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10640
- 書名:WTO與中國政府管理
- 作者:李文良
- 出版社:吉林人民
- 出版時間:2003年1月
- 入庫時間:2003-3-8
- 定價:19
圖書內容簡介
沒有圖書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其第143位成員。15年的艱苦談判,使我們飽嘗了不平等待遇之苦。而人世之后,當我國和其他國家一樣成為WTO的平等一員時,其帶來的挑戰和壓力也日益加劇。有人認為,人世利大于弊;也有人認為是與狼共舞,兇多吉少。雖有爭議,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人世帶來的深遠影響是客觀存在的,除了積極應對之外,我們別無選擇。
如何應對,成了理論界探討的熱點。但目前我國這方面的著作,多從經濟學、法學角度去探討。這固然重要,卻是不夠的。西方發達國家是經過長期的自然的現代化過程演進而來,屬于“原發內生型”;而中國國內現在以至將來很長一段時間處于二元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不均衡,整體水平滯后,又面臨人世后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屬于“后發外生型”趕超國家。政府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理應發揮積極的作用,擔當起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促進國家經濟與社會快速發展的重任。
所以,“中國的人世,首先是政府的人世”,這句話毫不為過。而從理論上系統地闡述WTO與政府管理尤為必要,但這方面研究正處于起步階段,尚不成熟。本書作者作為長期從事政治學與行政管理學教學和科研的人員,試圖做出嘗試性的探討,以拋磚引玉。
本書雖試圖系統闡述WTO與政府管理,卻并不面面俱到,
而是突出其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全書分為兩大部分,主要內容如下:1.上編為理論創新,其內在的邏輯關系為: (1) WTO與新世紀中國行政環境,涵蓋WTO規則體系、知識經濟時代、經濟全球化及國內政治經濟現狀和未來趨勢,這是理性分析WTO與政府管理的客觀環境基礎。 (2)政府理念更新, WTO帶來的影響和中國的應對理念、法律、制度、機制、技術等多個層面,理念作用雖不直接明顯,卻相當程度地制約著法律、制度等的變革。理念不轉變,法律和制度就難以更新;或僅僅是形式上的更新,難以實現其實質功能。(3)在政府管理的行為層面,首先要轉變政府職能,人世后重新調整政府與市場、企業和社會的關系,這是改革政府管理的根本和關鍵環節。政府管理的行為涉及領導決策、執行等多個方面,本書重點分析人世后政府間關系的動態調整和依法行政兩個問題。 (4)政府管理的改進歸根結底取決于人,取決于公務員的素質和相應的國家公務員制度,所以把WTO與公共人力資源開發作為理論創新的歸宿。2.政府管理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公共政策,為避免對WTO與政策的關系泛泛而談,本書下編分析了 WTO對農業、工業、服務貿易業、金融業等重要產業影響及政策應對。
本書的研究工作由李文良博土主持,并統改定稿。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相關資料,這些資料都在文中注釋或專門列于參考文獻中,對這些論著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本書研究內容較新,時間有限,肯定會存在不足,敬請各位學者和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2002年11月
上編:WTO與中國政府管理理論創新
第一章WTO與新世紀中國行政環境
第二章WTO與政府理念
第三章WTO與政府職能轉變
第四章WTO與府際關系
第五章WTO與政府依法行政
第六章WTO與公共人力資源開發
下編:WTO與中國政府應對方略
第七章WTO與政府農業政策
第八章WTO與政府工業政策
第九章WTO與中國服務貿易政策
第十章WTO與中國傳媒業的策略
第十一章WTO與我國金融業政策