯罪
——擎刑法之劍保護自己,識刑法之道遠離危境
陜西涇渭律師事務所 焦保宏
一、職務侵占罪的概念及其構成
近年來,非國有的公司、企業中的職務經濟犯罪頻繁發生,主要涉及的犯罪行為包括職務侵占罪、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和挪用資金罪,其中職務侵占案件最為常見,占到了職務經濟案件的七八成。
備受矚目的原科龍電器董事長顧雛軍等9名高管刑事訴訟案,檢察機關對顧雛軍等人提出的指控包括挪用資金罪(7.46億元)和職務侵占罪(4000萬元)等4項罪名,原健力寶集團董事長張海被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以職務侵占罪、挪用資金罪兩項罪名,一審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根據法院的判決書,被告人張海利用職務之便,共侵占健力寶集團資金人民幣1.2億余元,挪用健力寶集團資金人民幣8644萬余元。法院以張海犯職務侵占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十年,以犯挪用資金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七年,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五年。
大量案例說明,法制觀念淡薄,存在僥幸心理,利益驅動,鋌而走險,是職務侵占犯罪的頻發的主要原因。應該說,我們每個企業都有必要加強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制度的建全,同時,也有義務不斷提高我們每個員工的法律意識。了解經濟犯罪的相關規定,對我們公司和員工來說,可以有效的防范和降低法律風險,有效保護公司的財產不受侵犯。
今天我們主要深入了解一下最為常見的職務犯罪行為——職務侵占罪。到底什么是職務侵占罪呢?構成職務侵占罪要受到什么樣的刑事處罰呢?根據我國《刑法》第271條規定:職務侵占罪,是指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行為。犯本罪的,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應該說,職務侵占罪是我國現行刑法特地為保護民營企業等非國有企業財產權量身定做的罪名,因為:一是只有非國有公司(主要包括民營企業、外資公司)中的工作人員才可以構成職務侵占罪;二是職務侵占罪侵犯的是非國有公司的財產權,主要包括民營企業的財產權。該罪客觀上表現為行為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自己管理的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通俗地講,職務侵占行為就是非國有公司工作人員的貪污行為。
[案例]原國家交響樂團副團長錢程在負責經營管理北京賽洛公司期間,將應由賽洛公司收取的演出包場費共計人民幣776720元,轉入其個人控股的兩家公司,用于支付以其妻個人名義購買的某公寓房款。2004年8月,北京市一中院終審以職務侵占罪判處錢程有期徒刑8年。
[案例]攜公司18萬元貨款潛逃羅某小旅館包房炒股被抓
羅某是沙坪壩區某物資公司的一名業務員。2006年7月24日至8月1日,羅某向市內兩家物資公司低價銷售了鋼材74.16噸,收取全部貨款23萬余元。在向公司交回5萬元貨款后,羅某便再無音訊,該公司隨即向沙坪壩區經偵支隊報了案。民警抓捕未果,將羅上網追逃。羅攜帶18萬元貨款潛逃至昆明一年,將貨款揮霍及用于炒股、所剩無幾后,偷偷逃往江津,住在一小旅館50多天炒股,日前被江津警方抓獲,其行為已經構成職務侵占罪,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懲罰。
從犯罪構成來講,構成職務侵占罪必須同時符合以下四個要件:
(一)客體要件
本罪的犯罪客體即侵犯的對象,是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財產所有權。此處所稱“公司”,是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設立的非國有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所稱“企業”,是指除上述公司以外的非國有的經過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批準設立的有一定數量的注冊資金及一定數量的從業人員的營利性的經濟組織,如商店、工廠、飯店、賓館及各種服務性行業、交通運輸行業等經濟組織;其他單位,是指除上述公司、企業以外的非國有的社會團體或經濟組織,包括集體或者民辦的事業單位,以及各類團體。
職務侵占罪侵犯的對象是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財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所謂“動產”,不僅指已在公司、企業、其他單位占有、管理之下的錢財(包括人民幣、外幣、有價證券等),而且也包括本單位有權占有而未占有的財物,如公司、企業或其他單位擁有的債權。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占本單位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具體而言,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必須是利用自己的職務上的便利。所謂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職權及與職務有關的便利條作。具體包括以下情形:(1)利用自己主管、分管、經手、決定或處理以及經辦一定事項等的權力;(2)依靠、憑借自己的權力去指揮、影響下屬或利用其他人員的與職務、崗位有關的權限;(3)依靠、憑借權限、地位控制、左右其他人員,或者利用對己有所求人員的權限,如單位領導利用調撥、處置單位財產的權力;出納利用經手、管理錢財的權利;一般職工利用單位暫時將財物等交給自己使用、保管的權利等。至于不是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而僅是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如熟悉環境、容易混人現場、易接近目標等,即使取得了財物,也不是構成本罪,構成犯罪的,應當以他罪如盜竊罪論處。
2、必須有侵占的行為。本單位財物,是指單位依法占有的全部財產,包括本單位以自己名義擁有或雖不以自己名義擁有但為本單位占有的一切物權、無形財物權和債權。其具體形態可是建筑物、設備、庫存商品、現金、專利、商標等。所謂非法占為己有,是指采用侵吞、竊取、騙取等各種手段將本單位財物化為私有,既包括將合法已持有的單位財物視為己物而加以處分、使用、收藏即變持有為所有的行為,如將自己所占有的單位房屋、設備等財產等謊稱為自有,標價出售;將所住的單位房屋,過戶登記為己有;或者隱匿保管之物,謊稱已被盜竊、遺失、損壞等等,又包括先不占有單位財物但利用職務之便而騙取、竊取、侵吞、私分從而轉化為私有的行為。不論是先持有而轉為己有還是先不持有而采取侵吞、竊取、騙取方法轉為己有,只要本質上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并利用了職務之便作出了這種非法占有的意思表示,達到了數額較大的標準,即可構成本罪。
3、必須達到數額較大的程度。如果僅有非法侵占公司、企業及其他單位財物的行為,但沒有達到數額較大的標準,則也不能構成本罪。至于數額較大的起點數額,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違反公司受賄、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之規定,是指侵占公司、企業等單位財物5000元至2萬元以上的,侵占公司、企業財物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 較大”;侵占公司、企業財物十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巨大”。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并不是說侵占5000元以下的公司財物就不算違法,只是不構成刑法上的職務侵占罪,但同樣應當受到治安條例的懲處,以及公司提起的民事訴訟的索賠。
(三)主體要件
本罪主體為特殊主體,包括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具體是指三種不同身份的自然人,一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監事,這些董事、監事必須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他們是公司的實際領導者,具有一定的職權,當然可以成為本罪的主體。二是上述公司的人員,是指除公司董事、監事之外的經理、部門負責人和其他一般職員和工人。這些經理、部門負責人以及職員也必須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他們或有特定的職權,或因從事一定的工作,可以利用職權或工作之便侵占公司的財物而成為本罪的主體,三是上述公司以外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是指集體性質企業、私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的職工,國有企業、公司、中外合資、中外合作企業等中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所有職工。綜上,凡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員,利用職務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單位的財物的,應依照本法第382,383條關于貪污罪的規定處罰,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占本單位財物,則按本罪論處。
這里所說的“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在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公司、企業中行使管理職權,并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員,包括受國有公司、國有企業委派或者聘請,作為國有公司、國有企業代表,在中外合資、合作、股份制公司、企業等非國有公司企業中,行使管理職權,并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員。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不能成為本罪的主體。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業或其他單位財物的目的。即行為人妄圖在經濟上取得對本單位財物的占有、收益、處分的權利。至于是否已經取得或行使了這些權利,并不影響犯罪的構成。
二、法律風險防范:識別幾種職務侵占犯罪的表現形式
1、股東侵占自己出資企業的財產會構成職務侵占罪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股東侵占的企業財物,雖然有部分是自己出資形成的財產,但根據《公司法》規定,在出資后股東的出資已經屬于企業所有,而不再是股東的個人財產。需要注意的是,股東構成職務侵占罪有一個前提,即股東必須是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也就是說,如果股東通過秘密竊取等非利用職務之便進行侵占,不可能構成職務侵占罪。
2、將交付管理、經手、使用的財物倨為己有。
行為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自己管理、經手、使用的本企業財物直接倨為已有。這種犯罪方式行為人一般基于一定的合法事由在一定的時間內對本單位的財物具有事實上的控制權、支配權,主要發生在業務主管、經理、廠長身上。如董某職務侵占一案,董某作為某五金公司業務經理,其趁公司法定代表人外出旅游之機,利用受委托管理本公司業務和財物的便利,于2002年5月3日收取公司客戶貨款人民幣37592元后截留19002元占為己有,同月4日,又以購買原材料為名,持公司及法定代表人存折到銀行提取人民幣11萬元以自己名義存入銀行占有。
3、本企業人員互相勾結,監守自盜。
倉管員、搬運工、修理工等一些具有管理、保管、經手本企業財物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采用秘密竊取的方式,監守自盜。但因一些企業設有保安員,出入均要登記,這些人作案時為將財物順利運出企業,有時便與保安員互相勾結。如何朝建職務侵占一案,何朝建在某鞋廠負責搬運工作,與該廠搬運工韓本運共謀盜竊該廠增白劑,于2003年3月串同該廠保安員常戰洪作案,趁常值班之機,韓從該廠倉庫盜竊價值人民幣54957元的增白劑50公斤,由何朝建在該廠后門接應運出。
4、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本企業財物。
犯罪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非法占有本企業的財物。例如收發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與供貨單位職員互相勾結,虛記收到貨物,使單位的貨款虛增;購銷人員偽造涂改單據、出差人員虛報差旅費等。
5、民營企業員工因為薪酬糾紛等原因而擅自截扣公司款項的行為是什么性質?
員工這么做極有可能構成職務侵占罪。員工往往會覺得很委屈:是公司先拖欠我的工資、是老板先不兌現我應得的獎金我才這么做的啊!但即使如此,只要員工出于占為己有的目的利用職務之便擅自截扣公司款項,就符合職務侵占罪的法定要件!至于員工與公司的糾紛,只能通過合法的勞動爭議仲裁或者訴訟途徑去解決。
[案例]農民工攜貨款逃跑被判職務侵占罪
洛陽一農民工為解老板遲開工資之氣,拿著2萬余元貨款一走了之,被以職務侵占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這是今天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人民法院審理的首例農民工犯職務侵占罪案。
被告人柴迢峰在洛陽海奧貨運公司打工。2004年9月間,因擅自開車將所在單位車撞壞,公司花費修理費1000余元,老板因此遲發其工資,柴迢峰懷恨在心。同年11月25日下午,柴迢峰從本單位司機郭某手里要走收款憑證,收取貨款25000元后逃走。
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柴迢峰作為公司中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職務侵占罪。被告人自辯因老板扣發工資生氣所為之理由既不能否定對其職務侵占罪的定性,亦不能作為對其量刑的酌定從輕情節,遂作出上述判決。
6、非本企業的人員可以成為職務侵占罪的主體嗎?
在民營企業中,職務侵占犯罪往往是內外勾結,共同作案,因此,非本企業的人員與本企業工作人員相互勾結,共同侵吞、竊取、騙取本企業財產的,是職務侵占罪的共犯。
[案例]單位的臨時工亦可構成職務侵占罪——于慶偉職務侵占案
總共2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